尿微量白蛋白联合尿红细胞位相在筛查早期肾损伤的应用
2019-08-18黄晓丽凌利芬张允奇蔡楠盛钟小强
黄晓丽 凌利芬 张允奇 蔡楠盛 钟小强
【摘要】 目的 探究尿微量白蛋白(MAU)联合尿红细胞位相在筛查早期肾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5例未进行过肾病筛查的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为病例1组, 45例同期就诊于本院的糖尿病或高血压肾病患者为病例2组, 另选取同期40例无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三组受试者均采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和尿红细胞位相检测, 观察并比较三组受试者尿微量白蛋白及异形红细胞比例, 分析病例1组联合使用尿微量白蛋白檢测、尿红细胞位相检测诊断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结果 病例2组尿微量白蛋白高于病例1组, 且两组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2组异形化细胞高于病例1组, 且两组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1组采用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72%, 高于采用尿微量白蛋白单独检测的49%和采用尿红细胞位相单独检测的3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尿微量蛋白联合尿红细胞位相联合检测诊断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性为89%、特异性为81%, 阳性预测值为84%, 阴性预测值为86%。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联合尿红细胞位相有助于糖尿病及高血压性肾损伤的早期筛查。
【关键词】 尿微量白蛋白;尿红细胞位相;早期肾损伤;糖尿病;高血压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9.024
肾脏损害是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 肾脏损害早期通常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 容易被忽视, 进而发展为不可逆转的肾功能衰竭, 因此及时评估肾功能状态, 对于肾损伤早期进行准确可靠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1]。肾损伤早期无特异的临床症状, 通常表现为尿液成分改变, 如尿蛋白升高及镜下血尿等, 通过对尿液成分进行检测可能发现临床早期的肾脏损害。尿微量白蛋白是临床上常用的反映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 尿红细胞位相是利用相差显微镜检测尿中红细胞形态, 从而鉴别血尿来源的技术。本次研究将两种技术结合用于早期肾损伤的筛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就诊于本院的且未进行过肾病筛查的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65例为病例1组, 选取同期就诊于本院的糖尿病或高血压肾病患者45例为病例2组。诊断标准:2型糖尿病符合2002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诊断标准, 高血压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3]。纳入标准:年龄≥55周岁;接受规范治疗, 血糖、血压控制良好;病程1~20年;尿沉渣红细胞数量≥8个/μL。
另选取同期无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合并急、慢性感染;合并恶性肿瘤;合并肾脏其他原发性疾病。病例1组男31例, 女34例;年龄57~79岁, 平均年龄(67.1±5.3)岁。病例2组男20例, 女25例;年龄58~80岁, 平均年龄(66.8±4.6)岁。
对照组男20例, 女20例;年龄55~74岁, 平均年龄(65.1±4.2)岁。三组受试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收集三组受试者随机中段尿液标本约5~10 ml于干净容器中送检。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5800(美国贝克曼)及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检测, 用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报告排出率, 排出率≥12 mg/gCr为阳性。
1. 2. 2 尿红细胞位相检测 叮嘱三组受试者检测前留取晨起第2次尿, 避免大量饮水及剧烈运动, 留取中段尿10 ml送检。1000~1500 r/min速率离心5 min, 取下层沉渣充分摇匀, 采用相差显微镜在暗视野中观察尿红细胞形态, 并计数100个尿红细胞中异形红细胞数量, 计算百分率, 异形红细胞百分比>75%为阳性。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三组受试者尿微量白蛋白及异形红细胞比例, 分析病例1组联合使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尿红细胞位相检测诊断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三组受试者尿微量白蛋白及异形红细胞比例比较 病例2组尿微量白蛋白为(221.3±41.0)mg/gCr, 病例1组为(98.5±27.4)mg/gCr, 对照组为(26.8±4.4)mg/gCr;病理2组高于病例1组, 且两组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2组异形红细胞为(90.6±9.4)%, 病例1组为(64.2±10.5)%, 对照组为(33.3±6.2)%;病例2组高于病例1组, 且两组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尿微量白蛋白联合尿红细胞位相诊断准确情况 病例1组采用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72%, 高于采用尿微量白蛋白单独检测的49%和采用尿红细胞位相单独检测的3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874、27.719, P<0.05);采用尿微量蛋白联合尿红细胞位相联合检测诊断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性为89%、特异性为81%, 阳性预测值为84%, 阴性预测值为86%。
3 讨论
尿红细胞位相最早是由Birch在1979年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变化来鉴别血尿来源的技术。肾损伤早期肾小球基底膜结构改变, 红细胞通过时受到机械性挤压以及渗透梯度和代谢产物的影响而发生形态改变。动物试验显示, 随尿液渗透压的升高, 红细胞逐渐出现胞质淡化、胞体变小、薄膜渐出等形态改变, 而随着肾间质损伤程度加重, 尿红细胞异形率降低、呈现混合型[2]。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膜长期处于高糖高渗状态, 非酶糖酰化速率增高。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等血管活性物质使肾小球处于高滤过状态, 使得尿红细胞异形率升高。相关研究表明, 尿微量白蛋白是测定尿蛋白准确率较高的方法, 也是受外界因素影响最小的方法, 高血压患者的肾血流量增加, 肾小球滤过增加, 使得原来不能通过肾小球基底膜的蛋白质在高压下克服滤过膜阻力从尿中排出, 致使尿微量白蛋白升高[3]。本次研究显示, 病例2组尿微量白蛋白为(221.3±41.0)mg/gCr, 病例1组为(98.5±27.4)mg/gCr, 对照组为(26.8±4.4)mg/gCr;病理2组高于病例1组, 且两组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2组异形红细胞为(90.6±9.4)%, 病例1组为(64.2±10.5)%, 对照组为(33.3±6.2)%;病例2组高于病例1组, 且两组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印证了二者在早期肾损伤中的筛查价值, 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4]。无论是高血压或糖尿病, 早期对肾脏的损害均体现在肾小球滤过膜上, 随着疾病的进展再逐渐累及肾小管和肾间质, 因此通过尿微量蛋白水平和尿红细胞形态可以初步判定肾小球滤过功能[5-8]。
在联合检测试验中, 病例2组联合检测阳性率未见明显提高, 可能与该组患者均为明确的肾病患者且肾病病程较长, 单独检测阳性率本身就已经很高有关。病例1组采用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72%, 高于采用尿微量白蛋白单独检测的49%和采用尿红细胞位相单独检测的3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874、27.719, P<0.05)。示尿微量蛋白、尿红细胞位相联合检测诊断价值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
综上所述, 尿微量白蛋白联合尿红细胞位相检测有助于糖尿病及高血压性肾损伤的早期筛查。
参考文献
[1] 阮静, 程东生, 汪年松. 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 18(3):267-269. .
[2] 魏萍, 王艳侠, 尹娣等. 尿红细胞位相在肾小球性血尿中的诊断价值. 实用医药杂志, 2018, 35(5):415-417.
[3] 张小红, 洪聪敏, 邹臻寰, 等. 急性肾损伤患者远期肾脏预后的分析.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7, 33(11):801-807.
[4] 李海燕, 周少雄, 黄杰, 等. 采用基于红细胞形态学参数的Fisher判别法鉴别血尿来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8, 39(20):84-86.
[5] 赵庆杰. 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7(24):74-75.
[6] 李健英, 林建华. 糖尿病肾病的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分析.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24):78-79.
[7] 赵娜. 尿糖与尿微量蛋白联合检验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糖尿病新世界, 2016(4):100-102.
[8] 张向前. 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西藏医药, 2018, 39(5):64-66.
[收稿日期:2019-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