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俄语翻译能力构成研究
2019-08-16李晟瑄贾茹杨兴华
李晟瑄 贾茹 杨兴华
摘 要:通过对人工智能时代俄语翻译能力构成的分析,俄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符合社会与经济发展趋势,采用对企事业单位和语言服务业翻译公司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人工智能时代俄语翻译人才应具备的翻译能力要素,尤其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译者应具备的翻译技术能力通过校企合作、课程设置、云课程平台来提高,以适应信息时代市场对翻译人才的市场需求。
关键词:人工智能;翻译能力;翻译技术能力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6 — 0171 — 03
提到人工智能就不得不提行业翘楚的科大讯飞翻译机,人工智能(AI)技术的每一点进步,都会引起人们的猜疑,人工智能到底会不会取代人工翻译,势必会给传统语言服务行业带来影响与冲击,我们坚信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工翻译,因为人工智能做不到察言观色,我们不否认人工智能的作用,人工智能在某些行业与一些技术类的文件翻译中,确实更利于实现大规模作业,但是诸如文学翻译中出现较多隐喻等机器翻译无法胜任的翻译时,就更不用说机器翻译了,人工翻译都不一定能够译出像草婴、戈宝权等老一辈翻译家那样的译作。语言服务业相信人机交互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虽然做人工翻译的人不用担心了,但他们要掌控一定的人机协同技术。因为面临大量文件的格式转换、译前分析、译后排版等众多环节,人工效率无法满足,机器翻译可以提高效率,做以前做不了的事情,会挖掘出更多的翻译需求。翻译公司可以尝试与AI技术企业去合作。不可否认的是AI技术迅速发展越来越深刻地影响语言服务行业,笔者通过调研企事业单位和语言服务行业翻译公司对译员翻译能力的要求,来分析翻译能力的构成。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俄语本科翻译人才能力构成,应用型俄语翻译人才能力培养应符合时代和经济发展需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研翻译公司和企事业单位来分析语言服务行业对翻译人才的市场需求,探究俄语本科翻译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指出应用型俄语本科翻译人才翻译能力的构成要素。
一、翻译能力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1.国外翻译能力研究
国外对翻译能力的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本质与构成要素、发展层次、翻译教学与应用。基于本质与构成要素的翻译能力研究:PACTE研究小组提出翻译能力构成模式,包含双语能力、非语言能力、工具/职业操作能力、心理-生理能力、转换能力和策略能力;基于发展层次的翻译能力研究;基于翻译教学角度的翻译能力研究;基于应用角度的翻译能力研究:Colina认为翻译能力的核心在于与翻译过程中的各方保持积极的活动关系,并生产出符合客户要求的译文。交际翻译能力包括:(1)与原文及其语境、翻译任务要求、翻译过程的参与者活动的能力;(2)生产符合译文任务要求和语境的译文的能力;(3)母语交际能力;(4)外语交际能力;(5)跨语言和文化的交际能力。Angelelli尝试把翻译能力应用于测试,将翻译能力分成语言能力、篇章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
2.國内翻译能力研究
国内学者对翻译能力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翻译能力与翻译教学的关系;(2)以发展学生翻译能力为中心;(3)基于翻译能力的翻译测试研究。本文主要围绕基于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翻译能力研究。
国内学者提出以培养学生翻译能力为目标的翻译教学模式。文军将翻译能力分解成语言文本能力、策略/技巧能力、自我评估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提出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翻译课程教学策略。苗菊釆用有声思维翻译实验,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过程为导向的翻译教学模式,并认为翻译能力由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三部分组成。王树槐和王若维提出翻译能力由语言、语篇、语用能力、文化能力、策略能力、工具能力、思维能力6个成分构成。文军、李红霞提出翻译能力包括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理论能力包括翻译学科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和职业素养,而实践能力则包含语言/文本能力、策略能力、自我评估能力、IT能力和工具书使用能力。
二、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本研究调查问卷发放网络问卷,此次问卷发放的对象为企事业单位和语言服务行业的翻译公司,各发放20份问卷,收回问卷15份,有效问卷15份。
企事业单位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共有9种能力要素按重要性排序分别如下:
良好的双语能力、翻译技术能力(包括计算机基本技能、信息检索能力、CAT工具应用能力、术语能力、译后编辑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掌握两种语言和宽广的知识面、应变能力、通晓某一领域的翻译专业知识能力、联络沟通能力、丰富的翻译实践、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对翻译公司进行调查问卷,市场调研显示:从语言服务业的基本特点和语言服务供应商的职业要求两方面出发,笔者分析发现,就翻译服务领域来说,主要翻译涉及外事外交、科技、经济、文教、法律、文学、商务等领域;在语言服务业内的服务类型不仅涉及口笔译,还随之拓展到本地化人员服务;语言服务业所要求的最重要的是翻译证书及外语专四专八证书。这反映出企事业单位最看重翻译新手的语言功底,要求在与翻译相关的工作岗位中,译员的语言能力排在首位。
通过分析企事业单位受访者数据,笔者发现,涉外部门或企事业单位的译员学历较高,通常为硕士以上,对掌握双语能力的要求也较高,良好的掌握双语能力排在翻译技术能力之前,逻辑分析能力和掌握两种语言和宽广的知识面也很重要;80%的企事业单位会通过应届毕业生校园招聘和公务员或事业编制招考来引进外语翻译人才,并且80%的单位表明翻译专业本科毕业生和翻译硕士毕业生、有翻译工作经验的优先录用,大多数单位通常会选择外语水平较好的职员承担翻译工作;译员平均年龄在24-35岁左右,年轻人精力旺盛,学习能力强,能够适应语言服务行业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口译服务大多为大型活动致辞翻译和商务谈判翻译,需要译员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笔译译文要求精细、准确度高,且对格式、表述、内容均有精确要求。
通过分析语言服务行业翻译公司受访者数据,我们发现,从译员学历层次上看,公司规模较大的翻译公司译员学历较高,通常为研究生以上,80%的翻译公司译员学历为大学本科,而不到10%的翻译公司译员学历层次为本科、研究生、博士;译员的双语能力尤其是外语能力在各项能力中排在首位,如某翻译公司招聘喜欢招黑大俄语毕业生,不光是看重这个品牌,还因为毕业生俄语语言基础好,意味着译员可以快速掌握翻译技巧和专业知识,语言水平之所以排在第一位是因为它决定了译员可走多远,达到何种程度;对现代化翻译手段熟练应用的要求高,对现代化翻译技术手段的熟练应用排在翻译技巧前,即意味着CAT工具普及率高。
由此可见,计算机技术基本应用能力也是职业译员所必备素质之一,王少爽将其称之为翻译技术能力,在整个翻译流程中,译前需要进行复杂文本的格式转换、译后进行术语提取、对文档进行编译、排版等,计算机技术基本应用能力直接影响翻译任务的进度和翻译质量;信息检索能力即“搜商”,指译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检索、分析、整合和重建的能力。如何从互联网中找到所需的信息,通过专业语料库来验证译文准确性等,都需要借助信息检索能力。译员应熟练掌握主流搜索引擎和语料库的特点,以提高检索速度和检索结果的质量;CAT工具应用能力:在信息化时代翻译工作工作量大、形式各异、翻译任务繁重、交稿时间紧迫,内容一般都具有专业性或涉及较多的专业术语的情况下,众多语言服务公司对翻译人员的招聘要求中,都强调熟练使用CAT或本地化工具,多数的CAT工具都具有翻译记忆功能,可提高笔译工作效率;译者的术语能力贯穿于整个翻译流程中,是翻译工作者不可或缺的一项职业能力,已成为语言服务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译后编辑能力:信息化时代机器翻译在语言服务行业中呈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与翻译记忆软件呈现出融合的发展趋势,智能化的机器翻译系统可将译者从文字转换的工作模式转为译后编辑。
译员的信息素养,即在翻译工作中译员如何快速准确获取翻译所需信息,采用何种策略获取需要的相关信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检索、获取、理解、评判。王少爽构建了系统的译者技术能力体系,如下图所示。
AI技术方兴未艾,人工智能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搜索引擎和在线字典→人工智能翻译:百度、360、搜狗、有道;2.垂直领域人工智能翻译→阿里(电商)、腾讯(社交);3.高校技术应用→云译、新译、小牛翻译。人工智能翻译日益强大,如Google新神经机器翻译系统,采用定制化Tensor处理器,SYSTRAN PNMT (Pure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机器翻译引擎,与同类产品相比,SYSTRAN的PNMT引擎能够提供更为自然的翻译结果,它可以从整体上理解文章文脉、整体处理文章,提供高品质的机器翻译结果。技术的进步使得翻译软件飞速发展,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AI还是没有办法取代人类翻译,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辅助翻译软件也应该是智能的,它应该更加简单、智能、便于操作,更为智能的AI必然取代操作复杂的翻译软件。未来AI与人工翻译交互是行业发展趋势,机器翻译会取代低端的人工翻译,高端的翻译人才则不会被取代,只有人机交互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所以译者只有不断拓展行业术语、积累语言资产、提高听说读写、人际沟通能力、打造品牌和提升业务拓展与开发的综合实力,才能在人工智能时代胜任翻译工作。
三、启示
以上数据分析笔者发现,企事业单位与语言服务企业也就是翻译公司通常要求译者起码会操作一种翻译工具,在这种市场形势下,译者必须掌握翻译技术,并顺应翻译市场的时代要求,译员早已告别了仅靠纸、笔、和纸版字典来工作的时代,AI技术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运用翻译技術来提高翻译工作效率,是大有可为的,AI技术研发团队与优秀的翻译团队等实现跨行业合作,才能实现AI翻译技术的不断进步。语言服务行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是,IT工程师团队组建困难且投入较大,而且优秀人才往往选择专业的IT企业,语言服务企业可以选择与技术公司合作,翻译公司还可跟高校合作,亦可以推进机器翻译研究。
因此开设翻译技术课程就显得十分必要,北京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在这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已经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在校师生可以通过“爱课程”在线学习该课程,但是很多有需求学习该课程的老师或同学们无法学习该课程,如果可以付费线上或线下学习,相信也会促进翻译技术课程的传播与发展,并提高该课程的实际应用能力。大数据现代译者还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融入到团队合作与组织协调中,同时提高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意识与翻译行业职业道德,这也是未来胜任译员工作必不可少的职业素质之一。
鉴于此,顺应信息化时代AI发展潮流,如北京大学成立语言信息工程系,外语学院、翻译系与软件研发学院实现跨学科合作,莫大高翻学院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东北大学小牛翻译多语种翻译平台团队,实现软件研发团队跨专业合作,译者技术能力对于应用型俄语本科翻译人才能力研究可供借鉴的经验与做法包括以下几点:
1.通过与行业内的企事业单位合作,以便于学生熟悉岗前培训,为学生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和实习基地,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翻译实习锻炼机会;
2.针对新形势下的行业发展,改革翻译课程教学模式、及时更新相关教材与课程、开通翻译技术云课程共享平台、云课程平台、翻译云课堂,已经有20多所高校加入翻译云课堂,从课程设置上看,北京语言大学开设相关的翻译技术课程势必会提高学生翻译技术能力;
3.翻译教学中将各项翻译能力、翻译理论课与翻译实践紧密结合,在翻译实践中采取何种策略、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时间掌控等,以便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翻译任务。
〔参 考 文 献〕
〔1〕王树槐.翻译能力的构成因素和发展层次研究〔J〕外语研究,2008.
〔2〕王少爽.译者术语能力探索〔D〕.南开大学, 2012.
〔3〕张文.应用型翻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东方翻译,2011.
〔4〕朱玉彬.以教学为取向的翻译能力探索.〔J〕.外语研究,2008.
〔5〕陈毅.国内翻译教学模式述评〔J〕.教育教学论坛,2015.
〔6〕王华树,冷冰冰.术语管理概论〔M〕.外文出版社,2017.
〔7〕陈丽娅.知识管理视域下译者术语能力研究.〔J〕.中国科技术语,2018.
〔8〕周亚莉,何东敏.基于职业笔译员胜任特征的翻译人才培养〔J〕.中国翻译,2013.
〔9〕王少爽,覃江华.大数据背景下译者技术能力体系建构——《翻译技术教程》评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8.
〔10〕周恩,丁年青.西方翻译能力模式研究及对我国MTI翻译能力培养的启示〔J〕.外语界,2017.
〔11〕俞碧芳,郑静,翟康.国内外翻译能力研究:回顾、述评与前瞻〔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2014.
〔12〕王振亚.翻译能力新探〔J〕.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3〕李中强.译者能力的构成以及对MTI培养的启示〔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
〔14〕方红,王克非.动态系统理论下翻译能力的构成及发展模式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责任编辑:杨 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