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铁必须自身硬

2019-08-16孙健

理论观察 2019年6期
关键词:书记社区习近平

孙健

摘 要:《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用访谈亲历者的形式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下乡做知青时的生活和成长细节,这段经历是当下基层书记们锤炼党性、提升工作能力的生动范本。党的基层组织书记作用巨大,但他们各方面能力还需要锻炼和提升。向青年时期的习近平同志学习,从加强学习,提升思想境界;干事创业敢闯敢担当;坚持深入群众,了解实际;强化规矩意识等方面着手修炼,做到打铁自身硬,即干净又能干。

关键词:习近平;知青岁月;村(社区)书记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6 — 0042 — 03

1969年的1月,16歲的习近平上山下乡,到了陕西延安的梁家河,在那里一天就是七年,这是他深入基层、了解实际,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七年。1974年1月,习近平正式入党,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他当支书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梁家河建成全省第一个沼气化村,解决了群众做饭、照明困难。他带着全村老少在寒冬农闲时节修筑淤地坝,组织成立铁业社,组织筹办代销店、缝纫社、磨坊,带领村民打第一口深水井,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村民这样评价习近平:“他的心总是和我们老百姓在一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打铁必须自身硬”,以此来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建设坚强领导核心,“必须自身硬”也成为“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富有个性的关键词。这个要求,不仅仅是针对党组织和每个党员干部,更是针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这个全党基础单位的班长。作为曾经做过党支部书记的习近平,多年以后回忆,认为那段知青岁月是人生的一个启承点,现在很多基本观念和思想基本特点,都是那个时候形成的。因此,从习近平总书记的基层历练中,现阶段的村(社区)书记可以学到哪些“修炼之道”很值得研究。

一、村(社区)书记的重要作用

有句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书”,村(社区)书记是主心骨,处于核心地位。这足以看出村(社区)书记在全国治理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珠三角地区来说,更是如此,他们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提出的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要求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是基层村(社区)党组织的“班长”

“班长”责任大,担子重,是巩固党在村(社区)执政基础的关键因素。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村(社区)书记在政治上发挥着重要的核心作用。要想带好这个班,就必须要去深入了解研究基层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并把他们解决好,最重要的是把党的大政方针和上级决策部署传达给群众、融入到工作中,落到实处,把所有党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强大合力,为联系服务群众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是村(社区)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头雁”

村(社区)书记是本区域内各项事业的带头者,又是组织者和领导者,为这些事情负责,比如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群众依法自治、推进改革发展等工作。而且,要团结带领本地区党员深入贯彻落实党的路线和具体政策,把群众引导到推改革发展、促和谐稳定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上来。各项工作能否做好,主要看书记能否把“一班人”团结起来,把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出来;能否带领群众艰苦奋斗、能否领导其他社会组织,让他们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党员群众的“主心骨”

书记是村(社区)党组织中的核心,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程度,往往取决于书记,因而广大农民群众形象地称书记为“主心骨”。书记要做的是:联系群众,下情上达;引导群众,宣传政策;组织群众,落实工作;团结群众,凝心聚力。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他在梁家河当书记,就能脚踏实地处理梁家河的事情,带领好村里人,齐心协力搞工作。”〔2〕有了坚强的能团结大多数人的“主心骨”,党组织才会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四)是村(社区)和谐稳定的“顶梁柱”

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村和社区的经济社会活动非常活跃,利益关系也变得复杂,书记直接面向群众、接触群众,处于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焦点上,群众有什么问题、什么困难,首先要找书记,都需要书记去调处、去化解。大到村(社区)发展的方向,小到家庭因鸡毛蒜皮的事吵架,书记都无法回避。这就要求书记不断改进领导和治理方法,学会依法行政,规范工作程序。在群众眼里,书记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党的形象,也影响着党群关系,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村(社区)是否和谐稳定。

二、村(社区)书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

近些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党组织和带头人队伍建设非常重视,“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3〕,强调要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但实际上,村(社区)书记队伍建设还有一些要提升的地方。

(一)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还需提升

近年,从中央到地方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就是要提高包括村(社区)书记在内的全体党员科学素养和理论水平,补足共产党员的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使命意识,让党员干部意识到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但是,同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相比,有些地区的书记对中央精神和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就显得没有那么高,参加教育培训也往往对专题技能类的更加感兴趣。导致有些书记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仍然较低,把握中央政策的能力不高,反过来,往往会失去一些发展机会。

(二)工作方法不科学,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少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同时也是三大法宝之一,走群众路线就是要我们党重视联系服务群众,接近关系,帮群众解决具体困难,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建立保持与群众的“鱼水情”。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党组织除了规定性的“直联日”外,定期与群众联系服务的机制还不够健全,没有“走巷串户”了解和解决村民实际困难,也没有经常性组织村居集体活动,本来已经非常少的党组织生活也影响不到村民。因此,导致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望减小,影响力减弱。

(二)书记的作风和群众的要求仍有差距

有的书记民主意识淡薄,不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喜欢搞一言堂,搞家长作风,重大问题不经村(居)委会、党员会讨论和村民(代表)会议决策,影响党员积极性和班子团结,还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甚至出现“支部周围无党员,干部身边无群众”的现象。有些书记平时没事就呆在办公室里,喝茶看报。上级组织的任务布置下来,不认真分析情况,不征求其他人意见,闭门造车,凭主观臆断处理事情。有些书记作风漂浮,只对上负责,习惯于找关系、拉关系,一些不好的作风没有完全“熄火”。

三、村(社区)书记能力提升的修炼之道

“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4〕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村(社区)书记是党最基层的“官”,更是从严管理的重点。他在总结七年知青岁月时的感言道,“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5〕。那么,村(社区)书记应该从中学到怎样的修炼之道呢?

(一)“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和思考”

习近平在梁家河那段艰苦的日子里,从没有落下过学习,“另一方面他那段时间‘痴迷在閱读和学习之中,他碰到喜欢看的书,就要把书看完;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6〕通过不断地学习,他的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完善,思想境界也在学习和锤炼中得到升华。村(社区)书记应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带头先学、先学先做,联系实际、积极思考,组织班子集体学习,给全体党员讲党课,并组织参与考学等形式来强化自己的学习成效。重视党的理论和工作方法教育培训,把学习的内容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提升思想境界、增强执行能力。

(二)“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

一是敢担当,在书中,有多人提到习近平当时就敢于担当,敢负责任,“他一旦担起了责任,就有自己的想法,敢干事,敢干大事”。〔7〕二是处事公道正派,对村里所有人都一视同仁,绝对不会用公家的资源额外照顾朋友,没有私心。三是有敢闯敢开拓的魄力,从习近平总书记办成陕西第一口沼气池就可以看出他的开拓精神;“近平立志办大事,不搞形式主义”,有领导个性,而且自己知错就能改。作为一个村(社区)书记,应该要像青年的习近平一样,不断锻造自己的领导风格和魅力,在平时处理事情时以公心为出发点,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在遇到困难险阻时,要勇于挑起担子,在困苦中磨练意志和升华精神;在重大事情拍板时,认真分析、仔细研究,敢说敢干,做出魄力;当然,如发现自己出错时,也要能及时调头。

(三)“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

一是他总是以群众的需求为工作出发点,带着深厚的感情,“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二是他能做到深入群众,了解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水乳交融,“近平与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三是他有能力做成这些民生事,有观察有思考,也敢于实践,“近平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他的群众工作做得非常好,所以,“近平当村支书就是因为大家都拥护他”。习近平到现在也一直在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8〕现在做群众工作,我认为要带着“感情”做事,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群众观,要树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观念,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做好服务,增强群众向心力。比如,杭州打铁关社区党委书记斯利民探索提出了社区工作36计,还用上了中医的“望闻问切”法解决邻里纠纷,成为远近闻名的“和事佬”。所以,要做一个有心人,做到“认得了人,进得了门,聊得上话,办得了事”。不仅要做到了解群众困难,更要把之放在心上,想方设法帮群众解决困难,这就要做到勤走访、早了解、早介入,早解决。

(四)“近平把规章制度定得严严的”

在干事创业过程中,要调动力量,没有规章制度是行不通的,所以当时习近平就要求“大家一起按规章制度办事,制度不认人,不管你张三李四,不按制度办就不行,该罚就罚,该批评教育就批评教育。村里要办什么事情都得提前规划好,一件一件地来。”〔9〕这说明当时他已经深刻认识到立规矩的重要性,首先得让党员或者群众明白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一直坚持按规矩办事。他后来也明确提出“要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排在首要位置”。“要有坚持原则、不打折扣的执纪过程”严守规矩,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一个村(社区)要想健康有序发展,书记一开始就要定调定规矩,要带头讲规矩守纪律,而不是“搞变通”、“打折扣”。比如,要制定科学的村内财务制度,带头遵守财务规矩,不能利用“一把手”权力钻空子、触底线;又如,要根据实际制定“村规民约”,更好地发挥它在村内“小宪法”作用;又如,书记要指导制定村内大事议事规则,包括议事主题、议事主体、议事原则、议事程序和结果公布等一系列协商民主的制度,并严格落实。这样,才能学习到习近平总书记做过的“把规矩定得严严的”这一宝贵经验,才能做到他提出的“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切实要求。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1.

〔2〕〔6〕〔7〕〔9〕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360,145,358,360.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2016:112.

〔4〕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3-06-30(01).

〔5〕叶小文.做“四有”县委书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99.

〔8〕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01).

〔责任编辑:谭文富〕

猜你喜欢

书记社区习近平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六届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委简介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书记家的狗
影像社区
标题党
2015影像社区
反腐败的度
破格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