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集束化护理体会

2019-08-16李美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4期
关键词:视网膜视力住院

李美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 是常见视网膜血管病, 是25~75 岁患者致盲的首要原因。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明显, 能够加速渗出、出血病变的吸收, 促使新生血管消退, 减少玻璃体出血, 减轻黄斑水肿, 对保护视力有积极作用[1]。但术后常合并多种并发症,因此为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集束化护理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网膜光凝治疗中的效果,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2016 年7 月~2018 年7 月在本院眼科接受视网膜光凝治疗的60 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 各30 例。对照组中, 男17 例, 女13 例;年龄39~72 岁, 平均年龄(55.51±5.67)岁;病程1~27 年, 平均病程(14.26±4.42)年。研究组中, 男16 例, 女14 例;年龄39~73 岁, 平均年龄(55.56±5.85)岁;病程1~27 年, 平均病程(14.31±4.4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给予疾病宣教、口腔及皮肤护理、出院指导等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成立循证小组, 主要由主治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等组成, 通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和系统评价患者的病情状况, 查找询证问题, 为患者制定一组围术期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 具体内容如下:

1. 2. 1 术前护理

①术前检查:术前询问患者病史、有无进食, 排除手术禁忌证;进行心电图、血压、血糖等各项检查。②心理护理:为患者讲述激光手术的优势和预后效果, 告知其术中注意事项, 以提高手术的依从性。对有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者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干预, 以减轻心理负担,提高治疗的信心。

1. 2. 2 术中护理

术中帮助患者调整好合适的体位, 嘱其勿随意转动头部及眼球。在术前给予玻璃酸钠眼用凝胶滴眼,结合患者的眼底情况选用不同的能量激光和波长进行治疗。若术中出现眼胀、持续疼痛、看不见光等不良情况, 应立即停止治疗并给予对应处理。

1. 2. 3 术后护理

①休息与活动:术后嘱患者安静休息,保持术眼清洁, 勿揉搓眼睛, 告知其眼疼等不适症状一般可在24 h 内消失。嘱保持头向上位, 不要做低头动作, 避免激烈运动, 以防眼压升高, 导致眼底及玻璃体出血。术眼局部使用抗生素眼药水3~5 d, 以防感染。②饮食护理:以控制血糖和血压为主, 嘱患者减少热量和糖的摄入, 严格控制饮食;少食坚硬的食物, 以免避免咀嚼用力过大引起眼底及玻璃体出血。同时嘱其戒烟戒酒, 以免引发眼底出血。③健康指导:嘱其定期复诊, 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补充光凝术。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视力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采用ADL 量表评估日常生活能力, 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能力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3.71±0.20)d, 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6.97±1.51)d, 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6/30)。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1.723、χ2=4.043, P=0.000、0.044<0.05)。

2. 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视力水平及ADL 评分对比

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及ADL 评分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及ADL 评分均较本组护理前升高, 且研究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视力水平及ADL 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视力水平及ADL 评分对比(±s)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视力水平 ADL 评分(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30 0.26±0.05 0.69±0.14ab 59.16±1.27 87.54±5.41ab对照组 30 0.27±0.03 0.41±0.13a 59.28±1.35 72.30±3.12a t 0.939 8.027 0.355 13.366 P 0.351 0.000 0.724 0.000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视网膜组织缺血缺氧、毛细血管闭锁等有关[2]。激光光凝术能够通过破坏缺血缺氧区域, 减少耗氧量,改善视网膜营养和局部血液循环, 从而有效抑制病情进展,达到预防视力下降的效果[3]。

集束化护理是由美国健康促进研究所首先提出的一种新型护理方法, 主要是指将一系列有循证依据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措施集合在一起, 并将其应用于某种难治的临床护理中,旨在为患者提供的优质护理服务, 并优化护理结局[4]。有文献报道, 集束化护理积极开展的一系列干预措施中每一个护理子元素均可影响患者的结局, 并且多种护理服务子元素的共同开展比单一开展更有助于优化患者的结局[5]。

本组研究中通过收集资料, 循证分析发现患者负面情绪严重、自我护理能力低是影响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因此在术前通过完善各项检查、实施心理疏导干预, 有利于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 从而提高手术的依从性和安全性;术中给予患者体位护理和瞳孔准备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可减少术中意外,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 能够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 从而提高术后恢复效果,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3.71±0.20)d, 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6.97±1.51)d, 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6/30)。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1.723、χ2=4.043, P=0.000、0.044<0.05)。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及ADL 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及ADL 评分均较本组护理前升高, 且研究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可见集束化护理比常规护理方法更加安全有效, 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综上所述, 集束化护理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网膜光凝治疗术中, 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视网膜视力住院
妈妈住院了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保护视力等
好奇:20/20视力到底是什么?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临床观察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