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9-08-15周进
摘要:情感是一个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中所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的情感态度主要是指学生在初中数學学习中产生的数学兴趣、动机和自信心等。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学生不能只发展学习成绩,还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带入情感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能够得到提高,综合素质也可以得到培养。
关键词:师生关系;端正态度;数学价值
对初中数学教育来说,在数学课堂中融入情感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学生在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有效地融入感情色彩,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对数学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情感,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感受与情绪变化,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也将会直接影响着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应仔细观察初中生的情感变化,以激发出初中生的积极学习情感来发挥情感的正导向作用。下面,笔者将对情感教学的具体功效进行分析与介绍。
一、 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数学教学对学生的动手动脑都有着极高的要求,这是造成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阻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能及时解决这个问题,长期下来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胆怯心理。实践证明,良好的情感能够指引着学生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教师的情感在数学教学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情感表露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积极情绪会让整个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进而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中保持活跃状态,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具有探究性的学科,而学习中产生的快乐需要学生自己去体验,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增强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自信心。
二、 在课外与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和学生共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育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只有当师生关系更为和谐,在之后的教育中才能够真正发挥出情感教育的“力量”。例如在日常教学当中,我们总是能看到一些老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更受学生的欢迎,即便是一些平时看起来不那么喜欢学习的学生,在这些老师所主持的课堂活动中也会表现得较为活跃,而之所以会呈现出这种现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老师通过运用情感教育的方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甚至被学生当作是朋友、家长看待,继而促使学生在爱屋及乌心态的影响下爱上相应学科。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们在与学生在课外相处时,应当放下自己作为老师的身段,借助自己作为老师与成年人的双重身份优势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例如去关注某个学生所喜欢的偶像,亦或者是男孩子们喜欢玩的游戏等,通过了解相应信息,与学生创造出交流和沟通的桥梁,逐渐让学生感觉老师和自己是一个世界的人,如此一来学生就容易敞开心扉,和老师建立起更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在之后的相处、教学中,老师就能够更省时、省力的进行教学,大幅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三、 在课堂内利用“赏识教育”的态度面对学生
众所周知,因为年龄较小,相较之成年人来说,初中生的心理往往更为敏感,对于否定、批评等情况往往会产生过激反应,而这也正是初中生会产生叛逆情绪的主要因素。然而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许多老师却忽略了初中生的这一特性,总是在不经意间否定、批评他们,促使部分学生在本就学得很累的状态下,进一步的对初中数学这门学科产生了排斥的心理,演变成了让老师和家长都极为头疼的样子,久而久之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是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老师们应当意识到给学生带去正面评价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在日常教学当中借助“赏识教育”的方式去看待学生,对于学生的成长及时的给予肯定,对于学生的错误应当以更委婉的方式告知,在教学当中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与爱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如同父母一样的温暖,从而有效改善学生排斥学习的问题。同时,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在于,对于热爱游戏的学生来说,及时的“反馈”能让学生感觉像在玩游戏,能够通过更直观的方式去了解自己所获得的“成就”,自然而然的就带动起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间接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四、 端正教学态度,传递数学情感
情感渗透内在的情感教育是将情感教育代入自身情绪中,教学模式的转变依旧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促进情感形成的关键点,要注重语言意识,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也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情感渗透”的本质理念在于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鼓励,针对学生的生理情感和心理特征沟通交流,适当鞭笞和激励学生,推动学生情感意识的形成,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数学课堂情感交流最有利的折射,它直接折射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程度,情感的形成和表现,是在学生与教师愉悦的沟通之后,学生可以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数学课堂,数学自由的特性容许了各种奇思妙想,而这种奇思妙想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所以教学中教师既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引导学生学习,又要以严谨的态度教学,恩威并施,在教学中渗透情感便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 感知数学价值,滋生数学情感
大多数学生都会觉得学习数学是枯燥的、无趣的,很多时候,他们都会通过死记硬背概念、公式,来解决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没有思想、没有情感、没有创新的数学学习是毫无价值的。鉴于此,数学教师就要重新确立教学目标,不断整合课程资源,联系生活,让抽象内容直观化、理论知识形象化,给予学生机会去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滋生情感的同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共鸣,提高学生知识水平。比如,在教学“统计”相关内容时,我会从学生生活出发,提出探究话题:在青春期内,男生和女生的身高会发生很大变化。将全班学生的身高数据进行统计,画出统计图,计算出平均身高。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潜藏在我们身边,体会了学习数学的价值,感知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初中数学的教学不单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更要注重学生情感的教育。教师渗透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与欲望。把数学教学变得有趣,学生易于接受。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当中,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乐学、好学,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蔡文忠.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6(14).
[2]张浩利.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学苑教育,2016(15).
[3]程征.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J].都市家教月刊,2016(7).
作者简介:
周进,四川省达州市,四川省达川区虎让乡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