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世纪以来我国师生关系研究的探索*

2015-10-23汪海彬卢家楣陈宁姚本先

中国德育 2015年19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研究

汪海彬+卢家楣+陈宁+姚本先

摘要::新世纪以来,我国师生关系研究的前沿演进与党和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密切相关;师生关系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集中在“师生关系及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基础教育中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及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及其构建”和“高等教育中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及建构”等四个方面。

关 键 词:师生关系;前沿演进;热点领域

作者简介:汪海彬,黄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卢家楣,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陈宁,上海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姚本先,安徽师范大学,教授

一、引言

师生关系作为教育领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对关系,长期以来一直是教育理论与实践关注的焦点,因为师生关系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身心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还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1]并对学生的情感素质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2]为此,研究者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了师生关系问题的大讨论,并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进入研究的繁荣期,[3]到了新世纪,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推行的背景下,师生关系领域的研究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新的特点。[4]为了探寻新世纪以来我国师生关系研究的新特点,本研究拟采用知识图谱分析直观展示该领域研究的前沿演进和热点领域,以期为今后师生关系的研究提供一定启示。

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为检索平台,以“师生关系”为检索主题,以“2000-01-01——2014-08-08”为检索时间,展开文献检索工作,共检索得到20773篇文献,在剔除诸如会议记录等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后,最终得到有效文献11093篇。

(二)研究工具

采用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特聘教授陈超美开发的CiteSpaceⅢ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同时采用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系崔雷教授开发的Bicomb共词分析软件对关键词进行修正,并结合SPSS19.0进行聚类分析。

(三)研究过程

将确定的题录信息分别以Refworks和NoteFirst两种格式导出,其中Refworks格式的题录信息用于CiteSpaceⅢ软件的分析,以探索国内师生关系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演进等信息;NoteFirst格式的题录信息用于Bicomb共词分析,通过提取并修正关键词(如关键词中带有数字等无关字符等)后确定高频关键词,并建立高频关键词共词频矩阵,然后采用SPSS软件进行高频关键词的聚类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新世纪以来我国师生关系研究的前沿演进

为初步探索新世纪以来我国师生关系研究的前沿演进,采用CiteSpaceⅢ软件中的突变检测(Detect Bursts)功能探索师生关系研究中关键词的突变点,直观显示了新世纪以来我国师生关系研究前沿的演进过程,大致包括三个不同阶段。

1.2000-2008年

这一时期师生关系研究的前沿主题非常丰富,呈百家争鸣之势:素质教育、个性、创新精神、创新教育、知识经济、教学活动、德育、主体、课程改革、新课程、研究性学习、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教育、校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研究前沿。其中尤为突出的是2000-2006年的素质教育,2003-2007年的课程改革、新课程,以及2005-2008年的和谐。师生关系研究前沿的这种演进都与国家政府和教育部门出台的相关文件密切相关。如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后,素质教育成了2000-2006年师生关系研究的前沿主题;200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后,课程改革、新课程成了2003-2007年师生关系研究的前沿主题;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并且在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12月全面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后,和谐成了2000-2008年师生关系研究的前沿主题。

2.2009-2010年

这一时期师生关系研究没有明确的前沿主题。

3.2011-2014年

有效性、高效课堂、效率、小学语文、初中数学等成为这一时期师生关系研究的前沿。可见,在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提高教育质量后,当前师生关系研究更加注重与教育质量相联系,尤其是义务教育的质量。综上可知,新世纪以来我国师生关系研究的前沿演进与党和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密切相关。

(二)新世纪以来我国师生关系研究的热点分析

1.高频关键词的词频分析

11 093篇文献共有关键词11 489个,呈现的总频次为52 682次,对标准化后的前50个高频关键词进行排序,(见表1)结果发现,前50个关键词呈现的频次为14 426次,占关键词总频次的27.4%。其中前10位关键词出现频次均达280次以上,它们依次为师生关系(4995)、和谐(725)、课堂教学(628)、学生(379)、教师(361)、教学(357)、高校(345)、教学效果(294)、构建(291)和兴趣(281),这初步表明我国师生关系研究以探索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及其对教学的影响为主。关键词的知识图谱也直观地展示了这一结果:师生关系出现的频次最高,其圆圈最大,和谐与课堂教学次之。

2.高频关键词的聚类分析

为了更好地探寻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关系,采用Bicomb共词分析软件生成50个高频关键词的词篇矩阵,通过SPSS中的Ochiai系数将其转化成共词相似矩阵,然后采用相异矩阵=1-相似矩阵,产生相异矩阵,最后将相异系数矩阵导入SPSS进行聚类分析。(见表2)

在相异矩阵方面,依据以往的解释:相异矩阵中的数值越接近1,表明关键词间的距离越远,相似度越小;数值越接近0,表明关键词间的距离越近,相似度越大。[5]由表2可知,距离师生关系最近的前十个关键词由近及远依次为和谐(0.746)、教学效果(0.803)、课堂教学(0.837)、民主平等(0.848)、教学过程(0.849)、课堂气氛(0.857)、学习过程(0.859)、教学活动(0.864)、构建(0.866)、新课程(0.870),这一结果初步说明我国师生关系的研究经常论述和谐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与教学(包括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教学过程、课堂气氛)的关系、师生关系的建构、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等问题。

在聚类分析结果方面,(见表3)结果发现,师生关系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可以分为四大类。

“种类1”包括主体性、主体间性、和谐等18个关键词,是当前研究的最大热点之一,主要涉及师生关系及其对教育教学影响的论述。这方面研究的总体结论是:对师生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主体性师生关系理论、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理论以及他者性的师生关系理论三个阶段;[6]师生之间是“主—客—主”式的两个主体间的平等对话关系,[7]主体间性要求学生既是占有教育内容的主体,具有主体性,又是师生交往的主体,具有主体间性,[8]学生是具有超越性的“受教育者”;[9]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应从人性的一般特点出发,实现以生为本与教师主导的有机统一,使师生之间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主体间性关系,最终实现促进师生双方特别是学生的发展日趋完美的终极目标;[10]在“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下,民主平等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理解对话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价值取向,合作互动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桥梁;[11]教学活动与师生关系良好与否的关键是教师,[12]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提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教与学的良性互动。[13]

“种类2”包括兴趣、英语、培养等6个关键词,主要涉及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及建立,这方面研究的总体结论是:英语教学要取得成功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就需要了解学习、与学生沟通、真诚相待、信任尊重、理解宽容学生;[14]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影响师生情感的主要因素,师生情感是影响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15]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端正学生学习目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入手;[16]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活动情景,改进教学方法,[17]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因素,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创建民主、平等、自由的师生关系,释放学生思维潜能。[18]

“种类3”包括教育、情感、尊重等7个关键词,主要涉及新型师生关系及其构建,这方面研究的总体结论是:新型师生关系就是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理解、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19]新型师生关系倡导师生以一种游戏精神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双方作为平等的主体,在“我—你”关系中进行沟通和交流,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话进行有效交往;[20]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师生关系中的重要作用,[21]并且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并且还要善于与学生沟通;[22]新师生观下的班级管理需要班主任老师尊重学生、让学生充满信心等;[23]尊重教育的核心是在这种新的理念指导下,以尊重为切入点,重建社会道德伦理,重建学校的师生关系,重建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学校的整体人文环境与教育精神。[24]

“种类4”包括教学方法、自主学习、素质教育等17个关键词,主要涉及师生关系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建构。这方面研究的总体结论是:应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高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5]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6]在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教师个人魅力的辐射和渗透,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27]建立良性互动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促进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28]教师应注重情感的投入,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情感,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继而达到“知、情、意、行”相结合、相统一的目的。[29]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高校的关键,[30]构建(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构建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机制和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等。[31]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新世纪以来我国师生关系研究的前沿演进和热点领域的研究发现,在前沿演进方面,新世纪以来我国师生关系研究的前沿演进与党和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密切相关,这一方面表明师生关系研究的与时俱进性,另一方面也提示教育实践中的师生关系在每次教育变革下会面临新问题、新挑战。为此,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继续推进和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的背景下,教育实践中的师生关系也势必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亟待解决,这还有待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继续深入研究。

在热点领域方面,结果发现师生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四大类,即“师生关系及对教育教学影响”“基础教育中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及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及其构建”和“高等教育中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及建构”。这与以往部分综述研究认为师生关系的构建是研究热点的结果基本一致。这表明师生关系的研究更突显教育应用性,而这也恰与2011-2014年研究的前沿集中于有效性、高效课堂、效率等主题相吻合。

在对相关文献进行人工阅读和分析后发现,当前师生关系研究尚存一些不足:首先,研究方法以思辨为主。研究者大多从自身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师生关系的理论构建策略,不可否认一些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有些也有生搬硬套西方哲学理论的趋向,这就需要教育实践研究的实证验证,以筛选出更富科学性、有效性的构建策略。第二,研究视角局限教师层面。师生关系的构建方面大多偏重于教师一方,对学生的关注则较少,正如有研究者指出:师生关系没有摆脱“教师主导”,教师“掌控”狭隘的研究思路,是否在某种程度上与提倡的双主体自相矛盾?第三,研究对象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为主,但幼儿师生关系、特殊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研究则较少,这不仅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均衡教育的要求不符,也与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现实,尤其是学前师生关系中恶性事件屡见报端的现实相悖。

总之,今后师生关系的研究应从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和自下而上的教育现实相结合为指导,切实从“主—客—主”式两个主体间关系的视角出发(不仅关注教师层面还应关注学生等层面),并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交互验证的综合方法,以探索出更富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改善师生关系的策略。

参考文献:

[1]邵晓枫.十年来我国师生关系观述评[J].教育学报,2007(5):13-19.

[2]卢家楣,刘伟,贺雯,等.我国当代青少年情感素质现状调查[J].心理学报,2009,41(12):1152-1164.

[3]李长吉,陶丽.师生关系研究三十年[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1):86-91.

[4]樊万奎,段兆兵.近十年我国师生关系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教育科学研究,2009(12):67-71.

[5]郭文斌,周念丽,方俊明.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J].学前教育研究,2014(1):11-18.

[6]柴楠,刘要悟.基于社会关系理论视角的师生关系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2(5):77-79.

[7]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02(10):24-30,50.

[8]冯建军.以主体间性重构教育过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86-90.

[9]吴康宁.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兼谈师生关系观的转换[J].教育研究,2003(4):43-47.

[10]邵晓枫,廖其发.论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3):137-141.

[11]王明芳,吴岳军.师生关系的反思与前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6):41-42.

[12]徐继存.面向现实教学活动的师生关系建设[J].教育研究,2005(1):58-62.

[13]韩江.优化师生关系 提升教学质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S2):11-12.

[14]蒋小青.英语教学中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J].教育探索,2004(11):58-59.

[15]戴建辉,刘一隆.师生关系与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4):36-37.

[16]秦英.试论中学英语教学兴趣的激发[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1):206-207.

[17]查引娟,袁建萍.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6):135-136.

[18]刘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与方法[J].中国教育学刊,2010(3):42-44.

[19]谢庭香.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2014(5):62,65.

[20]刘娜,谷春娟.游戏情境中对话式师生交往关系的构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2):106-108.

[21]武红凤.浅议从情感的角度构建新型师生关系[J].中国校外教育,2012(28):28.

[22]余柯,李晓红,王亭婷,等.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略论[J].教学与管理,2007(27):36-37.

[23]万杭仙.新型师生关系下的班级管理[J].教育发展研究,2004(12):118-119.

[24]柳海民.尊重的教育:理念价位与科学依据[J].东北师大学报,2001(5):9-11.

[25]王颖.提高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0):172-173.

[26]刘红梅.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54-56.

[27]侯力莉,李慧男,张家成.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策略[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32(3):105-106.

[28]李震.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社会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3):318-319.

[29]袁思明.思想品德教学的情感与绩效[J].教育评论,2005(1):101-102.

[30]邱秀芳.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J].教育探索, 2012(1):127-128.

[31]王德勋.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困境及其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8):69-72.

责任编辑/张 丽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研究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