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模式的运用探究
2019-08-15张世平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当下,初中英语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现如今仍有部分教师在沿用着旧时的讲授制教学,不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导致有些学生畏惧英语,厌恶英语,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坚持做到科学合理分组,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小组合作进行课前预习,增加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科学合理地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这几个关键方面,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英语;教学探究
初中英语的教学中,相关英语的词汇和语法都是比较多的,学生学习起来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遇见困难的时候可以相互的合作和讨论进行学习,实现英语学习质量的提升。而且在不断的合作中,学生之间的默契和能力也会进一步发展。
一、 运用策略
(一) 优化小组合作的合理分工,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全面提升
小组合作的模式主要是强调学生能够积极有效的参与进英语教学的课堂,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但是部分教师在英语教学的时候,虽然构建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但是没有将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从而导致部分学生的能力和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不能实现整体性的学习质量的提升。甚至部分教师在分组方面也是相对比较随意的,导致小组的学生之间不能有效的形成互补的学习模式,英语学习质量的提升受到限制。从而教师在实际的英语教学小组合作的构建中,合理科学的将学生进行分组,明确学生的具体分工,让学生能够有条不紊的完成英语学习的任务。
(二) 创建小组合作的情景模式,推进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的提升
英语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对理论的英语知识进行掌握,还需要让学生在英语表达和听力方面进行锻炼。但是部分初中的英语教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口语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有限。这样就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是不够全面的,呈现“死读书,读死书”的状态,不仅不能灵活的应用,表达方面还存在缺陷。从而教师将小组合作和情景教学有效的融合,讓学生可以在英语教学的环境和氛围下,学生可以潜移默化的实现英语能力的提升。
(三) 合理正确分组,确保合作顺利进行
顾名思义,小组合作必然需要小组成员们互相补充与完善,所以英语教师在对班级同学进行小组划分时,必须要提前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及个性特点,最终实现恰当的分组。初中生的身体与心理都处于快速发育的阶段,他们常常因为一点小事而倍感焦躁,尚未形成稳定的个性与人格,因此外在环境的影响对于他们的成长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英语教师在分组时一定要注重组内成员搭配的科学性,结合同学们的学习情况随时进行组员调整,以便同学们都能够获得积极正面的收获。
例如我在进行英语小组划分前,首先会和学生们进行交流谈话,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以及他们期待的伙伴。当然,每位同学的想法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冲突,我会对其进行调整,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他们理想中的搭配。除此之外,我也会遵循强弱搭配的基本原则,让每个小组都有一到两名英语水平较高的同学,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带动组内其他成员奋发向上。小组组长可以自荐产生,也可以由组内成员轮流担任,从而让每名同学都拥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提高他们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
(四) 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之后,不可以袖手旁观,把课堂上的任务分给每个小组后就只让学生自己解决,老师还应该在学生进行交流探讨的同时,在旁边进行指导,起到老师的模范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老师还可以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的时候参与进去,帮助学生解决一些他们自己不能解决的难点、困惑,同时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学生参考。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起到了一个带头的作用,是一个引领者,给学生的讨论提供参考,纠正学生讨论和研究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留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
二、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效果措施
(一) 选择合适的小组活动学习内容
小组活动对于教学内容来讲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满足小组活动教学的要求。所以在实际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合理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架构等情况,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最合适的小组活动学习内容。例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确定不同的小组活动内容。在预习阶段,英语教师可以首先准备好具体的预习导案,要求学生自行阅读教材完成预习导案中的题目,然后在学习小组当中充分地沟通和交流,特别是对于那些存在不同答案的地方。那么在这个阶段,学生就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预习内容,教师再针对性地讲解其中的一些关键性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难度比较高的问题,然后要求小组之间集思广益共同解决这个问题,最后由小组代表说明小组的共同思考结果。在复习阶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开展合作性的小组活动,比如两两之间听写单词,通过两方之前的合作,一方面可以督促彼此认真地完成单词记忆任务;另一方面这样的小组活动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二) 增加学习实践性较强的内容
英语教学与其他语言类的学科不同,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以及实用性。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小组学习提供具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比如,当教师在开展小组教学时,可以为其制定话题“my family”,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自行编写对话并进行表演,该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在小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使用竞赛的模式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
三、 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能够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都能够展示自我,有效地提升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性,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同时在小组研讨的氛围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创新、创造能力,能够对相关材料进行综合性地分析、对比、概括,从而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为学生学习英语的高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康思梦.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J].校园英语,2018(9):135.
[2]沈敏.“互动一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普童话,2018(7):8.
作者简介:
张世平,重庆市,重庆市渝北区第二实验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