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训练研究与实践调查报告

2019-08-15向炳炎

读天下 2019年24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

摘要: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训练不仅事关他们能否在将来快速适应社会工作,还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前途命运。近些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加深,高职院校的质量得到了大力改善。但是,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训练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我将以长沙南方职业学院为研究案例,针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训练研究与实践展开初步分析,以此希望为高职院校教育提供可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训练;订单培养式

高职院校是以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要教育目标和办学特色,学生的职业素养对他们的职业规划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职业素养包含职业实践、道德品行、文化修养、职业纪律等一系列元素,是体系化的职业结构模块。纵观以往的教育经历,我发现部分高职院校没有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训练,仍然采取强制性灌输的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学生,这就导致高职学生会产生错误的职业观念,不能及时顺应时代潮流。所以,高职院校要尽快调整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之处,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训练,从而培养更多有知识、有道德、有技能、有纪律的高质量人才。

一、 基于订单培养式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训练的现状调查

长沙南方职业学院是一所综合性质的职业院校,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订单式培养是指公司企业与学校签订培养协议,以满足公司企业的用人数量和人才适用标准为主的教育模式。我在这一部分中,将以本校学生在订单式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素养训练漏洞为范本,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性的训练方案。

(一) 学生缺少系统化的职业规划和训练

我校调查了学生是否针对他们的职业素养提升进行了整体规划,发现20%的学生没有进行整体规划,56%的学生进行了大致和粗略的规划,24%的学生则进行了细致和系统规划。基于此,我校只有18%的学生清楚认识职业素养的内涵,68%的学生对职业素养的内涵具有模糊认识,泛泛知道其包含的内容要素,而14%的学生不太了解职业素养的内涵。这就说明高职学生并没有树立清晰化和科学化的职业素养意识,他们习惯被动地跟随教师教学的步伐,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混日子。

(二) 学生缺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接受调查的大多数学生认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并不是决定性的职业必备条件。48%的学生认为勤劳负责是排在职业首位的必备要素;32%的学生选择了团结互助是排在职业首位的关键条件;20%的学生则认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职业工作中必须具有的核心素养。这就说明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比较薄弱,他们欠缺可持续性生产的创造能力。由于受到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影响,我国高职院校过于追求功利化的教育目标,以就业率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这样就会起到消极的示范效应,造成学生产生轻浮的学习心态。

(三) 学生缺少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品质

我校一部分学生认为影响职业升迁要素中的道德品质占有42%的比例,更多的学生认为创收效益是职业规划体系中缺一不可的影响因素;有的学生认为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比较看重应聘人员的职业能力,大约占比为63%;其余学生则认为公司企业在招聘时会侧重对方的工作经验,而忽视考察对方的诚信问题。这就说明高职学生并不认为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品质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他们只将关注点放在职业技能层面。但根据科学研究表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比较倾向选择工作态度积极向上和道德素养较高的人才。

二、 基于订单培养式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训练的体系研究

(一) 根据用人单位的性质深化高职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認识

订单式培养模式不光注重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教育联系,其是以企业、学校、学生为三位一体的紧密型和深度型培养方式。在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影响下,高职院校通常根据院校的办学特色和教育优势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往往比较依赖院校教师的知识传授。但由于部分教师缺少丰富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经验,他们多注重学生的专业理论体系构建,从而将职业教育造成了闭门造车的状态,很难让学生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要求。因此,基于订单式培养模式的职业素养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要依托用人单位的工作性质和人才需求标准,设置针对性较强的特色专业教育课程,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地树立学生的职业素养意识,深化学生对他们将来从事工种的职业素养认知,从而确保学生满足用人单位的工作需求。

(二) 遵循高职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制定因材施教的职业素养训练方案

每一位学生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家庭环境等经验并不相同,这就使得他们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心智模式、性格气质等个性化特征。同时也意味着高职院校不能采取同一化和流程化的培养方针教育学生,否则就会将职业素养训练流于表面形式之中,学生就会缺少独一无二的活力气息。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时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按照学生的学习优点和职业特长一对一地进行职业教育,尽可能地实现所有学生的个性化选择,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内心的能量,促使他们充满激情地学习和工作。

(三) 企业与学校构建一体化的双向互动机制,精准定位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

订单式培养教育模式中面临的棘手问题就是如何让企业和学校形成动态化的多维交流机制,两者形成流动的融合状态。订单式培养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种教育目的,其核心本质是提升学生具备将来所服务和受聘企业要求的职业素养。如果高职教育偏离其中的一方,倾向另一方,那么就无法起到实际的教育效果,产生事倍功半的不良作用。只有学校和企业紧密合作和相互配合,才能训练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所以,企业与学校要构建一体化的双向互动机制,精准定位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明确学生需要具备哪些职业特质和潜在能力,以此为依据制定更加详细的培养策略。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训练是我国高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学生是否具有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团结负责等职业品质直接决定了他们的出路和发展。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训练缺少体系化管理和教育,这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职业潜能发挥。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深刻认识到职业素养的内涵,牢牢地把握职业素养训练的原则,制定针对高职学生成长规律的职业素养训练方案,从而塑造更多创新型的国家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夏晓天,何先卫,谭燕.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训练体系研究与实践调查报告[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11X):145.

[2]谭燕,夏晓天.订单式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训练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1).

作者简介:

向炳炎,湖南省长沙市,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南方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
高职院校机械创新大赛研究与实践
英语行业化教学下高职学生职业规划研究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家庭环境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与辅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