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经典阅读教学中的审美体悟

2019-08-15杨静

读天下 2019年23期
关键词:应试教育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呈现出了僵硬化、单一化的特征,急需教师采取措施予以改善。本文以《师说》为例,在阐述了审美角度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后,提出了几点提升学生审美体悟的策略,以期能够对学生审美体悟的提升有所助益。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体悟;应试教育

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可以以阅读教学为载体,通过优化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本文以《师说》一文为例,阐述了审美角度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并针对此现状提出了几点关于提升学生审美体悟的策略。

一、 审美角度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 重应试轻审美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呈现出重应试轻审美的特点。当前高中教育出现了减负与升学的矛盾,教师虽然也在大力抨击应试教育存在的不足,但是在阅读教学中却不自觉的偏向于知识点讲解,甚至为了提升学生的竞争力,教师还会对学生进行专门化的答题技巧训练,学校也会定期组织周考、月考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在这种氛围下,审美教育整体被忽视,不能发挥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用。此种教学模式实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对于语文这门课程而言,应当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表现在学生通过阅读教学,审美情感并无有效提升,就例如在学习《师说》这篇文章时,教师的着眼点往往在于考查学生的记忆背诵情况,对于本篇文章背后蕴含的现实意义却很少进行分析。所以高中语文课堂的工具性更为显著,教学时间也多被用来进行阅读训练,学生缺少发现文本语言美、结构美的机会与平台。

(二) 重讲解轻体悟

教学参与主体主要是学生与教师,两者应当在教学中占据同样的地位,但是从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的介入程度明显高于学生。在推行课改之后,新课标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也即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通过教学活动,要让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所发展。但是当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却缺少对新课标的解读,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多以高考大纲为依据,注重于知识技巧的讲解和模式化灌输,并不能以新课标为指导,重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形成对文本的美的体悟,所以这种偏离教学改革方向的教学目标,直接导致学生不能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失去了此年龄阶段应当具有的审美情趣。

(三) 重条块轻整体

在强调备课的背景下,教师为了“赶工”,多采取套用既定教学模板的方式进行备课,长此以往,教师缺少对课堂突发现象的处理能力,难以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对于教学而言,一些常见的、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被套用十分正常,但是若是過于套用,则只会给阅读教学带来不利影响,让文本失去整体解读的价值。以《师说》为例,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部分教师采用了分组学习的方法,让每组学生负责一段文章的解读,学生在教师有偏差的引导下,仅将注意力放在了本小组的学习内容上,虽然形成了对文本局部的深入认识,但却缺少对文本整体思想的反映,整个课堂沉闷而僵硬,并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提升学生审美体悟的策略

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师说》这篇文章时,没有采用以往的“背诵默写式”教学,而是以审美体悟作为切入点,采用了新型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凝练之后,形成了如下教学策略,仅供参考。

(一) 优化教学方法

从教学方法角度,以阅读教学为媒介,让学生形成对阅读文本的审美体悟,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第一,情境教学。也即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在学习《师说》之前,先用多媒体播放本文本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在富有感情的朗读之中,逐渐融入教学氛围,感知作者写作时的心境;第二,文本细读。创设情境的作用多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即以兴趣为突破口,激发学生产生对美的追求,而细读则是让学生立足于文本细节,通过仔细研读作者用此“词”而不用彼“词”的用意,产生对美的感知,化抽象意境为心理体验,助力于学生审美水平的提升;第三,读写结合。读写结合实则属于一种创造美,仅仅有阅读的教学并非是完整的阅读教学,学生只有在亲自写作一篇尊师重道的文章之后,才会对《师说》中阐述的不耻下问问题产生深刻的体会,所以将“读”与“写”结合起来,无疑会促进学生审美体悟的形成。

(二) 强化情感机制

审美情感的演变需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情感的生成,二是情感的升华,三是情感的运用。若是想要完整的实现这三个阶段,就需要让学生先行具备审美感知能力,对此,教师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出发,体悟《师说》中用词遣句的严谨性,和不同类型词语对文章整体意境的塑造,例如文中仅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十一个字就道尽了教师角色定位、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的主次划分,可谓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方面需要将阅读教学延伸至课外,例如,古代弟子入学拜师仪式,拜师礼、香规礼等,突出“师”的地位,增长学生的文学常识。

(三) 培养学习习惯

审美教育之下的学习习惯主要是指“审美自觉”,也即学生要在课堂教学的作用下养成阅读审美模式,同时,教师要有相应的自我培养结构,然后通过两类主体的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带动阅读教学的发展,具体来讲,第一,对话交流。也即在阅读教学中要形成关于“共同美感”与“个性解读”这两种因素之间的对话交流,“共同美感”重在强调学生欣赏《师说》时能够形成相近的感悟,而“个性解读”则重在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审美体悟,因此,前者着眼于“共性”,后者着眼于“个性”,虽然两者的着眼点不同,但是却都需要在本篇文本的阅读中有所反应。第二,自我历练。自我历练也即是说学生在阅读《师说》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表象,而需通过文字表述,调动自己的各项感官,去体悟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美”,感知韩愈为什么发出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感慨。

三、 结束语

总之,不论是出于新课标的要求,还是出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都需要重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体系,才能使其焕发新的活力,在提升学生的语文功底之余,培养学生的情感体悟,让学生成长为德育、智育全面发展的新型化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丽思.高中语文教学中个性化审美的培养[J].学周刊,2018(31):102-103.

[2]莫松涛.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研究[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八卷)[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6.

[3]鄢冬妮.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

杨静,贵州省铜仁市,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应试教育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应试教育与新课改并非对立关系
有关中国教育命题的证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