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019-08-15刘启春
摘要:21世纪以来,世界在进步,我们国家也在发展,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而我们的教育教学也追随着国家的步伐不断改革创新。本文提出,数学老师不仅要采用教育部发放的学具材料,也要灵活运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个性化学具的开发,利用学具来开展更多具有价值的实践活动,在动手操作中培养数学逻辑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具;教学效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数学学具在数学课堂中的使用,年轻的老师往往更加鼓励学生利用学具展开学习,甚至参与到简单的学具制作中来,不仅改善了传统数学课堂沉闷的氛围,也提高了学生的体验质量。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学习不再是逻辑知识的模块化建立过程,而是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亲自体验到理论提炼的魅力。
一、 数学学具教学对数学课堂的影响分析
在使用数学学具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被动的吸收知识变成主动的学习知识,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新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大脑的开发与思维的上升进步。对于小学生而言,在无意识的操作过程中进行记忆更加优于有意识的记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意味着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本性,利用学具进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有意识的记忆。因此,在数学教师的鼓励下,灵活使用学具,学生可以成为自己课堂的主体。
二、 数学课堂学具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小学生的数学学具包中有众多琐碎的学具材料,主要以各种细小的板材以及卡片为主,在使用学具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损坏以及遗失的问题。例如,进行长方体的折叠设计时,需要将一张薄薄的卡纸进行裁剪与粘贴,很多小学生在拿出卡纸片后,不小心将纸片夹杂在书本中或者掉落在地板上,造成遗失。很多小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具使用方法,并且教师也不会对学具的重要性进行强调,无法形成规范性的存储与保管,降低了课堂使用效率。许多老师反应,尤其在低年级的学生中,在接收到学具后感到十分新奇,不到一天的时间,学具少的少,丢的丢,该用的时候难以找到材料,单凭老师的管理难以督促学生保管材料,对后期的课堂造成影响。
三、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 鼓励学生自主创作新学具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为了减小教学的复杂性与压力,往往采用学具袋中已有的材料学具,很少有老师会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学具。在自己制作学具的时候,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贴近生活寻找数学的原理,也拥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个性化的思考带入到学具的制作中来,引导学生进行材料的寻找以及制作。一方面,为了降低制作学具的成本,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搜集更多的材料,如牙签,烟盒等,制作多边形的模型,或者通过裁剪烟盒掌握长方体的结构。另一方面,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学具制作的积极性,在课堂结束,教师也要布置一项学具制作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展示个体的智慧,调动参与积极性。
(二) 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学具
教学学具只是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帮助手段,只是用来帮助有效完成课堂教学的方式。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师课堂学生中,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合理的安排学具的使用,教学目标要明确,不能盲目使用。同时,我们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教学重点,教具更要时刻围绕本课时的学习重点,纾解课堂难点,不能流于形式,要切实让教具发挥真正的价值。
(三) 使用教具时机要合理
小学教师都知道,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只有20到30分钟,并且他们活泼好动。老师在利用教具上课的时候应该要把握好时间,否则就会产生不良的效应。教具的使用要根据课时特点在合理的时间里有效进行,切记为了赶进度而走过场、草草了事。例如:老师进行“观察物体图形”教学时,可以借助立体石膏像让学生近距离的观察,或者利用多媒体设计立体图形以动态图画形式展示出来,将平面的图形立体等等展示出来供学生学习参考,让学生在大脑里印下立体图形的模型,方面让学生在接下来学习中立体的直观地的理解图形相关内容。同时,学具的使用也要找准时机,不能一直纠结在教具观察中,要紧紧的围绕教学重点,合理利用教具引发学生发散思维,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式。教师在应用学具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要根据自己的备课安排,把握时間安排,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动手参与实践,边动手边练习课堂重点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索。
四、 学具的使用
(一) 学具在计算原理知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被各类图形和数字贯穿,所以小学生学习数学时需要结合数学计算和空间想象。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具体的数字和图形进行应用,可以说图形和数字是小学数学知识中的基本要素,因此数学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教导小学生注重数学和图形之间的关系,引导小学生将数字想象为空间图形,不仅可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有益于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比如教学“加减法”时,通常情况下初始阶段教师都让小学生用手指来进行数字计算,但是如果加减的数字超出个位数那么小学生计算的难度会大幅度提升,手指无法满足实际的计算需求,那么教师可以让小学生用棉签来替代手指进行计算。
(二) 学具在数学难题中的应用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利用习题来锻炼并巩固所学的知识,但是遇到数学难题的情况非常普遍,教师的讲解有时候并不能在根本解决问题,学生再次遇到问题时依旧无法自主解决,所以教学可引导小学生利用学具来分析并解决难题。
(三) 学具在巩固数学知识中的应用
小学生通常都需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接收相对较多的数学知识,虽然学习过程中已经基本了解并且学会应用,但是此种记忆并不牢固,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巩固,防止发生遗忘的情况。
五、 结论
学具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教辅材料。对于数学老师而言,不仅要积极、灵活的使用已有的学具材料,也要带领学生探索新学具的创造,鼓励学生结合学具操作对书本的定理进行探索与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积极性,提升数学课程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庭轩.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策略[J].科学之友,2010(8).
[2]张继革.浅析数学教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科学中国人,2015(17).
作者简介:
刘启春,重庆市,重庆市大渡口区马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