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节化护理干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2019-08-15李雨琴解春侠徐晓花

贵州医药 2019年7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细节

李雨琴 解春侠 徐晓花

(1.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内科,陕西 安康 725000;2.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陕西 安康 725000)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是由于脑动脉肿瘤引发的脑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发的临床综合征。临床护理研究中,关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干预研究数量不少,但是针对细节化护理模式以及患者并发症与预后的改善研究乏善可陈[1-3]。本次临床研究以细节化护理干预为护理方案,与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对照研究,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范围为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在入院后行数字X射线成像技术(DSA)与CT血管造影术(CTA)检查确诊病因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所有患者均在18周岁以上,且智力发育正常,排除发病前存在精神系统疾病或者精神障碍病史的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入组患者共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患者选择细节化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40例患者选择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中,男14例,女26例;年龄37~62岁,平均(46.37±8.54)岁;原发颅内动脉瘤的位置为颈内动脉后交通瘤17例,颈内动脉后交通瘤10例,大脑动脉瘤7例,多发动脉瘤6例;治疗方法选择为开颅夹闭手术治疗28例,介入栓塞治疗12例。对照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38至64岁,平均(45.96±8.13)岁;原发颅内动脉瘤的位置为颈内动脉后交通瘤19例,颈内动脉后交通瘤9例,大脑动脉瘤6例,多发动脉瘤6例;治疗方法选择为开颅夹闭手术治疗29例,介入栓塞治疗11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之后进入重症监护病房,在重症监护的支持下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意识情况,减少声光以及精神刺激等能够导致颅内压以及血压升高的外界影响因素,包括打喷嚏、排便用力过度、情绪过于激动等,从而有效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引发危险。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细节化护理干预,是在进行集中护理管理模式的同时增强细节护理内容干预,采取规范化、科学化、细节化、合理化的护理干预方法,通过心理护理、环境支持、用药管理、病情观察等方面完成细节的护理服务。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的肺部感染、再出血、导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在出院后6个月保持随访,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进行评价,以KPS评分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以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

2 结 果

2.1 并发症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住院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患者住院过程中的肺部感染、再出血、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 GOS、KPS、ADL评分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GOS、KPS、ADL评分统计结果,研究组患者GOS、KPS、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GOS、KPS、ADL评分指标比较

3 讨 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大多发病较急,最为常见的发病方式是在几秒或者几分钟内快速产生头痛的症状。患者对发病的时间以及情景大多清楚,在发病之前大多存在明显的诱发因素,比如情绪波动强烈、剧烈运动、排便用力、饮酒以及咳嗽等,少数患者可能在安静状态下发病[7]。在患者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以及血细胞受到破坏,释放出较多的血管活性物质,对患者脑脊膜产生刺激而引发头痛。有研究发现,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初次发病的病死率约为40%,而在此出血的病死率最高可能达到75%[8]。因此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护理中,预防再出血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有研究发现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为患者确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还能够避免再次出血情况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9]。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病情较重,在术前需要绝对卧床,多数患者存在一定的意识障碍,属于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10]。同时留置管道较多,导管性感染的发生分享也较高。通过对疾病特征的分析,采取系列化的护理工作流程,通过细节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干预方式,减少疾病风险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细节化护理模式是改变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后的消极应对模式,实施事前积极预防的措施,也就是说将处置方式改变为控制预防,减少护理隐患的风险[11]。本次临床研究中,将护理管理理念实施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日常护理中,通过细节护理干预将治疗过程中患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的发生率降低至7.5%,相比对照组明显改善,而同时导管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也明显减低,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在出院6个月内的随访中,研究组患者的GOS、KPS、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预后、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细节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