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gbag人工晶状体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19-08-15郑树锋高路

贵州医药 2019年7期
关键词:屈光度玻璃体晶状体

郑树锋,高路

(1.陕西省榆林市中医医院眼科医院,陕西 榆林 719000;2.陕西省延安市中医医院眼科,陕西 延安 716000)

高度近视患者晶状体悬韧带松弛,伴发玻璃体液化、变性等导致玻璃体混浊进一步形成白内障的几率较高[1]。临床对于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方案以手术去除混浊的晶状体并植入人工晶状体,恢复晶状体的功能[2],改善松弛的悬韧带,达到恢复视力的作用[3-4]。随着人工晶状体材料、形状的不断优化,一种针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人工晶状Bigbag人工晶状体问世,近年来在临床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5-6]。本院于2017年将Bigbag人工晶状体用于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中,与普适性的Ar40e人工晶状体比较,获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标准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84例134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所选取的人工晶状体类型分为Bigbag组42例(68眼)和Ar40组42例(66眼)。Bigbag组患者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31~58岁(42.37±3.47)岁;眼轴长度28.41~35.48 mm(31.34±2.11) mm;屈光度-11.45~-25.50DS(-16.55 4±1.53) DS,裸眼视力:4.0~4.5(2.37±0.55)。Ar40组患者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33~57岁(42.42±3.51)岁;眼轴长度28.39~35.56 mm(31.45±2.21) mm;屈光度-11.52~-25.45 DS(-16.50 4±1.55) DS。裸眼视力:4.0~4.5(2.34±0.50)。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裸眼视力、术前屈光度、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均符合《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5]中对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术后康复指导。术前对患者进行视力、眼压、前房、晶体、眼底、感染性疾病筛查、眼科A/B超、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角膜内皮镜等常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计算屈光度,用SRK-T公式自动计算植人的人工晶状体度数。复方托吡酰胺滴眼液散瞳,表面麻醉。常规消毒铺巾,于10点半位置行3 mm透明角膜切口,将黏弹剂注入前房内,前囊中央为中心连续环形撕囊,直径约6 mm左右,晶状体充分水分离、水分层,行囊袋内超声乳化晶体核,I/A负压系统吸除残留皮质,后囊及前囊下抛光,将黏弹剂注入囊袋内,根据患者所选择的人工晶状体,采用配套的推进器将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调位钩调整晶状体位置到位,吸除黏弹剂,水密切口,包眼,完成手术。术后次日开放术眼,观察视力、眼压、前房、晶体及眼底情况,术眼滴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各4次/日,1个月后停药。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比较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及术后3个月内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指标均由同一组同一组医护人员实施。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裸眼视力变化比较 两组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4.7明显高于术前,且Bigbag组明显高于Ar40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裸眼视力变化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矫正视力变化比较 两组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4.7明显高于术前,且Bigbag组术后1月、术后3月矫正视力≥4.7占比明显高于Ar40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矫正视力变化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比较 术后3个月内,Bigbag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Ar40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比较

3 讨 论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被临床列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发症的高危人群[7]。究其原因,是由于人工晶状体光学面直径及厚度与正常晶状体相比均较小,使得植入后降低了眼内容物的稳定性[8],玻璃体向前力量增大,增加了玻璃体液化的风险。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相比,具有前房深,晶状体囊袋大,眼轴长,悬韧带松弛,巩膜壁薄,常伴有玻璃体液化变性混浊,眼底大多存在黄斑区及周边视网膜的变性,故术后较正常眼更易发生眼内环境的失衡[9],增加视网膜脱离的机会,这些均可增加手术难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0-11]。

Bigbag人工晶状体是德国ZEISS公司针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设置的人工晶状体,其有效解决了高度近视患者术后较易出现的后发障、人工晶状体位置难以固定而导致的后囊膜皱褶、后囊膜混浊等问题[12-13]。Bigbag人工晶体使用的度数范围宽,且其特殊设计了三个大绊,植入后具有稳固的支撑力而使人工晶状体的稳定性大大增加,可以降低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的风险[14]。美国眼力健公司生产的折叠型Ar40人工晶体为三片式设计,较小的切口即可完成人工晶状体的植入,术后恢复快,散光小,后发障发生率低,晶状体度数范围宽,适合临床各类白内障患者[15]。本研究对比了Bigbag人工晶状体和Ar40人工晶状体用于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Bigbag人工晶状体在提高患者术后视力、降低术后并发症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是更适合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一种人工晶状体选择。

综上所述,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后,植入Bigbag人工晶状体较之于植入普适性的Ar40人工晶状体,可有效提升患者视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是更为适合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人工晶状体选择。

猜你喜欢

屈光度玻璃体晶状体
青少年近视初诊散瞳前、后的屈光度比较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单纯性近视患者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眼轴及屈光度的关系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的疗效分析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
有晶状体眼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
干扰PDGFR-α对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影响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