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铁企业净增产对2018年粗钢集中度指标的影响

2019-08-15李拥军

中国钢铁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钢铁集团钢产量钢铁工业

李拥军

目前我国通用的钢铁工业集中度指标采用的是粗钢集中度指标。粗钢产量前5家、前10家、前15家企业的粗钢产量净增减情况将对粗钢集中度指标的子项产生影响。本文将评估钢铁企业粗钢净增产对2018年钢铁产业粗钢集中度指标的影响程度。

1.近2年粗钢集中度指标的确定

据2018年12月《中国钢铁工业统计月报》,2018年粗钢产量前5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合计为21822.75万吨,占全国粗钢产量的比重为23.51%;前10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合计为32732.95万吨,占全国的比重为35.26%;前15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合计为39911.77万吨,占全国的比重为43%。

2017年粗钢集中度指标计算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将2017年12月《中国钢铁工业统计月报》所发布的2017年全国粗钢产量(83172.8万吨)作为2017年粗钢集中度指标的“母项”,则2017年粗钢产量前5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粗钢铁产量的比重为25.21%;前10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为36.94%;前15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为45.40%。据此,2018年前5家、前10家、前15钢铁企业粗钢集中度指标分别比2017年下降1.7个百分点、1.68个百分点、2.41个百分点。

另一种情况是根据2018年12月《中国钢铁工业统计月报》所发布的去年同期(即2017年)全国粗钢产量作为2017年粗钢集中度指标的“母项”,去年同期(即2017年)粗钢统计产量与当年(2018年)粗钢统计产量在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数量上具有一致性,亦称为同口径统计。2018年12月《中国钢铁工业统计月报》所公布的去年同期(即2017年)粗钢年产量为87079.2万吨,2017年12月《中国钢铁工业统计月报》所发布的2017年当年粗钢产量为83172.8万吨,二者相差3906.4万吨,即以2018年12月《中国钢铁工业统计月报》为依据所计算出的2017年粗钢集中度指标相对偏低一些。

以2018年12月《中国钢铁工业统计月报》所发布的2017年粗钢产量作为2017年粗钢集中度指标母项,则2017年前5家钢铁集团粗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24.08%;前10家钢铁企业集团粗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35.28%;前15家钢铁企业集团粗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43.37%。在企业数量保持同口径的情况下,2018年前5家、前10家、前15钢铁企业粗钢集中度指标同口径比较分别较2017年下降了0.57个百分点、0.02个百分点、0.37个百分点。

2.钢铁协会会员企业粗钢增产情况

依据2018年12月《中国钢铁工业统计月报》,2018年全国粗钢同口径增产5740.99万吨,增幅达6.59%;钢铁协会会员企业同口径增产3107.02万吨,增幅为4.63%,低于全国粗产量增速1.96个百分点。据此推算非会员企业2018年粗钢产量为22564.72万吨,同口径增长2633.97万吨,增幅为13.22%,高于全国粗产量增速6.62个百分点,高于会员企业粗钢产量增速8.59个百分点,即会员企业粗钢产量增速与非会员企业存在较大差距。由于会员企业粗钢产量增速低于全国粗钢产量增速,导致会员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重由2017年的79.44%(据2017年12月《中国钢铁工业统计月报》)降至2018年的75.69%(据2018年12月《中国钢铁工业统计月报》)。

2018年粗钢产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的会员企业数量共有22家,与2017年家数持平。对比这2年1000万吨以上的企业名单,有如下差异:一是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有限公司受企业重组及粗钢增产双重因素的影响,粗钢产量由2017年的877.1万吨增长至2018年的1255.07万吨;二是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粗钢增产20.13万吨,总产量增至1005.01万吨,从而进入1000万吨企业行列;三是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受环保限产等多种因素影响,粗钢产量由2017年的1035.95万吨降至2018年的869.98万吨;四是河北新武安钢铁集团受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等企业退出的影响,粗钢产量由2017年的1382.45万吨降至2018年的661.64万吨。22家1000万吨以上钢铁企业中民营钢铁企业有7家,国有钢铁企业有15家,表明国有钢铁企业在粗钢产量规模上依然具有一定的优势。

22家粗钢产量1000万吨以上的会员企业粗钢产量合计为47548.36万吨,平均产钢规模为2161.29万吨,合计占全国粗钢产量比重为51.22%。22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增长2460.27万吨,增幅为5.46%,低于全国粗钢产量增速,但高于会员企业粗钢产量增速,表明粗钢产量1000万吨以上会员企业的粗钢产量增速略好于1000万吨以下的会员企业。

3.基于全口径比较的部分企业粗钢增产情况

准确分析企业个体的粗钢产量变化情况,必须对企业个体的年度产量进行全口径比较,即要考虑该企业生产基地调整及关停、企业内部成员(成员企业为独立法人)的调整对粗钢产量的影响,本文对基于全口径比较的粗钢增减量称之为粗钢净增(减)产量。

会员企业在报送2018年粗钢产量时,还要同步报送2017年同口径粗钢产量。其中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家企业因遵循同口径比较原则,在2018年12月《中国钢铁工业统计月报》中报送的“去年(即2017年)同期粗钢产量”(本文统称为“2017 年粗钢调整产量”)与其在2017年12月《中国钢铁工业统计月报》中报送的“本年(即2017年)粗钢产量”(本文统称为“2017年粗钢初始产量”)存在差异。。

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17年粗钢调整产量小于2017年粗钢初始产量,主要源于该企业2017年粗钢调整产量中 未包括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产量。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原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签署的《关于上海宝山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合作协议》以及中国宝武公司战略部署要求,宝武集团下属的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于2018年5月关停了其在上海地区的不锈钢生产线。宝武集团2017年粗钢初始产量包括了不锈钢有限公司的产量,但粗钢调整产量中却剔除了不锈钢有限公司的产量,从而使2017年粗钢调整产量较初始产量减少了87.87万吨。

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17年粗钢调整产量小于2017年粗钢初始产量,主要受该集团下属的济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济钢”)在济南的钢铁产线于2017年6月29日全面停产的影响,2018年产量统计中未包含济钢。2016年8月,山东省政府正式批准《济钢产能调整和山钢转型发展工作总体方案》,明确了济钢在现有非钢产业和优势资产基础上,只保留城市服务、商贸等业务板块,不再保留任何钢铁的产能。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于2017年8月投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济钢停产所带来的产量缺口。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产量统计中缺少了济钢,故其依据产量同口径统计原则在2017年粗钢调整产量中剔除了济钢2017年产量,但是该企业2017年粗钢初始产量中包含着济钢产量,从而使2017年粗钢调整产量较初始产量减少了314.88万吨。

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于2018年12月成功重组西林钢铁公司,并于当月将西林钢铁公司2018年的产量纳入到建龙集团产量统计当中。但是建龙集团2017年粗钢调整产量中未包含西林钢铁公司2017年产量,导致建龙集团2018年粗钢产量与2017年粗钢初始产量相比增长了37.65%,成为粗钢年产量1000万吨以上企业中粗钢产量增幅最大的企业。

4.企业粗钢净增(减)产量对粗钢集中度指标的影响

根据2018年12月《中国钢铁工业统计月报》,2018年粗钢产量前15家钢铁企业见表1。据表1可知:2018年粗钢产量前15家的企业名单与2017年相比略有变化。2017年粗钢产量排名第14位的河北新武安钢铁集团在2018年受企业拆分(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等企业退出了该集团)的影响,粗钢产量降至661.64万吨。2018年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作为独立统计的会员企业单独上报各类产量数据。河北新武安钢铁集团粗钢产量的大幅下降,使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在2018年粗钢产量排名中得以上升1位(提升至第14位);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有限公司上升至第15位,这也是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有限公司粗钢产量排名首次进入前15名。

表1 2018年、2017年粗钢产量前15家钢铁企业名单 万吨

基于粗钢产量全口径比较原则,2018年粗钢产量前15名企业中的部分企业2017年粗钢产量要进行适度调整,如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17年粗钢产量需要包含上海地区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的产量,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17年粗钢产量需要包含济钢产量,建龙集团2017年粗钢产量需要包含西林钢铁公司产量,其他12家企业的粗钢净增产量采用2018年12月《中国钢铁工业统计月报》的粗钢增(减)产数据即可。

2018年粗钢产量前15家企业中有12家企业为增产。前5家企业均为增产,分别是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增产522.1万吨,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增产203.67万吨,鞍钢集团公司增产160.21万吨,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增产83.09万吨,江苏沙钢集团增产70.52万吨;第6至第10名中有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本钢集团有限公司3家钢铁企业分别增产286.54万吨、153.06万吨、12.74万吨;第11至第15名中有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方大钢铁集团有限公司4家钢铁企业分别增产123.04万吨、104.53万吨、97.01万吨、40.09万吨。

2018年粗钢产量前5家钢铁企业合计净增产1039.6万吨,增产幅度为5%。2018年粗钢产量前10家企业粗钢产量合计增产1456.05万吨,增产幅度4.66%。2018年粗钢产量前15家企业粗钢产量合计增产1817.57万吨,增产幅度4.77%。前5家、前10家、前15家企业的增产幅度分别比全国粗钢增产幅度低1.59个百分点、1.93个百分点、1.82个百分点。经测算,粗钢产量增速提高一个百分点就需要增产870万吨钢。因此,2018年粗钢产量前5家、前10家、前15家钢铁企业粗钢集中度指标较2017年出现下降,主要是这些企业的粗钢产量增速与全国粗钢产量增速存在一定差距。经测算,粗钢产量增速提高一个百分点就需要增产870万吨钢,这意味着前5家企业要想保持集中度指标不下降,至少在原有增产的基础上还要继续增产1400万吨,即每家企业还要平均增产约280万吨,这对每一个企业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如果前15家企业2018年粗钢产量与2017年持平,则未增产的前5家、前10家、前15家钢铁企业粗钢集中度分别为22.39%、33.69%、41.04%。增产后的前5家、前10家、前15家钢铁企业粗钢集中度较增产前的指标分别高出了1.12个百分点、1.57个百分点、1.96个百分点,亦可理解为企业净增产使2018年前5家、前10家、前15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集中度较增产前分别提升了1.12个百分点、1.57个百分点、1.96个百分点。

综上,由于粗钢产量前5家、前10家、前15家钢铁企业粗钢增产幅度低于全国粗钢增产幅度,导直接导致2018年粗钢集中度指标低于2017年。但是如果这15家企业粗钢产量保持2017年水平,即使部分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了粗钢产量规模,但未增产的粗钢集中度指标还会较2017年出现更大幅度的下降,前5家、前10家、前15家粗钢集中度指标较2017年分别下降2.18个百分点、2.41个百分点、3.24个百分点。

鉴于目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钢铁产能过剩将是常态,多数大型企业净增产步伐将会放慢,甚至会出现减产,而更多中小型钢铁企业在市场供需关系好转时增产幅度明显高于大型企业。如果这一态势得以延续,在钢铁行业现有组织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未来粗钢集中度指标将呈现下跌态势。要想大幅提高粗钢集中度指标,只有推进企业重组,成立多家粗钢年产量规模在5000万吨左右的钢铁企业集团。因此,今后提高粗钢集中度指标的主要路径是:以多个大型钢铁企业作为企业重组的核心企业或重组方,同步推进多个大型企业集团的重组式扩张步伐。

猜你喜欢

钢铁集团钢产量钢铁工业
发改委等四部委2022年将继续开展全国粗钢产量压减工作
2022年6月全球粗钢产量1.581亿吨
2022年1月世界粗钢产量表
加强钢铁集团财务管理与控制探析
钢铁集团焦化厂节能减排技术研究
马鞍山钢铁公司企业转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钢铁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研究
浅谈提高钢铁工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如何在西钢空分系统中有效提高氩气提取率
基于价值链的钢铁集团公司管理模式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