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一季度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019-08-15程筱明陈新良

中国钢铁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第二产业零售额住户

程筱明 陈新良

一、GDP及经济运行先行指标情况

1.经济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金融业、房地产业仍需优化

2019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213433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与2018年第四季度持平;GDP环比增长1.4%,环比增速较2018年第四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国民经济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实现平稳开局。从经济增长内涵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巩固,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稳定,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转正;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上年同期有所提升。金融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比重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但仍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要防止大量资金再次流入房地产市场。

1)国民经济实现平稳开局

2019年一季度GDP 213433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环比上季度增长1.4%,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

虽然2019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但2019年一季度GDP仍较上年增加1.28万亿元,同比增量达到近四年以来同期最高值,说明随着经济总体规模的增大,经济增速略微回调,国民经济仍能保持平稳增长。

2)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较上年同期有较大改观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较上年同期有较大改观。从支出法角度看,2019年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65.1%、12.1%和22.8%,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贡献率分别较上年下降12.7个百分点和19.2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贡献率较上年同期回升了31.9个百分点。从上述情况可知,第一,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二,近年来最终消费的贡献率基本保持在60%左右,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巩固;第二,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一方面与货物与服务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同比转正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有关;第三,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上年同期回落,一方面与货物与服务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同比转正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固定资产累计完成额同比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有关;第四,货物与服务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上年同期有大幅改善。

3)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较上年同期提升

按三次产业划分,2019年一季度,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80%、36.90%和61.30%,第一产业、第三产业贡献率分别较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较上年同期上升0.8个百分点。

建筑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2019年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现价)累计8.23万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累计7.20万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累计6.25万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累计1.05万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0.8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较上年同期有所加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提升。

4)金融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较上年同期明显加快,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回落。2019年一季度,金融业增加值累计1.92万亿元,同比增长7.0%,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4.1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累计1.49万亿元,累计同比增长2.5%,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回升幅度最为明显。

金融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2019年一季度,金融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分别占GDP比重为9.00%和6.98%,金融业占比较上年同期下降0.01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占比较上年同期下降0.02个百分点。

金融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2018年同期基本持平,但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以来M2增速达到8.6%,新增境内贷款超1.6万亿元,且部分政策性资金的已涌入房地产市场。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较2018年末回升

3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26.00亿元,名义同比增长8.70%,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1.40个百分点,较上月加快0.50个百分点,较2018年12月加快0.50个百分点。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划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7192.00亿元,同比增长8.5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40个百分点,较上月加快0.50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534.00亿元,同比增长9.4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50个百分点,较上月加快0.30个百分点。按消费形态划分,商品零售收入28333.00亿元,同比增长8.6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40个百分点,较上月加快0.60个百分点;餐饮收入3393.00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10个百分点,较上月回落0.20个百分点。

3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较上年同期出现回落,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贸业商品零售额当月情况看,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化妆品类、日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石油及制品类同比增长率较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回落,上述五类零售额占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额的38.69%;金银珠宝类、文化办公用品类、汽车类消费同比增速由正转负,上述三类零售额占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额32.48%。上述八大类3月份商品零售额占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额比重超过了70%,是造成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自2018年11月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已连续4个月保持加速上升态势,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6大类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贸业商品零售额当月同比增速情况看,多数类别零售额当月同比增速均保持逐月加快态势,表明大规模减税降费措施自实施以来,其成果初步显现。

1-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790.00亿元,名义同比增长8.3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50个百分点,较1-2月累计同比增速加快0.10个百分点。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划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3402.00亿元,同比增长8.2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50个百分点,较1-2月累计增速加快0.20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388.00亿元,同比增长9.2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50个百分点,较1-2月累计增速加快0.10个百分点。按消费形态划分,商品零售收入87146.00亿元,同比增长8.2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60个百分点,较1-2月累计增速加快0.20个百分点;餐饮收入10644.00亿元,同比增长9.6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70个百分点,较1-2月累计增速回落0.10个百分点。

1-3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较上年同期出现回落,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贸业商品零售额一季度累计情况看,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石油及制品类同比增长率较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回落,上述七类零售额占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额的38.86%;汽车类消费同比增速由正转负,汽车类零售额占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额27.88%。上述八大类一季度商品零售额占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额比重达到66.74%,是造成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

1-3月,全国网上零售额22379.00亿元,同比增长15.3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20.10个百分点,较2019年1-2月累计增速加快1.70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7772.00亿元,同比增长21.0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3.40个百分点,较2019年1-2月累计增速加快1.50个百分点。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用类商品分别增长21.00%、26.40%和19.10%,三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分别较上年同期回落13.40个百分点、21.90个百分点和14.80个百分点,三类商品一季度累计同比增速较1-2月累计增速分别加快1.50个百分点、4.40个百分点和3.50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以来,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速较上年同期有一定差距,但呈逐月加速上升态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8.20%,占比较上年同期上升2.10个百分点。

2019年一季度,消费保持同比正增长,增速较上年出现较大幅度回落,表现为城镇和乡村、商品零售和餐饮的同步、全方位回落。以中青年为主导的网上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较上年同期亦出现回落,表明作为消费主力群体的中青年,其消费意愿较上年同期回落较为明显。自实施减税降费措施以来,消费增速呈逐月回升态势,增速虽未达到上年同期水平,但表明消费下滑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体现出积极意义。

3.PPI指数当月及累计同比增速均保持同比微幅正增长

1)PPI当月及累计同比增速保持同比微幅增长

3月当月,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增长0.4%,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2.7个百分点,较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

3月当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0.3%(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24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4.2%(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0.6%(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了5.7个百分点),加工工业价格上涨0.4%(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0.5%(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4个百分点),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衣着价格上涨1.7%(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1.4个百分点),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0.3%(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0.7%(降幅较上年同期扩大0.4个百分点)。

1-3月累计,PPI指数同比增长0.2%,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3.5个百分点,较1-2月加快0.1个百分点。一季度PPI指数累计增速在零增长附近徘徊,显示出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阻力依旧存在。

2)黑色冶炼业PPI指数保持在负增长区间运行,下游主要用钢行业PPI指数未见明显改善

3月当月,黑色金属矿采选业PPI指数同比增长5.8%(上年同期为同比下降2.2%),增速较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PPI指数同比下降1.5%,上年同期为同比增长9.4%,降幅较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

3月当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PPI指数继续在负增长区间运行,降幅保持逐月收窄态势。同期黑色金属矿采选业PPI指数仍保持在正增长区间。上述情况表明,钢铁企业来自上游国内原料方面的成本压力依然存在。

下游主要用钢行业PPI指数中,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PPI指数在正增长区间保持同比小幅增长态势,但增幅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回落;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PPI指数下降到负增长区间;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PPI指数仍保持同比负增长。上述情况表明,下游主要用钢行业PPI指数未出现明显增长迹象,钢材价格大幅上涨缺乏下游支撑。

3)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增长较快带动PPI指数环比增速转正

3月当月,PPI指数环比增长0.1%,环比增速在2019年首次转正。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上涨0.2%,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1.7%,原材料工业价格上涨0.3%,加工工业价格持平。生活资料价格环比持平,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2%,衣着和一般日用品价格均下降0.1%,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0.2%。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特别是采掘工业价格上涨速度较快对PPI指数贡献较大。

4.制造业PMI指数在荣枯线下继续下降,钢铁PMI指数呈现供需矛盾加剧

1)制造业PMI指数重回景气区间运行

2019年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较上年同期下降1.0个百分点,较上月回升1.3个百分点,景气度重回临界点以上。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五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上述五个分类指标均较上月有不同程度回升。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指数51.1%,较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中型企业49.9%,较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较上月回升3.0个百分点;小型企业49.3%,较上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较上月回升4.0个百分点。

从分企业规模情况看,大型企业PMI指数活跃度高于中、小型企业,PMI指数增速较上月略有回落,但仍保持在景气区间运行;中型企业、小型企业PMI指数并未出现继续下滑,二者在荣枯线下较上月回升,均已接近荣枯线,且回升幅度较为明显,表明中、小型企业对未来预期增强,活跃度较上月有明显提升。

从构成制造业PMI指数的五个分类指数来看,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供货商配送时间指数均重回景气区间,分别较上月回升3.2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上述三个分类指标权重占制造业PMI指数的70%,故3月制造业PMI指数回到临界点之上运行与上述三个分类指标回升有关。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两个分类指标虽然仍在荣枯线下,但均较上月有不同程度回升,体现出积极意义。

从供求关系角度看,新订单指数回升到荣枯线上,新出口订单指数、在手订单指数在荣枯线下降幅较上月有明显收窄,上述情况表明国内制造业下游需求较上月增长,国外下游需求、在手订单虽然保持下降,但降幅收窄。总体上看,需求方活跃度较上月提升,内需继续改善,出口动力虽有改善,但仍显不足。生产指数较上月回升3.2个百分点,采购量指数较上月回升2.9个百分点,进口指数较上月回升3.9个百分点,表明春节过后,制造业企业生产活跃度逐步恢复,企业采购意愿较强;产成品库存指数较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但仍在临界点之下,表明制造业企业库存积压并不明显;原材料库存指数在荣枯线下较上月回升2.1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较上月有所减少,但降幅收窄;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高于上月1.6个百分点,与流通领域部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有关。总体上看,供给端活跃度提升,出现回暖迹象。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各项简政减税降费政策逐步落地,供需两端均出现回暖迹象。

2)钢铁PMI指数显示市场不利因素增多

3月钢铁PMI指数46.8%,较上月下降3.8个百分点,再次回到荣枯线下。各分项指标中,新订单指数46.3%,较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表明下游需求并未因为春节过后出现大幅回升迹象,反而较上月有所下降。新出口订单指数较上月继续下降,仍低于荣枯线,表明国外需求表现继续疲弱;生产指数44.7%,较上月下降7.5个百分点,表明受国内外需求较上月继续下降的影响,钢铁企业生产活跃度较上月明显下降;采购量指数41.1%,较上月大幅下降15.3个百分点,钢铁企业采购意愿较上月下降与需求增速放缓以及生产活跃度较低有关;原材料库存指数42.1%,较上月大幅下降13.1个百分点,企业补库意愿不强;购进价格指数49.6%,较上月大幅下降13.4个百分点,原材料进口指数45.1%,较上月大幅下降20.9个百分点,表明生产、采购活跃度的大幅下降,将会抑制上游原燃材料涨价意愿;产成品库存指数31.2%,较上月大幅下降29.3个百分点,表明钢铁企业库存积压状况并不明显,且较上月消化掉了一批库存产成品。

3月钢铁PMI指数各分项指标均较上月有不同程度下降,主要表现为供需双方活跃度均较上月大幅下降。虽然钢厂持续推进去库存,库存积压状况并不明显,但钢材社会库存总量1645万吨(较上月增加156万吨),达到2015年9月以来当月库存总量最高值,一旦社会库存饱和,将对钢材价格起到不利影响。总体来看,3月钢铁行业显示市场不利因素增多。

5.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

3月,金融机构新增境内贷款16861.55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5646.37亿元。新增境内贷款中,住户贷款增加8904.2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294.70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2263.0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609.55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加877.06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3140.08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新增贷款10670.84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加5011.2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减少贷款2713.54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减少2505.00亿元。3月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新增贷款对金融机构新增境内贷款贡献较大。

从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构成情况看,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新增贷款占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的63.29%,占比较上年同期上升12.82个百分点。3月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新增贷款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与金融部门依照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提出的要求进行落实有关。

从住户新增贷款构成看,3月住户新增贷款超过了890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140.08亿元,达到2005年以来同期最高值。从住户新增境内贷款内涵来看,新增短期贷款、新增中长期贷款分别为4294.70亿元和4609.55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多增2263.02亿元和877.06亿元),二者同步大幅增加,但中长期贷款仍是住户新增贷款的主力,短期贷款较上年同期增幅也较为明显。

住户新增短期贷款中的消费贷款增加2928.66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加1606.66亿元),是新增短期贷款中的主流,且增幅较大。经营性贷款增加1366.03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656.36亿元),达到2016年以来同期最高值。

住户新增中长期贷款中的消费贷款增加3836.51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647.90亿元),经营性贷款增加773.04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229.16亿元),住户中长期消费贷款(房贷)的增加仍是推动住户中长期贷款增加的主要动力,相较而言,住户新增中长期经营性贷款虽然也达到2016年以来同期最高值,但与住户新增中长期消费贷款相比仍然差距很大。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新增贷款10670.84亿元,自2005年以来,2019年3月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新增贷款额仅低于2009年同期(16300.00亿元),同时,3月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新增贷款较上年同期多增5011.29亿元,增幅接近一倍。从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新增贷款构成情况看,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新增贷款的增量资金主要是通过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分别增加3059.96亿元和6505.73亿元实现的,而上述二者又较上年同期分别多增2231.59亿元和1917.69亿元。上述情况表明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较上年同期明显增大。

综上所述,3月期间,由于政策性因素影响,金融机构对住户和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的支持力度同步增强,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新增贷款额超过了住户新增贷款,住户新增消费贷款中的经营性贷款也出现改善迹象。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住户新增中长期贷款仍然占据了住户新增贷款的主流,且增幅明显,表明房贷同步放水。

二、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行业情况

1.固定资产投资额情况

1)第二产业投资增速较上年同期有所加快,第三产业投资增速逐月回升

1-3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101871.00亿元,同比增长6.3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20个百分点,较2019年1-2月加快0.20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同比增速低于上年同期,保持稳中有进态势。

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2408.00亿元,累计同比增长3.0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21.20个百分点,较2019年1-2月回落0.7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33224.00亿元,累计同比增长4.20%,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2.20个百分点,较2019年1-2月回落1.30个百分点。

从同比增速角度看,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较上年同期有所加快,表明2019年第二产业投资热情较上年有所恢复。但从环比1-2月累计增速情况看,第二产业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有所回落。

在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4.40%,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2.40个百分点,较2019年1-2月累计增速回落1.40个百分点。工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运行态势与第二产业一致,但增速超过第二产业投资增速平均水平,表明工业仍是拉动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

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66240.00亿元,累计同比增长7.5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2.50个百分点,较2019年1-2月累计增速加快1.00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虽然与上年同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但增速延续了2018年9月以来的回升态势。从第三产业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情况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累计增速均较1-2月有所加快,租赁业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与1-2月相比,则表现为累计增速转正。

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同比增长4.4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8.60个百分点,较2019年1-2月累计增速加快0.10个百分点。

基建投资增速虽低于上年同期,但自2018年9月以来保持逐月加快态势,随着各地区重点项目的逐步开工,配合降息、降准等一系列货币政策,2019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进一步加快。

1-3月期间,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上年同期,其中工业投资增速更是超过第二产业投资增速平均水平,表明工业行业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运行情况大为改观,发展信心增强,投资热情逐步恢复,但需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以来,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呈逐月回落态势。第三产业投资增速仍低于上年同期,但自上年9月以来呈逐月加快态势,表明第三产业投资积极性逐步恢复。

2)民间投资增速回落,国有控股投资增速稳步加快

1-3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61492.00亿元,累计同比增长6.4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2.50个百分点,较2019年1-2月累计增速回落1.10个百分点。民间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低于上年同期,且差距较1-2月份扩大,目前已低于2017年同期水平。上述情况表明,虽然国家从上年开始大力推行各项减税降费措施,但真正落实到民间层面尚需时日,民间投资热情较上年仍有所下降。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占固定资产累计完成额的60.36%,占比较上年同期下降1.55个百分点。

1-3月国有控股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6.7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40个百分点,较2019年1-2月加快1.20个百分点。上述情况表明,国有控股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延续了2018年8月以来的稳步上升态势,且今年一季度期间呈逐月加快态势,这与政策性因素首先传导至国有控股企业有关。

1-3月累计,民间投资增速和国有控股投资增速呈现较大差异,从投资额占比情况看,民间投资仍然占据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三分之二以上,民间投资增速回落将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稳步增长起到不利影响,因此2018年减税降费措施出台以来,李克强总理在各类会议上多次强调各部门要坚决将减税降费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并多次赴财政部调研落实情况。

2.基建类投资增速有所回升,汽车制造业投资呈负增长态势

钢铁上游煤炭开采与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与上年同期和今年1-2月相比,累计增速大幅加快。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继续保持1-2月以来的同比下降态势,但降幅收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超过30%,且较上年同期加快了27.20个百分点,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过快增长,值得引起注意。钢铁下游行业中,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率超过了10%,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均在6%以上,上述行业处在较快发展态势。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与土地购置费的大幅增长有关。由于汽车销售情况不甚理想,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自2018年2月以来首次下降到负增长区间,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持续负增长,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二者固定资产投资不仅低于上年同期,而且还低于2017年同期,上述行业投资积极性较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与1-2月相比,上升到正增长区间运行,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较1-2月略有加快,表明政府对涉及民生项目的投资力度逐步加大。

总体来看,2019年一季度,与民生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有所改善;受政策因素影响,汽车制造业投资积极性大幅下降,若政府有关部门出台新一轮刺激汽车消费政策,汽车制造业投资下滑的态势有望得到遏制;其他下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增有降,下游行业用钢需求增量仍以平稳增长为主。

3.房地产实际投资(剔除土地购置费)同比增长5%,商品房产销较前两月改善

1-3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以下简称房地产开发名义投资)累计完成额23803.00亿元,同比增长11.80%,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1.40个百分点,较2019年1-2月加快0.20个百分点。

2019年1-3月,房地产开发名义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重为23.37%,占比较上年同期上升2.24个百分点。

1-3月,剔除土地购置费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以下简称房地产开发实际投资)累计完成额16871.28亿元,同比增长5.01%,上年同期为同比下降0.70%。2019年初,房地产开发实际投资同比增速继续保持个位数增长,较上年同期有较大改观,但从2019年以来情况看,其累计增速呈逐月回落态势。

1-3月土地购置费累计6931.64亿元,同比增长32.6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35.20个百分点,较2019年1-2月累计增速回落1.90个百分点。土地购置费在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额中所占比重为29.12%,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了4.58个百分点。土地购置费同比增速虽然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回落,仍保持30%以上的增速,土地购置费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额比重也接近三成。土地购置费的快速增长提高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成本,对房价起到了支撑作用,但对钢材需求增量难以起到拉动作用。

1-3月,房屋新开工面积、房屋施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保持正增长态势,且增速较上年同期和1-2月均有所加快,表明房屋建设积极性增强,建设进度加快。本年购置土地面积保持同比两位数下降,但降幅较2019年前2个月有所收窄,表明房地产企业购地积极性虽不及上年同期,但并未继续下滑。房屋竣工面积继续保持同比负增长,但降幅较2019年前2个月有所收窄,表明房屋竣工面积总体虽较上年下降,但部分房地产企业加快了房屋竣工速度。总体来看,一季度房屋建设积极性较前2个月有明显增强。

2019年1-3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较1-2月明显收窄,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同比增速较1-2月加快,商品房待售面积继续保持同比负增长。上述情况表明,商品房销售增速虽不及上年同期,但今年以来呈逐步回升态势,商品房去库存持续推进。需要注意的是,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的同时,商品房销售额则呈同比正增长,表明商品房均价仍在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去库存速度有所放缓。总体来看,一季度商品房销售状况较前2个月有所改善。

4.房地产投资中政策性资金来源较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增加

2019年1-3月,房地产投资本年资金来源合计38948.00亿元,同比增长5.90%(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2.80个百分点,较1-2月加快3.80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7134.00亿元,同比增长2.50%(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1.60个百分点,较1-2月回升3.00个百分点),国内贷款中,银行贷款5842.30亿元,同比增长2.80%(上年同期为同比下降4.00%),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1291.51亿元,同比增长1.2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30.10个百分点);利用外资33.00亿元,同比增长1.08倍(上年同期为同比下降78.40%,增幅较1-2月回落186.70个百分点);自筹资金11795.00亿元,同比增长3.0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2.10个百分点,较1-2月回升4.50个百分点);其他资金中,定金及预收款12303.00亿元,同比增长10.5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70个百分点,较1-2月加快4.90个百分点),个人按揭贷款5645.00亿元,同比增长9.40%(上年同期为同比下降6.80%,一季度增速较1-2月加快2.90个百分点)。

2019年房地产行业资金来源同比增长率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资金来源合计同比增速较2018年同期有所加快,资金来源合计增速的加快又与国内贷款同比增速加快和个人按揭贷款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有关;第二,银行贷款、个人按揭贷款同属于政策性资金,其出现较大变化表明,与上年同期相比,金融机构放宽了房地产行业资金使用的限制,使更多的政策性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如果将上述情况与3月住户新增中长期贷款4609.55亿元联系起来,则金融机构贷款流向值得引起警惕;第三,定金及预收款增速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与个人按揭贷款增速由负转正,使房地产企业资金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缓解有关。

三、一季度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速保持加速上升态势

3月当月,我国出口交货值1.03万亿元,同比增长5.70%,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1.70个百分点,较上月加快1.50个百分点。

1-3月,我国出口交货值累计2.77万亿元,同比增长4.8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2.80个百分点,较1-2月加快0.60个百分点。

3月当月,出口交货值当月同比增速已经超过上年同期水平,一季度累计同比增速虽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但保持了加速上升态势。

四、汇率及货币供应量情况

1.人民币兑换三种主要货币较上月均有所升值

2019年3月,1美元兑换6.7093元人民币(较上月下降0.0271元),1欧元兑换人民币7.5869元人民币(较上月下降0.0494元),100日元兑换6.0358元人民币(较上月下降0.0606元),人民币兑换美元、欧元、日元均较上月有所升值。

2.M2同比增速超8.6%,货币流动性较上月回升

3月,流通中货币(M0)期末余额7.49万亿元,同比增长3.10%,增速回落2.90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期末余额54.76万亿元,同比增长4.6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2.50个百分点;广义货币(M2)期末余额188.94万亿元,同比增长8.60%,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0.40个百分点。

3月货币流动性比率为0.290,较上年同期回落0.011,较上月上升0.008,流动性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从今年以来情况看,存在波动上升的可能。

五、宏观环境对钢铁行业的影响

2019年一季度,GDP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巩固,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转正,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稳定。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较上年同期提升;金融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从三大需求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出口交货值累计增速均低于上年同期,但三者均呈逐月加快态势。总体上看,三大需求增速虽然仍未超过上年同期,但均出现回升势头,体现出一定的积极意义。需要注意的是民间投资增速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且存在继续回落的可能,即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仍存在。

从经济先行指标看,PPI指数保持同比微幅增长,增速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表明工业品出厂价格总体保持平稳,但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制造业PMI指数重回景气区间,制造业企业活跃度回升;新增境内贷款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住户新增贷款、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新增贷款同步增加,住户新增中长期贷款仍然是住户新增贷款的主流;人民币兑换三种主要货币汇率较上月有所升值;M2增速超过8.6%。综上所述,工业经济整体保持平稳增长,活跃度及对未来预期有所增强,新增贷款中又有一部分流入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开发名义投资继续保持同比两位数增长,房地产开发实际投资额(剔除土地购置费)保持同比个位数增长,但累计增速逐月回落,全年是否能够保持正增长态势,尚待观察;土地购置费继续保持同比大幅增长,增速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土地购置费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接近三分之一,房地产企业购地成本继续上升;商品房产销情况较今年1-2月明显改善,去库存持续推进,房地产企业建设积极性有所回升,商品房平均售价升高;房地产投资中政策性资金来源较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增加。综上,今年一季度房地产行业运行态势较上年同期及2018年末有所回升,是否能够拉动用钢需求增量大幅增长,尚待观察。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PPI指数继续在负增长区间运行,而同期黑色金属矿采选业PPI指数仍保持在正增长区间;钢铁PMI指数重回荣枯线以下,显示出市场不利因素增多,企业对未来预期以谨慎为主;与民生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有所改善,汽车制造业投资积极性大幅下降,其他下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增有降,下游主要用钢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以平稳增长为主。

综上所述,消费增速、房地产开发实际投资增速、出口等虽然出现回升迹象,但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稳增长”效果初步显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逐月加快态势,下游主要用钢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保持平稳,与民生相关的投资积极性有所上升。需要注意的是,黑色冶炼业PPI指数下降到负增长区间,且低于位于正增长区间运行的黑色金属矿采选业PPI指数;钢铁PMI指数显示供需双方活跃度均较上月大幅下降。综上所述,宏观经济总体保持稳步发展,但钢铁行业外部环境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下行压力依然存在,钢铁企业应注意控制产量,避免供需矛盾加剧。

猜你喜欢

第二产业零售额住户
7月我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零售额下降2.9%
顶层住户的无奈——渗漏篇
冰箱市场零售额四年来首增长
简单的高招
在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安徽省沿江城市带第二产业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2016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近9000亿元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最畅销的玩具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