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

2019-08-14骆科苗

读天下 2019年18期
关键词:合作探究教学理念情境创设

摘 要:要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形成热烈的学习气氛。并从教学理念、课堂提问和情境创设,以及学生的合作探究等方面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大大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理念;情境创设;合作探究

高中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有效的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保证.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预设学情,优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对教学有导向、调控、指导的作用,有效的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师对目标的把握与理解,课堂教学如果能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学,针对性就强,教学效果自然就好。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全体学生,既要能让优秀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又考虑到中低下水平学生的接受水平;既重视基本知识的学习,又重视数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数学技能都能得到训练.接下来,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动态思考教学过程,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关注课堂,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有限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努力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思考。

一、 数学教学理念的创新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真正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推行开放式的课堂结构模式。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时空,让其自主表现、自主探索、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观点来看,情感意识的培养是教学活动的一个手段,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获得某种成功、产生自信、愉悦的情感,并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挖掘其中隐含的情感因素,使得情知交融,情通理达。既要教会学生学习,也要教会学生做人。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美的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该以美的思想、美的形象、美的语言来施教,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美,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这对学生的数学发展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我们知道,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二、 情境营造的创新

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新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教育进程实习上即是一个一直创设疑问情境,让学生发生认知抵触,调集学生求知欲,使他们的思想水平在疑问的自我考虑和探求中得到晋升的进程。新的常识与原有常识系统的抵触,经历与客观事实之间发生的对立等,都能够有效激起学生的探求爱好,发生正面的认知和情感体会,所以,教员要充分使用这一心理特点来创设教育情境。在讲解内容重难点时,教员能够使用新旧常识间的抵触来创设疑问情境,激活学生的疑问机制,推进他们进行自动发问。然后教员对其进行活跃引导,让他们进行自主的考虑、探求和发现,进而使学生的认知迈一个上新台阶,推进学生在情感和行动方面的生长。经过灵敏地创设抵触情境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得教育进程一直以疑问为中心打开,体会新常识布局系统的构建进程。

三、 课堂提问的创新

数学学科知识特性的深刻内涵和广泛联系,可以通过数学问题进行有效的体现。同时,教师教学目标的实施、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数学问题进行有效地实现。数学问题作为数学学科知识体系内容特点展现的重要载体,其自身有着生活性、趣味性、现实性和发散性等方面的特点。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发散性问题的教学,让学生运用现有解题经验,利用知识体系内涵关联特性,多方面、全方位地进行问题的有效解答,達到“曲径通幽”的教学功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增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

四、 合作探究的创新

数学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景中亲身经历,体验数学,并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主动探究、体验、领悟和创造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以单纯的接受式学习为主,走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并用的吸引式。其间,教师只是成为一个引导者、协作者,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数学合作探究学习,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使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有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多种情境的创设,营造与人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主动实践中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梁卫芳.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数理化学习,2017(9).

作者简介:

骆科苗,贵州省遵义市,贵州省正安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合作探究教学理念情境创设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