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信息技术创新精神的培养

2019-08-14李飞

读天下 2019年18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培养信息技术

摘 要: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同时信息技术课应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过程中要鼓励更自主技术实践与更开放的科技探究与技术创新。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精神;培养

信息技术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这不仅仅只是在中小学开设一门计算机课,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教学生使用计算机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和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的推进促进了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变革,只要我们大胆创新,不断挖掘,加之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一定会在教育领域起着革命性的巨大推动作用。

结合这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经验,本文与大家探讨的是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 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心理学家赤瑞拉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两个加起来就有94%,其他味觉嗅觉等占6%。信息的获取要多种媒体的刺激才能实现最长久的记忆,而多媒体计算机在这方面很容易做到。并且多媒体的交互性加上网络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因此,在制作交互性的课件要防止新瓶装老药,避免陷入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内容、步骤都是由教师事先安排好,学生被动参与的局面。要大胆创新,设计前花时间精心组织安排。

首先,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教学方法,以及良好的设计实践中,根据难易程度分为由学生自由选择。

其次,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教学,个别辅导及学生内部互助的优势。实现个性化,创建一个个性化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信心。

二、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没有任何人能懂得所有知识并传授给他人,很多知識都是靠自我获取得来的,获取信息能力是更长远的能力,受益终生。所以在信息社会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如今在计算机及网络上广为流传的超文本格式正在对传统文本的发展起了革命性的作用,使一本书无所谓第一页与最后一页,从哪看起都一样。将它应用在教学中,它可以实现最有效的教学信息的组织和管理,如果使用得当,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主动获取信息,并创建一个个性化的学习空间。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的思维具有联想特征,人在阅读或思考过程中经常由于联想从一个概念或主题转移到另一个相关概念或主题,这为我们用超文本的非线性、网状结构来组织课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比如,我们可以把容易的内容直接显示,而较难的内容用超链接方式建立热区由学生自主选择,并在每个概念上也建立超链接,而且在链接点可以搜索到与之相关的所有主题内容。这个看似简单的方法,但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潜移默化地发展自己的能力,获取信息和搜索信息。

三、 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知识的形成过程,是知识的创新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使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利用信息技术媒体再现,使教学过程中的形象,生动,潜移默化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在一个范围内,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教学,获得新的知识和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计算机是一种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现代化工具,创新能力在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因此在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更应对学生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把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介绍给学生,意识他们掌握创新的钥匙,开启每一扇问题之门。在教学中知识发现的过程,强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精神,而不是简单地获得满意的结果。

例如:学生通过一步一步的学习,了解和熟悉的规则使用各种来源的信息,掌握信息处理方法。通过社会调查等实际训练,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去发现信息,从丰富多样的信息中选择、分析和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能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信息技术课离不开实践,加强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实验内容的确定,对实践应注重学生的思路和方法,允许过程的多样性。教师只有相应的提示,适当的指导,并最终由学生自己独立。例如:多媒体作品的创作中,应引导学生寻找信息,同时研究设计,边实践,边创新。

五、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综合处理能力

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课程,以拓展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道理,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每个学生寻找和发现事物和现象相关联的生活,然后一起分享自己的东西,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知识面就更广了,从而服务于社会,学生的实践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他们的综合素质。

因此,在实践中,教育者应坚信,所有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样深厚,在“创新”面前,没有后进生与尖子生的差别。关键在于你怎样去开采挖掘,教师在实践中应善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

参考文献:

[1]中国信息技术教育[J].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M].人民教育出版社.

[3]刘芳主编.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李飞,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经开实验学校 ?敏.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策略探究[J].中华少年,2016(30):35.

[5]张晓霞.“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34):187.

作者简介:

李粲,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四川省茂县南新镇小学校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培养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