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近期疗效观察
2019-08-14黄新华
黄新华
广东省韶关市铁路医院骨科 512023
盘状半月板损伤是由于患者膝关节结构异常,引起半月板体部增厚增大,导致膝关节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直接影响膝关节活动异常的外科疾病。患者常常会由于半月板体积增大以及供血不足等因素出现盘状半月板损伤以及撕裂现象,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大多属于双膝发病。针对盘状半月板损伤,大多采用半月板全切及次全切治疗方式,但手术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甚至会出现早期关节退变等情况,疗效不理想。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程度较小,风险性较低,对患者快速恢复具有重要影响[1]。本文针对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具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本院实施盘状半月板损伤治疗的7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观察组中女22例,男17例,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为(33.5±1.5)岁,其中左侧盘状半月板损伤者23例,右侧16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为(30.5±1.3)岁,其中右侧盘状半月板损伤者20例,左侧19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以及病变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研究结果造成的影响较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关节镜下全切术:患者为仰卧体位,在病变位置股骨中上方1/3处放置气压止血带,进行麻醉,对膝关节进行全面检查以后,确定患者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程度,制定手术计划,选用30°关节镜,从前内侧入路放置,清除半月板,将冠状韧带、前后角附着点保留[2]。
1.2.2 观察组: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针对完全层状裂患者使用蓝钳切除下层,保证前后附着点的完整。对部分层状裂患者,从裂开位置从后切,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全部切除。针对半月板前半部分完整、后外部出现层裂状的患者,切除前外侧半月板滑膜缘,前侧半月板分为两层,去除下层。在使用半月板缝合针时,应该注意导向管出口部斜面扣向半月板,首先迅速穿出关节囊皮肤,其次带出关节囊,在皮下切口处进行缝合线的固定[3]。
1.3 观察指标 Lysholm评分项目8项,满分为100分。对比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以及IKDL评分,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标准化问卷调查,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分值越高,治疗效果越好。观察患者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关节内不适以及股四头肌萎缩等[4]。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4.552 9,P=0.032 8。
2.2 两组治疗指标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指标评分比较分)
注:*为两组治疗后比较。
3 讨论
盘状半月板损伤是由于半月板异常所导致的,又被称为盘状软骨,大多发生于外侧,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盘状半月板损伤治疗一般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由于患者损伤程度和部分具有一定的差异,应该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有效保证手术治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5]。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指标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因此证实了盘状半月板损伤实施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原因如下:(1)半月板全切术主要是针对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进行治疗,手术损害比较严重,不能精确判断远期疗效。患者进行半月板全部切除以后,无法进行膝关节间的载荷传导,加快了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化,会对患者膝关节造成不利影响。(2)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是目前适应比较广泛的手术治疗方式,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及不断完善,缝合后的创伤较小,操作比较简单,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为了保证手术安全性,在恢复过程中,患者需要谨遵医嘱避免进行过分的剧烈运动,导致股四头肌萎缩。应该根据医生建议,进行科学、合理的锻炼,避免出现术后并发症,有利于膝关节活动度的提高[6]。
综上所述,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对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有效保证了患者手术后的半月板宽度和厚度,提高了患者相关治疗指标评分,不良反应率较低,值得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