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地区下肢动脉疾病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9-08-14侯雨生邓为民
侯雨生 邓为民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 300270
动脉帮助输送富含氧和各种营养物质的血液到身体的各部位,当下肢动脉阻塞后,就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或氧气,引起行走时的不适或疼痛,可发生在下肢的各个部位[1]。外周动脉疾病是指除冠状动脉外的主动脉、分支狭窄、闭塞或者瘤样扩张的疾病,分为颈动脉病变、内脏动脉病变及下肢动脉病变,其中下肢外周动脉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若不及时给予防治,将发展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2-3]。因此,研究下肢外周动脉疾病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下肢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3月—2018年3月参加疾病筛检的人群共1 858例,检出下肢外周动脉疾病患者92例,发病率为4.95%。将92例下肢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5例,女57例,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9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男40例,女52例。两组的性别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此次研究;获得医学伦理会同意。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疾病;精神病者。
1.2 方法 自制《下肢外周动脉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调查表》,收集及汇总两组基本资料等。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调查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百分比表示计数治疗,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以P<0.05时,表示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下肢外周动脉疾病发病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的年龄、腹围、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下肢外周动脉疾病发病的单因素分析[n(%)]
2.2 两组下肢外周动脉疾病发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得到下肢外周动脉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年龄、腹围、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详见表2。
表2 两组下肢外周动脉疾病发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外周动脉疾病作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临床表现,可引起行走时的疼痛及不适,发生于下肢的任何一个部位。最先无典型临床症状,常见为间歇性跛行,休息时可适当缓解。当疾病发展一定程度后,下肢未得到充分氧供应时将出现严重肢端缺血,并表现出持续性疼痛[4]。若不改变局部血液循环,下肢外周动脉的溃疡部位将变黑或者坏死,甚至病死。因此,研究下肢外周动脉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通过调查发现:年龄、腹围、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是下肢外周动脉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1)年龄:随着年龄增加,下肢外周动脉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两者呈正相关。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各项机能不断衰弱,血液循环机能较低,若合并冠心病、血脂异常等疾病,更容易发生下肢外周动脉疾病。(2)腹围:腹围较大时,表明体重与正常相比,有所超标。一旦体重超标,随之而来的是糖耐量、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而动脉粥样硬化与代谢异常密切相关。因此,腹围较大者的发病率较高[5]。(3)吸烟:吸烟可促进血管内皮机能障碍,引起脂质代谢紊乱,使得血液呈高凝状态。同时,吸烟与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等相关。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吸烟危害性也增加。(4)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是下肢外周动脉疾病最为常见的发病因素,血液黏稠,影响下肢血液循环,而增加下肢外周动脉疾病发病率[6]。(5)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多是由于中小动脉闭塞、外周神经功能障碍共同引起下肢外周动脉疾病。尤其餐后血糖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将形成大量糖基化终产物,引起氧化应激状态,增加血栓形成率,降低抗血栓能力,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6)冠心病、脑卒中:冠心病、脑卒中患者机体存在全身性炎症,进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导致血管闭塞及狭窄,增加了下肢外周动脉疾病发生率[7]。因此,应加强人群关于下肢外周动脉疾病的健康教育,基础疾病应尽早诊断及治疗,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及治疗下肢外周动脉疾病,降低危险性。
综上所述,下肢外周动脉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加强无症状阶段的诊断及治疗,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及早干预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