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风建设中学生党员队伍朋辈教育能力建设路径探讨

2019-08-14吴子肖

大陆桥视野 2019年7期
关键词:朋辈党员队伍学风

文 / 吴子肖

一、引言

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优良的学风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更是关系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2018年6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同志在新时代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应该扭转。然而,当前一提及学风建设,高校普遍重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及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而较少考虑朋辈教育对于学风建设的重要影响,这种认识有失偏颇。中共中央、国务院早在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就曾指出,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笔者认为,朋辈教育是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充分发挥好学生党员队伍的朋辈教育作用理应成为教育管理者的重要抓手。然而,实施学生党员队伍的朋辈教育模式,概念虽好但可能存在能力危机,基于此,本文拟对高校学风建设中学生党员队伍的朋辈教育能力建设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二、研究文献回顾

“朋辈教育”(Peer education)一词来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Virend 发表的朋辈咨询研究报告,最早应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朋辈”,顾名思义是朋友和同辈,是指年龄相仿、生活背景相似、需求相近,有共同语言、相互理解与认同,有着共同价值追求的人构成的一种社会关系。“朋辈教育”是自我教育方法的一种,是指朋辈间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促使群体成员在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保持协调一致,以实现特定教育目标的活动过程。朋辈教育的理论源于参照群体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以及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根据中国知网的文献检索,我国学者对朋辈教育的研究始于2006年,首篇论文也是研究朋辈教育如何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后,朋辈教育开始在我国日益得到关注。近年来,围绕大学生朋辈教育主题,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研究。

边社辉、郑建辉(2013)研究指出要发挥好朋辈教育模式的优势和作用,需要坚持系统谋划与分项实施相结合等七项工作原则。

宋强玲(2014)提出促进大学生开展朋辈教育的有效策略:选拔工作队伍,实施人员培训;积极寻求介入点,实现朋辈间联系;开展点面结合的工作,教育个体和团体;全覆盖目标群体,多层面实施工作。

李锦红、田怡萌(2015) 聚焦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朋辈教育能力建设问题,认为学生党员在朋辈教育上存在参与程度不高、精力投入不够等问题,提出要强化党员朋辈教育意识、聚焦关键环节,找准朋辈教育切入点,拓展创新朋辈教育工作形式与渠道,加强朋辈教育成效的反馈与研究等能力建设路径。

罗海(2016) 认为朋辈教育也是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杨云(2017)提出要通过培训组成朋辈教育队伍,以提升朋辈教育的专业性;要多角度搭建教育平台,以提高朋辈教育实操性。

苏丽丽(2017)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1+5”的朋辈教育模式,即以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通过创设思想教育平台、学风建设平台、宿舍文化平台、文明行为平台和自我管理平台等来实施朋辈教育。

王扬、申勇、胡穆(2018)的研究表明,群体结构和群体认同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显著影响大学生参与朋辈教育,朋辈教育显著影响大学生适应性。

彭万秋(2019)的研究指出,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朋辈教育存在朋辈榜样示范作用不明显、朋辈互助能力不突出、朋辈融入能力不够以及朋辈监督能力不足等问题,可以通过强化意识、加强培养、搭建平台、完善机制等途径来加强其朋辈教育能力建设。

张露露(2019)就朋辈教育在高校新生教育中的运用问题进行了探究。

禹华意(2019)的研究认为要做好大学生朋辈教育,一是应做好教育者的选拔与培训工作;二是高校应做好适度监管工作;三是应注重提高朋辈教育的实效性。

上述研究文献表明:第一,朋辈教育日益受到高校的教育管理者尤其是思政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第二,朋辈教育具有其独到的优势与作用,要发挥好该教育模式需要遵循有关原则,同时更需采取有效的策略;第三,朋辈教育可以广泛用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多个方面;第四,大学生党员朋辈教育存在能力不足问题,需要加强建设。然而,基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学生党员队伍朋辈能力建设问题的研究,目前尚待进一步探索。

三、学生党员队伍朋辈教育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高校运用并发挥好学生党员队伍朋辈教育的作用,对于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学风建设的主动性

朋辈教育的实质是依靠学生开展自主教育。根据人本管理原理,学生开展自主管理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纵观目前多数高校学风建设的实践,主要依靠教师、辅导员等管理主体通过管理制度以及谈心谈话的方式来实施学风管理。由于在此过程中学生被视为管理对象,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受到严格监督与约束,因而势必造成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存在抵触,在行为上存在与组织博弈的现象,结果大大弱化了高校学风建设的效果。反观朋辈教育,由学生实施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必将增强学生参与学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有利于提高学风建设的可接受性

朋辈教育的特点在于教育对象具有相同的年龄、背景、阅历、价值观及情感诉求,因而在情感上最容易共鸣,朋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具有天然的“共同语言”与“感同身受”。这样的心理特征有利于提高学风建设的可接受性。我们知道,传统的依靠老师与辅导员实施的学风管理,由于老师与辅导员等与学生不属于“朋辈”,因而师生之间的“代沟”在所难免。学生为顾忌“面子”或权力的压力,往往勉强接受师长的说教,并非心悦诚服地接受。相比之下,朋辈教育却可以消除“代沟”,在“共同语言”与“感同身受”的作用机理下,朋辈教育的内容往往能够被广大同学所接受。

(三)有利于学风建设资源的可拓展性

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全面性、综合性的工作,仅依靠专业教师、辅导员及其他教育管理者等实施学风建设管理是不够的,也是高成本的,因为教师、辅导员及其他管理者所做出的任何一项建设措施几乎都需要资源占用、付出成本。相比之下,发挥朋辈教育的作用,让学生教育学生,不需要学校增加资源或投入成本。因此可见,运用朋辈教育的确有利于高校拓展学风建设的教育管理资源。

(四)有利于提升学风建设的实效性

高校在学风建设中加入了朋辈教育这一自主管理模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及学风建设的针对性与可接受性等定会得到显著改善,其结果必将显著提升学风建设的实效性。学风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牛鼻子”,学风建设问题解决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就会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五)有利于发挥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党员的本质属性是在于其先进性。由于缺少载体与平台,使得现有的学生党员队伍难以发挥他们的“先进性”作用,造成广大同学对学生党员往往产生“自顾自”的印象。以学风建设为内容,以构建朋辈教育体系实施朋辈教育为抓手,学生党员队伍就会找到“先进性”作用发挥的平台与渠道。通过开展学生党员队伍的朋辈教育,一方面,学生党员队伍自身素质能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与提升,另一方面,学生党员队伍在同学中的先进带头作用及其正能量的影响力自然也会随之提升。长期坚持,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也会得到显著改善。

四、当前高校学生党员队伍朋辈教育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能力建设是学生党员队伍有效实施朋辈教育的基础工程,如果缺乏朋辈教育能力保障,再好的设想也无从落到实处。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学风建设中,学生党员队伍朋辈教育能力建设的确存在如下四个问题:

(一)党员队伍朋辈教育能力提升的使命意识不足

有什么样的意识就有什么样的行为,能力是通过行为来体现的,因此可以说人的意识决定了人的行为能力。从当前朋辈教育实践情况看,党员意识不强、党性修养不高,集体主义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不足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于学生党员队伍中。一些学生党员认为只要管住、管好了自己,确保自己在班级的表现是优秀的,自己就尽到了一名党员的责任,在此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甚至少数学生党员入党之前还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入党之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自我教育能力和影响他人的能力都有所欠缺,不具备给予其他同学在专业学习与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的示范、咨询与指导能力。因此,要提升党员队伍的朋辈教育能力,首要的工作还在于努力增强学生党员的使命意识。

(二)党员队伍朋辈教育能力提升的个体技能不足

个体技能不足是影响学生党员有效开展朋辈教育的重要因素。个体技能包括个体党员的学习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理解与控制他人情绪的能力、融入集体的能力、朋辈监督能力以及影响他人的人格魅力等。这些技能不仅是学生党员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需要,更是形成朋辈教育能力的关键要素。不可想象,一个缺乏个体技能的学生党员能够实施好朋辈教育。在学风建设中,党员个体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是前提性的技能,除此之外,其他的人际性技能与人格魅力也非常重要。如果将个体学习能力比喻为个人技能的“硬件”,那么人际性技能与人格魅力就是个人技能的“软件”,只有硬软合理配置,个体技能才能充分发挥。然而,囿于学生党员与其他同辈具有阅历与背景等诸方面的相似性,学生党员队伍在实施朋辈教育过程中势必存在个体技能不足的危机。

(三)党员队伍朋辈教育能力提升的支撑体系不足

能力的发挥需要借助于一个有效的平台与载体,譬如“班级学习帮扶团”“舍长聊吧”“学生社团”“心理咨询室”“朋辈网站”“朋辈交流社区”“朋辈教育公众号”“朋辈教育微信群”“易班”等都是朋辈教育可资利用的平台与载体,这些平台与载体也是朋辈教育能力提升的支撑体系。然而,目前基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学生党员队伍朋辈教育的支撑体系既不全面也不完善,没有形成以学风建设为龙头的全方位朋辈教育支撑体系,也未形成学校层面、学院层面、班级层面、宿舍层面的朋辈教育平台与载体的全覆盖。由于朋辈教育能力提升的支撑体系存在不足,必然导致学风建设中党员朋辈教育效果的弱化。

(四)党员队伍朋辈教育能力提升的管理机制不足

党员队伍朋辈教育能力的提升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有助于高校及二级学院的学生管理部门采取有效的能力提升管理机制。譬如,针对学生党员开展朋辈教育的意识与技能不足,组织需要建立培训机制、交流与研讨机制;针对朋辈教育不规范,组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包括朋辈辅导员遴选办法、朋辈教育者工作职责、考核机制、奖惩办法、辅导模式等内容。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还未建立起与朋辈教育相适应的系统化的有效的管理机制。由于缺乏系统化的有效的管理机制,势必造成学生党员队伍在朋辈教育中面临实力不足、动力不足以及压力不足的困境。

五、加强学生党员队伍朋辈教育能力建设之路径

(一)做好学生党员朋辈教育队伍的选拔工作

人的能力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不同的人其能力是有差别的,因此,在学风建设中要提升学生党员队伍的朋辈教育能力,首先是要做好朋辈教育工作者的选拔工作,让优秀的人来履行朋辈教育者的角色。第一,高校有关部门应制定朋辈教育者的选拔标准,使得选拔工作有章可循。第二,成立选拔小组,从每个班级挑选出学习成绩较优秀的学生作为候选人。鉴于每个班级学生党员数量有限,学生党员朋辈教育队伍应该是“扩展版”的队伍,其候选人应包括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品学兼优的普通学生。第三,按照选拔标准,对候选者进行能力与性格测试,挑选出学业优秀、善于沟通,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同情心、拥有正能量的学生作为朋辈教育者的后备军。在该环节,考虑到学生学风建设涉及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组织在选拔朋辈教育者队伍时,需要坚持五湖四海,选拔出多样性的学生朋辈教育工作者队伍。同时,为体现选拔的严肃性,组织需要有一定的仪式感,选拔结果需要通过发布文件、颁发聘书或在官网上进行公示。

(二)做好学生党员朋辈教育队伍的培训工作

培训环节对于能力建设至关重要,在该环节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党员朋辈教育队伍的意识问题,二是学生党员朋辈教育队伍的技能问题。前者也是学生党建所关注的重点内容,要通过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人生观与世界观教育等,提高学生党员朋辈教育者的政治站位,增强他们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后者是朋辈教育者个人技能与团队能力提升的关键。在培训者的确立上,既要发挥经验丰富专业教师及辅导员的指导作用,又要发挥资深朋辈教育者的示范教育作用。在培训内容上,既要有朋辈教育者具体业务方面的内容,又要有人际能力与情商打造方面的内容,如人际沟通能力、融入环境的能力、朋辈教育的监管能力等;既要有个人技能的培训,也需要有团队协作技能的培训。在培训方法上,既要有理论授课、案例分析,也要有实战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要利用CD 模型、三叶草模型等对他们进行培训。在意识与能力培训环节,组织要关注发现特别优秀的朋辈教育者,让他们成为朋辈教育群体的核心人物,发挥他们的标杆示范效应,从而带动学生党员整体队伍能力的提升。

(三)做好学生党员朋辈教育平台的搭建工作

能力也需要“用武之地”,即需要为学生党员朋辈教育者搭建有效的教育平台,以提高朋辈教育的实操性。基于学风建设工作是高校的龙头,其自身也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性的工作,因而朋辈教育平台的搭建应坚持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原则。在此过程中,要建立以宿舍为最小教育单元,以班级为朋辈教育的重点,以各类社团为朋辈教育的外部支撑等多元化的朋辈教育平台与载体。要鼓励各二级学院、各专业积极创新,建立适合自己的有效的朋辈教育模式。平台与载体搭建好了,朋辈教育者就有了能力发挥的场所,同时朋辈教育者通过能力的不断运用、不断总结、不断改进,其朋辈教育队伍的单个能力与整体能力将会出现螺旋上升的局面。

(四)做好学生党员朋辈教育队伍学习生态圈的构建工作

学习是能力提升的主要渠道,朋辈教育者需要开展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有利于朋辈教育者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学习生态圈的构建尤有必要。当前,高校要注重构建基于O2O的学习生态圈,既要建立“线下”的有利于朋辈教育者之间开展交流沟通、经验分享、热点讨论的学习阵地,又要建立起“线上”的网络沟通平台,如朋辈交流社区、朋辈教育公众号、朋辈交流QQ群与微信群、微博、易班等学习交流平台。基于学生党员朋辈教育队伍客观存在的知识、经验与能力上的差距,建议在每一个学习生态圈内都邀请一个或几个具有资深阅历且有热情、有风度的专业教师、思政工作者或优秀毕业校友等加入这个学习圈中,以提高学习圈的学习质量。

(五)做好学生党员朋辈教育队伍的过程考核工作

考核与奖惩是做好管理的黄金法则,要有效提升学生党员队伍朋辈教育的能力,做好朋辈教育工作者的过程考核是必须的。考核是一把尺子,没有考核,朋辈教育者就不知道自己的差距,也不会产生工作的成就感。通过考核,朋辈教育者就可以找到差距,找到问题所在,这将有利于朋辈教育者即知即改,不断自我完善。同时,通过考核,让那些干得好的朋辈教育者能够找到自信、找到成就感,从而有利于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此过程中,组织要预先制定朋辈教育者的工作职责、制定考核办法以及相应的奖惩办法。组织应成立考核工作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方面,可以放手让朋辈教育者自己组建、独立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给领导小组。考核结果经领导小组确认后正式生效。组织要高度重视并严肃对待考核工作,绝不能让朋辈教育工作放任自流。

(六)做好学生党员朋辈教育队伍的激励工作

激励是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手段,激励同样是学生党员朋辈教育队伍能力提升的手段。激励工作搞好了,人们就有积极性,随之就会产生工作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其工作能力将被挖潜;相反,激励工作如果没有搞好,人们就会因缺乏积极性而导致工作懈怠、不思进取,其能力的提升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组织应高度重视并做好学生党员朋辈教育队伍的激励工作。一是要注重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以精神激励为主;二是要注重激励的公平与公正性;三是要注重激励的强度;四是要注重激励方法的多样性,如荣誉激励、榜样激励、信息激励、目标激励等。同时,组织还要有一定的负激励,譬如对不敬业的学生党员朋辈教育者要适时给予批评教育;对不能以身作则、造成不良影响的党员朋辈教育者要提出警告乃至除名等处分;对考核结果长期位居末尾且整改无效的,组织可以建议朋辈教育相关责任人引咎辞职。只有将正激励与负激励有机结合起来,激励才能做到有效、有力,激励对朋辈教育队伍能力提升的激励力与约束力才能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朋辈党员队伍学风
特殊时期居家线上学习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国有企业如何切实提升党员队伍建设水平
关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有效性的思考
对党建促学风、学风固党建的辩证思考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加强新毕业党员培养教育
关于加强企业党员教育问题的思考
炊事员的几宗事
高校朋辈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探索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学风就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