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识图、构造与CAD》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9-08-13黄春花何仕朝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26期
关键词:构造重构教学改革

黄春花 何仕朝

【摘 要】《建筑识图、构造与CAD》课程是由《建筑识图与构造》和《建筑CAD》两门课程科学整合后的课程。为了改变《建筑识图与构造》和《建筑CAD》两门课程教学现状,本文在广泛调研、听取专家意见和整合国内优秀教改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两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构建《建筑识图、构造与CAD》课程,研究制订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改革计划。实践证明,重构后的《建筑识图、构造与CAD》课程解决了两门相关联的课程单独授课导致的内容重复、课时增加、教学效果差等问题,能缩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距。

【关键词】识图;构造;重构;教学改革

1引言

《建筑识图、构造与CAD》课程是由《建筑识图与构造》和《建筑CAD》两门课程科学整合后的新课程,是从事施工、造价、监理等人员的必修专业课程,该门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对培养适应现代建筑业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在目前高职院校课程课时不断压缩的背景下,针对高职院校《建筑识图与构造》和《建筑CAD》课程的开设现状,教学内容交叉重复、教法传统等问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故将两门课程进行科学重构,构建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的《建筑识图、构造与CAD》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精简内容,压缩课时,既能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又能增强学生读图与计算机绘图的职业能力,解决了毕业生读图、绘图能力较差的问题,更符合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具备熟练的建筑工程图识读与CAD操作技能的需求。

2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

2.1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根据《泸州市现代职业教育建设规划》,到2020年,我市职业教育要办成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社会吸引力的现代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学院的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其要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应培养服务于泸州工程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建筑识图与构造》与《建筑CAD》课程所授内容是建筑工程领域的入门基础,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内容才能将建筑物、构筑物建得好、省、安全,因此,改革现有教学内容和模式,使得学生能够适应现代发展要求是强化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手段。

2.2课程改革的实践方法

(1)确立“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制订相应的教学改革计划。

在深入调查研究我院实际教学情况的基础上,收集学生对《建筑识图与构造》和《建筑CAD》课程学习的真实感受,明白了影响本门课程教学效果的问题之所在,且结合国内诸多类似本门课程的研究与改革的成果,重新认识《建筑识图与构造》与《建筑CAD》课程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课程地位,构建《建筑识图、构造与CAD》课程,研究制订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改革计划。解决了两门相关联的课程单独授课导致的内容重复[1]、课时增加、教学效果差等问题[2],缩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距。

(2)改进学法与教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自学能力。

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目标,将传统的“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而学”的教学方式,改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体”,结合互动、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作为“改进学法与教法”的理论指导,开展“学法与教法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改革实践。以期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并尝试研究适合现代教育改革要求的《建筑识图与构造》与《建筑CAD》课程的教学方法体系,为我院高职教育的人才战略培养服务。

(3)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合理的评价制度是促进教学的有效手段,本课程教学采用全程性多元评价,每个教学环节都有对应的评价指标,及时评价,突出过程考核,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成就感,改变过去“期末考试定成绩”的片面现象,将本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为线上测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多元评价,评价权重为线上测评15%、小组互评15%、教师评价20%、期末考试50%,各层次的考核主要从完整性、规范性、标准性、及时性和专业性等方面考核,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成就感。

2.3主要改革内容

未重构前《建筑识图与构造》和《建筑CAD》两门课程总课时为160课时,其中理论112课时,实践48课时,《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在多媒体教室授课,《建筑CAD》课程在计算机机房授课,每班配备1位老师授课。重构后的《建筑识图、构造与CAD》课程总课时为124课时,其中理论40课时,实践84课时,授课地点均为计算机机房,每班配备2位老师授课,其中一位是主讲教师,另一位为辅助教师。主要重构以下四大部分内容:

(1)基础知识部分课程知识点:建筑制图的基本知识、投影的基本知识(主要讲授正投影的作图)、AutoCAD基本基本概念与绘图环境设置。共20课时(12理论+8实践)。

(2)二维图形的绘制课程知识点:建筑构造概述、基础与地下室、墙体、楼层与地层、门与窗、楼梯与电梯、屋顶的作用、位置及常见的形式;AutoCAD基本绘图命令和编辑方法、工程尺寸标注、输出打印与设计中心。共36课时(16理论+20实践)。

(3)房屋构造与设计原理课程知识点:房屋构造的类型及特点、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设计原理;天正建筑软件的基本绘图方法和绘图步骤。共28课时(12理论+16实践)。

(4)實训课程知识点:识读建筑施工图,设计或抄绘方案图,CAD软件或天正软件绘制出建筑施工图。共40课时(40实践)。

2.4实践效果

通过重构教学发现学生参与度极高,几乎90%以上的学生课上都能掌握学习目标,课堂氛围很好;学生在课堂上基本掌握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识图、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通过实训环节巩固识图、制图知识,并通过上机训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加强。减少手工绘制建筑施工图,用AutoCAD、天正建筑绘图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可以减少绘图工作量,加快绘图速度,避免了重复绘图、错误绘图造成的精力浪费,使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绘图和设计上而非画线上,从而更好地培养能够进行建筑施工图绘制的人才。重构后的内容增加了高层建筑施工图的绘制、强化学生的识图能力,为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做好准备,并且符合高职高专培养要求,适应就业需要。

重构后的《建筑识图、构造与CAD》课程教学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体系的后续课程很有帮助,对相关程度高的课程(如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建筑信息模型等)帮助最大、效果最明显,对相关程度一般的课程有帮助但效果一般,对相关程度弱的课程基本上没有帮助,但对所有课程都没有反作用,从而说明本改革教学在不增加课时的前提下,将以前两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了,为后续课程教学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3结束语

改革落后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方面势在必行。将《建筑识图与构造》和《建筑CAD》两门课程重构为《建筑识图、构造与CAD》课程,能够将操作性、动手性强的计算机绘图知识有机地融入到枯燥的建筑识图与构造的各个章节进行讲授,解决了两门相关联的课程单独授课导致的内容重复、课时增加、教学效果差等问题。重构后的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对培养适应现代建筑业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之路上,任重道远,只有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才能更好的培养出服务于社会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春芳.浅谈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教学整合[J].职业,2018年28期,P84—P85

[2] 张海鸿.《机械制图》和《AutoCAD》教学过程融合的探究[J].中国文房四宝,2013年7期,P187—P187

基金项目: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识图与构造和建筑CAD”课程内容重构研究--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G-201707)

作者简介:

黄春花(1986-),女,广西南宁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技术。

何仕朝(1986-),男,广西南宁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工程造价。

(作者单位:1.泸州职业技术学院;2.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构造重构教学改革
长城叙事的重构
重构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真空挤压成型机螺旋及其对坯体质量的影响
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综述
一对奇N阶幻立方MCl和MC2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