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析电影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9-08-13苏晓玲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电影元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影像资料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文章在阐明电影元素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的基础上,以《祖父的园子》课堂教学为例,结合电影《黄金时代》相关内容,分析以电影元素辅助语文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如利用特定镜头呈现背景资料,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利用特写镜头突出教学重难点、分析典型人物,利用电影营造的整体氛围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等。

关键词:电影元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苏晓玲,广东省肇庆市第十五小学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广东  肇庆   526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项目“协同创新培养机制下农村教师专业学习模式变革研究”(课题编号:GDJY-2015-A-b127)和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后期资助项目“教师教育中的集体即兴创作”(课题编号:GD18HJY0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4-0032-02

将优秀的电影引入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提供新的教学思路。电影用画面表情达意,语文以文字传情,二者看似不同,却有相似的“血缘”关系。例如,在结构方面,电影有倒叙、插叙的拍摄手法,文学写作也有同样的叙事方式;电影中有环境渲染,文学作品中有环境描写;电影的特写镜头与文学作品的细节描写异曲同工;电影中的画外音则与文学作品中的夹叙夹议手法相类似。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电影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

一、以电影特定镜头导入课文教学

《祖父的园子》一文记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度过的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电影《黄金时代》记叙了作家萧红传奇而坎坷的一生。影片结尾,萧红在香港度过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回忆起童年在故乡的园子里与祖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那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课文《祖父的园子》和电影《黄金时代》都突出了萧红的童年生活。因此,可以将《黄金时代》中的部分元素融入《祖父的园子》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写作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 蒙太奇镜头呈现典型情景。蒙太奇是组接分切镜头的一种手段。在电影剪辑过程中,常会将几组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跨度的镜头组合起来,使其前后连贯。例如,前一镜头是一对母子在车站话别,火车开过后,后一镜头是母子再次相见的场面,表示三年后的相聚。在电影中,蒙太奇镜头可以实现时空的跨越。

《祖父的园子》记录的萧红童年无忧无虑的时光,是在祖父家园子里度过的。园子里有她爬过的小树、追逐过的蜻蜓和蜜蜂,有爱她、疼她的祖父。为帮助学生进入情境,笔者剪辑了电影中童年萧红和祖父的两个镜头,再现祖孙两人对话的场景,让学生跨越时空体会祖孙两人的深厚情感:小萧红天天盼着长大,祖父慈祥地对她说“快快长吧,长大了,就好了”,以电影的特定镜头呈现祖孙两人的出场,导入课文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快进入学习情境中。

2. 特写镜头突出重点人物形象。特写镜头也是电影中惯用的一种手法,能表现人物细微的情绪变化,揭示人物心灵瞬间的动向,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灵上受到强烈震撼。电影《黄金时代》中的特写镜头与《祖父的园子》中的细节描写相类,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运用特写镜头刻画人物,能够使人物形象真实鲜活,学生如果能抓住特写的外貌、神态、动作等内容,可以更为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情感与心理活动。

在萧红的记忆中,最难忘的是祖父的笑,课文中出现了三次“祖父的笑”,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祖父的笑”,实现知识的迁移,以此建立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与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之间的关联。例如,选取电影中关于祖父的笑的一个特写镜头:祖父戴着插满了鲜花的草帽,咧着嘴笑得像个孩子似的,满脸慈祥。学生从特写镜头看到祖父面部的细微表情,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祖父当时的内心情感。随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和特写镜头写一写祖父的笑,学生都很乐意动笔。

生1:看到我那顽皮可爱的动作,祖父咧开嘴笑了起来,露出了一口大黄牙,他不知道,此時的样子比起我可笑多了……

生2:当祖父发现他的帽子上被插满了大朵小朵的花时,止不住大笑起来,而且根本停不下来。他弯着腰,一边笑一边指着我说“你呀,就是太调皮了”。

生3:我笑,祖父跟着我笑,我拍手大笑,祖父跟着拍手大笑……祖父笑得像个孩子似的,整个园子里都荡漾着我们祖孙俩的笑声。

学生生动地写出了祖父的笑,这表明学生通过电影中的祖父特写镜头读懂了这是一位非常慈祥且带着孩子气的祖父,在祖父的笑里,学生看到了祖父对小萧红的慈爱。

二、利用电影经典场景呈现课文内容

电影《黄金时代》有许多经典场景,教师可以选取部分经典场景为学生呈现课文的部分内容,通过电影场景将文字描述具象化,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认知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借助电影场景可以对文本产生新的认识,增进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给予了萧红无尽温暖和慰藉的园子,到底是怎么样的?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可以形成一个大概的画面,教师再使用多媒体呈现电影中童年时期的萧红和祖父在园子里泼水浇菜、快乐玩耍的经典场景:音乐响起,蝴蝶飞、虫儿叫,园子里的一切都是那么鲜活。一个小女孩一边笑着一边拍着手,她时而追逐蜜蜂、蝴蝶,时而爬树捣鸟窝,身旁的祖父慈爱地看着她,祖孙俩的笑声飘荡在园子的各个角落。电影画面带来的视觉效果是明显的,学生沉浸在电影场景中,这一幕场景表现的欢乐与课文的相关描述形成了对照,学生在这种对照中感受到作者在文字中灌注的情感态度。

三、使用电影画外音呈现人物内心世界

电影中的画外音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祖父的园子》呈现了一个无忧无虑、逍遥快活的童年萧红,如果止于此,学生对萧红的认知稍显浅显。教师可以利用电影中的画外音,将萧红的内心世界较为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引导学生感受祖父的笑时,插入童年萧红的画外音:“等我生下来了,第一给了祖父无限的欢喜,等我长大了,祖父非常地爱我。使我觉得在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虽然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的用针刺我手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何况又有后花园!”以此让学生了解给予童年萧红最多的爱的是祖父而非父母或其他人。在引导学生感受童年萧红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时,插入成年萧红的内心独白:“生活中有我所乐意的,有我所不乐意的。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此处的画外音可以让学生明白萧红孜孜以求的自由是什么。在课文结尾,还可以插入《呼兰河传》中的一段作者自白:“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教师可以适时追问:她都记在哪里了?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都记在了《呼兰河传》里了,都记在脑海里了,都记在每个人的心里了……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萧红有了较为全面而立体的认识,还有部分学生产生了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以画外音辅助课堂教学,可以将课文的阅读学习延伸至课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曾春碧.从电影悦读到经典阅读[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8,(9).

责任编辑 袁静琴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