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传承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2019-08-13胡石弦胡蓉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特色文化课程开发文化传承

胡石弦 胡蓉

摘 要:开发基于文化传承的校本课程,可以彰显学校特色文化,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影响力,促进学校文化建设。文章以南武小学特色校本课程“南武风韵”的开发与实施为例,在阐明基于文化传承的校本课程开发价值的基础上,具体分析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校本课程总目标和具体教学目标的确立、校本课程内容架构的设置等实践过程,并根据“南武风韵”特色校本课程的实践结果,提出基于文化传承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校本课程;特色文化;课程开发;文化传承

作者简介:胡石弦,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南武小学副校长,研究方向为小学德育(广东  广州   510220);胡蓉,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路小学校长,小學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德育。(广东  广州  51026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研究教育科研一般项目“基于文化传承的校本课程研究”(课题编号:2016YQJK00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4-0018-03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国家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当前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开发校本课程,彰显学校特色文化,是提升小学办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积极培育学校文化,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影响力,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和“魂”。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立足学校自身,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教师的发展为宗旨,传承学校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基于文化传承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是挖掘、展现已有学校文化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提炼、提升学校文化的过程。理想的校本课程,是在传承学校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创新的校本课程,是能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

“办学校,其实就是兴文化。我们对文化理解的深度,决定了办学的高度。”校本课程不仅是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续“南武”之根,长“南武新枝”。南武小学是广州市海珠区一所百年老校,创立于1905年3月3日。学校创办之初,校长何剑吴以陈天华烈士之语“坚忍、奉公、力学、爱国”作为校训,采取“德、智、体、群、美”五育并重的教育方针。百年以来,学校始终秉承“崇文尚武”的理念,荣获“体育固驰名于南国,文化亦推重于中原”的美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传承学校文化的最好载体。

2. 在传统与现代融通中培养人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我国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魏书·高祖纪下》有“崇文以怀九服,修武以宁八荒”之说,南武小学“崇文尚武”的学校文化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的心灵,加强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因此,南武小学在“崇文尚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内外兼修”的育人理念。校本课程开发本着“崇文尚武、内外兼修”的教育理念,立足学生当下实际情况,着眼学生的未来发展,以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师资培训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

校本课程的开发离不开课程资源的支撑,关键是课程资源的优化。要注重从学生实际情况、师资条件、学校特色、社会需要入手,挖掘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在丰富课程资源方面,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具体负责筛选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事务。因此,开发特色校本课程,首先要强化教师培训。南武小学搬迁至英豪校区后,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教职员工也在逐年增加。因此,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中需要先做好以下工作:

1. 加强新进教师的学校文化培训。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鼓励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帮助教师尽快全面了解学校文化,增强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了解学生,走近学生,通过自己的教学行动传递育人理念和价值取向,构建具有学校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发展。

2. 充分挖掘学校文化特色资源。如学校的地理位置、历史资源、校友资源、学校周边社区的思想观念、地方传统、文化氛围等因素都会影响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的建设。因此,组建课程开发团队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集教师群体之力,开发文化气息浓郁、个性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3. 给予教师足够的课程开发自主权。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特长,赋予他们足够的课程开发自主权,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校文化建设需要,自主决定校本课程教材的定位、编写和使用。可以鼓励教师分享能够体现个性的“教师构想的课程”,在交流和探讨中突破固有教学计划的限制,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空间与实践情境,创新课程。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架构

校本课程的规划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和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校本课程规划的重要策略是整体架构和综合实践。南武小学着力于从课程资源库建设、课程内容选定、课程实施方案设计和课程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将“南武风韵”校本课程落到实处。

1. 充分利用校内外特色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影响作用,开展多样的德育活动,优化学校教学环境和校园环境,合理利用社区资源、集团资源、专家资源,将学生家庭也纳入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范围,尽可能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让“崇文尚武、内外兼修”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还可以将“争当文武星”系列活动作为校本课程的主要活动形式,将教学楼命名为“崇文楼”“尚武场”“崇文楼”,各层分设“爱国层”“力学层”“坚忍层”和“奉公层”,各层饰以名人、优秀校友画像和名言警句为装饰,以“崇文尚武”的文化氛围熏陶学生。

2. 明确“南武风韵”校本课程的目标。以“南武风韵”校本课程开发为载体,形成南武小学的文化特色。具体来说,“南武风韵”校本课程的目标为:传承南武精神,努力将学生培养成能文能武,志向高远,身心强健,品德好、懂礼仪的一代新人。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构建一支优质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同时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3. 构建“南武风韵”校本课程的内容框架。“南武风韵”校本课程的实施贯穿于小学阶段全过程。一到六年级的课程内容难度呈螺旋状上升,帮助学生在不同学段均能学有所得、有所发展。具体内容框架(见表1,P20)。

4. 整合德育課程,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保障。校本课程要与综合实践课程、学校德育活动等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增强校本课程的实效性。

例如,南武小学的校徽由盾牌与丝带组成,盾牌象征武士精神,丝带是为捆绑书本之用,丝带上有两颗星星,一文一武,象征文武双全。因此,学校借校徽双星之喻,开展“争当文武双星”的德育活动。根据每月的重点工作,以“崇文”和“尚武”为主题,确定每月一次的德育活动主题。以“争当文武双星”为总揽,构建学生、教师、家长三大“争星”平台。学生方面,文星武星双璀璨,包括书香之星、推普之星、强健之星等;教师方面,师德、管理、教学“三管齐下”,评选强健之星、教学之星、师德之星、阅读之星、创作之星、辅导之星、校园之星;家长方面,各路能人各展其才,有协作之星、帮帮之星、家委之星、管理之星等。如此,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校内活动、社区实践活动实现了紧密结合,学生在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中传承了“南武精神”。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成果

“南武风韵”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学校课题研究与特色学校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教育教学方面产生了良好效应。

1. 促进学校发展。“南武风韵”校本课程的实施是对学校原有课程体系的一次结构性突破。校本课程成为学科课程的有益补充,传承了学校的百年文化,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和良好习惯的习得。校本课程发展了学校的文化,彰显了学校特色,南武小学在2016年先后被评为“海珠区特色学校”和“广州市特色学校”。

2. 促进学生发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对学校历史、学校名人有了深入地了解,认同学校文化,以身为南武小学的一员而自豪。2015年,在南武小学英豪校区首届毕业生中,吴同学被评为“南武集团明日之星”,是学校培养的文武兼备的学生代表,他成绩优秀,是学校的小主持人,并在海珠区武术比赛中荣获第一名。

3. 促进教师发展。在专家的指导下,南武小学大部分教师已经掌握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施技巧,初步具备了校本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开发、实施与教育科研的结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目前,南武小学教师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先后开发了“诗韵南武”“玩转数学”“英语广播”“南武之声”等特色校本课程,多位年轻教师被评为“海珠区教坛新秀”和“市教学骨干”教师。

参考文献:

[1] 余清臣,卢元凯.学校文化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周仁康.走向智慧的校本课程开发[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3] 杨九俊.学校个性、文化传承与校本课程[J].江苏教育,2016,(2).

责任编辑 袁静琴

猜你喜欢

特色文化课程开发文化传承
文化引领,构建和谐,实现园所特色发展
浅谈农村小学特色文化建设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财经类高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