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班幼儿游戏活动中的行为研究

2019-08-13瞿孝婉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创造性游戏幼儿

瞿孝婉

摘  要:游戏是幼儿的第二生命。幼儿在游戏中可不受限制地模仿各种角色,模拟各种事件。本文结合教育实践,分析了幼儿游戏的创造性与情节性。

关键词:幼儿  游戏  创造性  情节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222-01

陈鹤琴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 幼儿在游戏中可不受限制地模仿各种角色,模拟各种事件。他们对主题、情节、角色以及讲评都有自己的主见和理解。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及时分析幼儿的行为,并对进行指导。

1   在区域活动中,分析幼儿游戏的创造性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有的力大无穷,有的呼风,有的唤雨。如果对九子以他们不擅长的本领去要求他们,而不是发挥他们的特长,那这九子也不会成长。所以,教育也是如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分析,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引导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童真点燃创意,创意滋养童真,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天使,都有一双漂亮的翅膀。只是有的天使收起了翅膀,等着你去发现罢了。幼儿的一言一行可以激发对美的想象,一句童言迸发一个独特的创意,一双小手涂出一颗天马行空的内心。有个小精灵走路跌跌撞撞,身体不听使唤,耳朵好像塞满了“棉花”,眼睛好像只能看见自己的手指,嘴巴似乎只会用来发出怪声音,“老师小A用脚踢桌子”、“老师,小A又发出噗噗的怪声音啦”,教室里每天都不会缺少的便是小朋友告他状的声音,纵然这样一个小A,他也是一个小天使。

“老师,你快去看看小A,他把颜料倒在了纸上,他乱画”。我回头看了一眼糟糕的现场,蹲下来准备跟他说话。小A突然说:“老师,我错了,我再也不这样了。” “那你告诉老师,你哪里做错了呢?” “我,我把这个都倒在了纸上。”4岁的他还不能用语言完整表达一件事情,一边用手指着“作案现场”一边继续重复刚刚倒颜料的动作,颜料盒里的颜料又泼在了纸上,一滴不剩。我赶紧拿走他手上的颜料盒,没有急着收拾“作案现场”:“小A,刚刚你用小汽车滚的弯弯曲曲的小路挺好看的吖,现在好看吗?”他嬉笑着说:“不好看了,脏死了。”继续追问,“那你为什么要把颜料倒在纸上呢?” “因为,因为我想画一条小河。” “为什么要画小河呢?” “爸爸说要带我去小河里钓鱼,可是爸爸现在没有时间。”我说:“你画的很好,为什么跟老师道歉呢?” “因为我和他们画的不一样,他们都说丑。” “老师觉得小A画很好,就是颜料倒多了一点,如果小刷子粘上颜料小心刷,可能会更好看哦。” “刷子,老师,是这样吗?”看着他,我点点头。

活动结束后,我让小A分享了自己的作品,获得了小朋友的认可,他很开心,很骄傲。下午放学,他拉着爸爸来看他的作品,爸爸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尴尬,“你画的是什么吖?怎么和别人的不一样?”小A笑着对爸爸说,“就是不一样吖,老师还表扬我了呢。”

小A的作品表明,他和别人不同。正是这种不同,让他的画不是画而是创意。有时候他们只是缺少一点指引,缺少一个正确方式,捣乱和创作之间仅仅是缺少一个刷子,伸出手,递出一把刷子,谁知道未来他的画不会是“向日葵”呢。

2   在角色游戏中,分析幼儿游戏的情节性

《指南》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都以相似的进程在发展,但各自达到相同的水平的时间是不同的。教师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水平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记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嗖”的一下,彤彤踩着“风火轮”跑去了烧烤店,“哈哈,我是第一个来的,我来当卖烧烤的人”。小戴说:“那好吧,那我就做烤串吧!”一会儿,彤彤烤了很多的东西,对小戴说:“这都是我烤的,我要多撒点辣椒在上面,我爸爸爱吃辣椒。”小戴看了看彤彤不停撒辣椒的手,说:“你撒的辣椒也太多了吧。”

彤彤还在继续撒辣椒,可把不爱吃辣椒的小戴急坏了,皱着眉头,砸吧着嘴,摇摇头,指着烤架喊道:“着火啦,着火啦,快来救火吖。”

这一嗓子把老师和小朋友都吸引来了,彤彤丢掉辣椒罐站了起来红着脸走到了我的旁边。老师问:“哪里着火啦?哪里着火啦?”小戴说:“这里,烧烤店着火了。”此刻逃生最重要,小戴跑向娃娃家,本以为他逃生去了,只见他拖着淋喷头跑了过来:“快让开,我有办法,你们都让开,我要救火啦。”小戴举着林喷头对着烧烤店喷了起来,小蕊看到了小戴的行为,手里拿着一杯奶茶,咯吱窝夹着一杯奶茶跑了过来,“我来用奶茶浇灭火,好了,火灭了,你们看,火灭了吧。”这场戏来的快,散的也快,一群看热闹的人也瞬间散去了。

中班小朋友活动范围越来越大,经验越来越丰富,幼儿游戏是自主、自愿,富有创造性,情节性的。由于小戴自己不爱吃辣椒,他会认为别人都不爱吃辣椒,自我意识强,语言说服不了彤彤,他奇思妙想以“着火了”情节来告诉彤彤辣椒撒多了会着火,试图让彤彤停止撒辣椒,游戏中幼儿经常会因为种种原因产生矛盾,教师如何介入,合适介入都需要深思,有时候耐心等待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獲。幼儿的创造的游戏情节不是无缘由、无科学依据的,他们对一些生活常识有了一定的积累,理论也越来越依据事实,比如他们知道干辣椒撒多了容易着火,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常识,也了解了扑灭火的简单方法,由此游戏便有了教育意义,传播了一些其他小朋友不知道的常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所以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尊重他们独立人格,分析他们行为的表现,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和认知的水平,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努力鼓励和支持幼儿,为每个幼儿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创造性游戏幼儿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爆笑游戏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