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随儿童脚步 走进童心世界

2019-08-13富珺怡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7期

富珺怡

摘  要:学前教育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应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教师要跟随幼儿的脚步,走进童心世界。

关键词:追随  儿童脚步  童心世界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220-01

1   以儿童的视角,倾听儿童内心

孩子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只有和他们平视,才能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只有尊重、孩子,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

以前,如果有孩子在绘画活动中给太阳涂上了绿色,画出了一个“绿太阳”,大多数老师会认为孩子涂错了,会对孩子说:“太阳怎么能是绿色的呢?应该涂红色才对呀!”老师也许会再发一张白纸给这个孩子,让他重新画,并要求他给太阳涂上红色。而在新观念的引领下,老师会请幼儿说说为什么要给太阳涂上绿色?孩子说:“夏天的太阳太热了,小草、小花都快被晒死了。我想给太阳穿上绿衣。这样就凉爽了,绿太阳带给世界清凉”。多么美好的想法呀!如果不倾听怎么能发现他们的内心想法。是啊!太阳为什么一定要是红色的呢?孩子的笔下,太阳可以是五彩缤纷,各种颜色的。

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将自己变成孩子,保持一颗童心,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拥有孩子的情怀,平等、耐心地对待孩子,融入孩子的世界,发现孩子的智慧。孩子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孩子独特的视角常常让我们感叹,耐心的倾听能够让我们走近他们的内心。

2   灵活运用教育方式,追随儿童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经验、发展各方面能力的内在动力,是激发孩子探索的基础。以前,我们注重引导兴趣生成活动,现在,我们应转变为留心观察、适宜分析、适时回应,让孩子真正自主学习。

秋天里,秋姑娘给大地带来了许多礼物:各种各样的树叶随风飘落。孩子们在教室里望着地上飞舞的落叶,心已经被带到了户外。我看到孩子们高涨的情绪,决定及时调整集体活动计划,带他们走出教室,与树叶亲密接触。我们来到操场上,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地上的树叶上,“地上树叶好多啊!” “快来看!这些树叶有的黄、有的绿、还有的红。” “来踩树叶喽,软软的!”可可小朋友抓了一把叶子往空中一洒:“来玩呀!树叶飞喽!”孩子们非常兴奋,我从他们喜悦的眼神里读出了想跟树叶玩一玩的愿望,于是,我带领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大风和树叶》,我说:“我是大风,你们是树叶,大风轻轻吹,树叶轻轻飘——”我一个个走到“树叶”身边轻轻吹,被吹过的“树叶”开始摇动,我观察到有的孩子动作特别,说:“这片树叶飘得弯弯的,可好看了。” “这片树叶在空中转了一个圈,慢慢落了下来,真不错!”整个游戏中,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体表演着树叶被风吹起的各种姿态,每个人都大胆尝试创造出不一样的造型。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放松,创造性得到了发挥。孩子们玩累了,我就带他们一起捡拾树叶,孩子们一拥而上,都参与到捡树叶当中,边捡边讨论:“树上有的树叶掉了,有的树叶没有掉” “树叶的样子是不一样的,有的长长的,有的是圆的” “有的有锯齿,有的没有”” “你们看,这片树叶上有一些小洞洞” “1、2、3、4、5,我捡了5片了”孩子们一个个专注地探索,主动地发现,自主学习在萌动。为了进一步深入活动,我请配班老师班上找来四个大篮子,引导孩子们将这些树叶分类放入四个篮子中,并说一说分类的依据, “这些树叶是一样大的” “这些树叶都是绿色的”,随后,孩子们把树叶带回了教室。我将这些树叶分别投放于美工区、科学区等区域中,在美工区,引导孩子们自选方法进行印树叶;将树叶贴在纸上,进行想象添画;选择喜欢的彩纸用小剪刀剪树叶;用多片树叶组合创造,进行树叶造型;用线把颜色、形状各异的树叶穿成一串一串的,用于布置、美化班级环境等。在科学区,让孩子们尝试做树叶标本;用放大镜观察树叶的结构。在表演区,孩子们用树叶编辫子、做成蝴蝶结等,进行表演。孩子们充分自主活动,积极探索,主动学习,在活动中体验愉悦的情感。

3   以欣赏的眼光,发现儿童力量

在生活中,小石子、纽扣等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玩的宝贝,孩子们常常把这些东西藏在衣服口袋里。以前,我们会认为这是不安全的行为,会阻止孩子玩。会把这些物品收来,随手扔进垃圾桶中。现在,在新理念的引領下,我们会和孩子们一起发现小石子的形状、颜色等秘密,和孩子们一同收集,共同探索。我们把从小路、田野等收集到的石子放在教室里,引导孩子们观察并相互交流:这些小石子是什么样子的?从哪里来?有什么作用?等。孩子们通过观察知道了石子多种多样的外形。石子可以用来铺路、建造房子,还可以做成好看的玩具,供人们观赏。让孩子们欣赏石头做成的玩具,色彩鲜艳、形状可爱的玩具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创作的欲望。在美工区中,孩子们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石子,玩一玩,说一说。根据石子的形状大胆想象,想象石子的形状像什么?可以变成什么?运用一些辅助材料进行创作。孩子们做出了“石头鱼” “石头脸谱”等,我们将这些作品集中展示在美工区,既丰富了美工区,而且孩子们对作品的相互欣赏与交流,又进一步提高了孩子们多角度审美能力,孩子们也体验到了动手制作带来的成功感。在语言区,孩子们翻阅关于石头的图书、图片,看图讲述石头的故事,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在建构区,孩子们用石子垒高、用石子建构公园里的假山。我们看上去不起眼的小小石子成为了自然教育引领主线。在科学区,孩子们尝试探索把石子种在泥土里,看看石子是不是也会像小花小草一样长大。儿童力量使班级游戏区变得丰富、多样起来。孩子们在探索中,发现了大自然中的美,多方面能力得到了提升。

“孩子有100种语言,100种思维方式”,因此,在孩子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应了解孩子的行为,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多关注孩子、接纳孩子、以欣赏的眼光支持孩子。这样,孩子才会觉得被尊重、被信任,从而积极探索,增强信心,更加自信地成长。

跟随孩子的脚步,走进孩子的心灵,我们应努力做适合孩子的真教育,注重关注孩子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采取适合孩子发展的方式,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更有趣,让玩变得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