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浅探

2019-08-13安丽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节奏感节奏音乐

安丽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学生健全个性的养成成为重点,音乐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中国家庭的关注。小学时期正处于个人性格奠定的最佳阶段,儿童对音乐节奏比较敏感。本文对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教学存在的问题,节奏训练对学生的意义,以及节奏训练方法作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  节奏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190-01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是培养学生乐感审美必不缺少的一步,关系着所有唱歌、器乐、舞蹈等活动,节奏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鉴赏能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以训练节奏为教学重点,重新设计音乐课程,引导学生掌握节奏感,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1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小学虽然在课程安排上设置了音乐课,但是并没有被很好的重视,音乐教师不专业,课堂教学不新颖,节奏训练过于程序化,学习内容枯燥无味,教学设备的大量缺乏,没有营造学习音乐、鉴赏音乐的氛围,而且课程少,课时短,一些学校的音乐课还常常被语文、数学老师所占用,学生也渐渐习以为常,这些都是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现状问题,学校的不重视音乐教育,只一味地关注学生的升学率,忽略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极其不利于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背离了当代新课标教育改革目的。

2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对学生的意义

学生在学习唱歌、器乐、舞蹈时都会首先先学习节奏,音乐与节奏是密不可分的,可见掌握节奏的好坏对其特长学习有着重大的影响,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着极大比例。若此时期只是一味地教授学生乐理知识,忽略学生的主观想法,就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实践证明,通过设置有趣味性的、有针对性的节奏训练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亲身掌握音乐节奏,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而且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训练的兴趣,从而挖掘出音乐潜能,逐渐增强学生的乐感和鉴赏能力,对塑造个人性格很有帮助。

3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教学方法

3.1 依靠课堂游戏活动开展节奏训练

对思想还不够发育成熟的小学生而言,枯燥的乐理知识不会吸引他们的眼球,而在教学中适当添加一些游戏可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通过富有趣味的途径将知识教授给学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欲,营造了一种放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无形间减轻了学生学习压力,开发了学生的多元智能,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小学生综合全面发展有重要好处。具体做法可以是,低年级教学中,任课教师可以制作颜色鲜艳卡纸,剪成各种动物或是水果图案,每张图片都有与之相关的动作,或是拍手,或是跺脚等,教师可以通过小游戏来出示卡片,学生就要做相应的动作,还可以添加童谣,这种训练形式不仅活跃了班级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无形之间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

3.2 借助诗歌朗诵活动开展节奏训练

诗歌实际上就是音乐和文学的融合,诗歌韵律深厚、节奏感强、感情色彩丰富,合理在音乐教学中引入诗歌朗诵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含义,而且可以提高他们对节奏感控制能力。对于低龄儿童来说,节奏很难掌握,但是可以利用古诗朗诵这种形式,从有节奏的朗读开始,学习控制节奏。例如:

4/4 XX  XX X—|XX  XX X—|

离离  原上 草,   一岁  一枯 荣,

X X  XX X—|XX  XX  X—|

野 火  烧不 尽,   春风  吹又  生。

还有许多古诗词都可以根据断句进行朗诵,这样的节奏练习,不仅充分提高了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让学生逐渐控制、把握节奏。另外,儿歌、现代诗歌等具有词句优美、情感真挚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相关任课老师也可以举一反三,把儿歌、现代诗歌等进行即兴创作演奏,这种方法易学易记。

3.3 运用乐器自创节奏开展节奏训练

针对高年级来说,课堂游戏和诗歌朗诵已经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所以,此时需要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乐器,鼓励学生利用喜欢的乐器自创节奏编曲,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一起创造出个性多元的曲子,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还可以与父母合作,共同完成曲子表演,这样加强了孩子与家长、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对此,任课教师需要表扬有创新的学生,更要鼓励不善言谈、基础薄弱的学生,以挖掘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艺术天赋。另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演音乐剧,通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创造音乐,来达到培养一个人素质教育的目的。

3.4 利用生活场景模仿开展节奏训练

音乐与生活息息相关,很多享誉世界的音乐灵感都是来源于生活,因此将节奏训练融合到生活中去对学生音乐教学有很大的意义。任课教师可以尝试模拟生活场景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音乐教育,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节奏把握更为深刻,有利于学生形成自身的鉴赏音乐能力,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比如,任课教师可以找寻生活中特殊的声音进行录制并模拟,帮助学生对节奏感的认识和理解。具体做法可以是,音乐教师录制时针“嘀嗒”的声音,“咚咚”的敲门声,“哗哗”的水流声,“唧唧”的鸟叫声,“隆隆”的雷声等这些自然界、生活里独特的声音,再在课堂上用乐器演奏模仿,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找到适合这些声音的乐器,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熟知乐器的使用方法,挖掘学生的艺术天赋,而且可以让学生深入掌握节奏感的来源,并形成对音乐素养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自身素质,为未来人格素养发展巩固了基础。

4   结语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基础教育成为发展的重心,其中音乐教育也被社会所关注,而节奏训练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发挥相应的价值。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务必重视节奏训练,增强学生对节奏感的掌握能力,这样才可以提高課堂质量,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郭亚丽.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6(1):183.

[2] 谢丽.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管窥[J].科普童话, 2015(31).

[3] 孙丹丹.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艺术评鉴,2017(1):141-143.

猜你喜欢

节奏感节奏音乐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YOUNG·节奏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