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微探

2019-08-13范志刚

新课程·下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文本解读

范志刚

摘 要:主要论述了普通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一般模式后,试图从原作者的写作视角进行文本解读,并结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例,探究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即“追本溯源觅真章”,探讨了从作者的写作视角进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好处。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写作意图;文本解读

基于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一直处于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之中。现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多以“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互作用”的教学模式,采用诸多教学环节,会忽视从原作者的写作视角进行文本的深度解读,不能做到层层深入,因此未能使学生形成一种批判性思维。本文结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例,即人教版选修7 Unit 5 Traveling Abroad 中Reading. KEEP IT UP, XIE LEI. Chinese student fitting in well,探讨了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背景下,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好处,即“追本溯源觅真章”。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高中英语教学模式一般是沿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互作用”这三种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立足于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教师大多遵循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导入、读前、读中、读后设计这几个环节,可是在呈现这些环节时,却忽视从作者的视角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设计问题,因而教学设计会缺乏梯度性、逻辑性和整体性,不能环环相扣,很难形成一条主线或是完整的链条、学生就不能对文本进行有效解读,无法理解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如深层文化的理解、作者的感情基调和情感态度等,也就不能实现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的三维目标,不能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力求做到局部到整体的回归以及深入的探讨、挖掘和思考,这就需要中学英语教师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背景下,不断探寻有效、新颖、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视角深入思考文章。

二、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文本解读

什么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即紧扣英语教学的三维目标,思考作者为什么会选用这个标题?作者是以一条什么主线将全文贯穿一起?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义何在?作者持有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多为推断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角度不断解读和推敲文本,挖掘有意义的东西。不同的话题、体裁、线索截然不同。在找到文章主线后,理清行文脉络,然后不断辐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梯度性问题包括细节性问题和提高题,从而引导学生有效把握文章的主旨,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捕捉作者的感情基调,不断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文本解读是一个实现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提升的过程。既要立足语篇,包括词、短语、句子、段落,又要“超越文本阅读,理解和表现提升”。因为“阅读理解还包括学生对文本生成的理解。学生因理解而产生的某种情感或体验需要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肢体行为表现出来,而这种由内而外的表现在表达的同时又促进深入的理解”。(王建强,胡庆方,2010)文本解读以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解析,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深入阅读,这些都跟作者的写作意图密切相关。通常文本解读的方法就是运用阅读技巧进行局部和整体阅读,全面感知阅读材料,把握文章主旨,揣测语言文字背后的含义。现今,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来推敲文本,进行文本解读,思考的视角不一样,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以下选取了高中英语阅读课文中的一个教学课例,重点分析人教版选修7 Unit 5 Traveling Abroad 中Reading. KEEP IT UP, XIE LEI. Chinese student fitting in well,探讨了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文本解读的好处。

三、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留学”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热门话题。这篇“Reading——KEEP IT UP,XIE LEI. Chinese student fitting in well. ”主要介绍了中国留学生谢蕾在英国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最后的逐渐适应,她是一个值得中国留学生借鉴和学习的榜样。但是在这篇阅读中,留学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没有按照时间空间的顺序分布在不同的段落,因此需要读者学会独立解读文本,理清脉络,从作者视角用心去挖掘、概括和推断。在反复阅读并推敲作者的写作意图后,笔者理清了Problems—Solutions—Benefits\ Qualities这条主线,然后根据这条线索设计了如下一个图表. “图表可以使文章的要点清晰、明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生兴趣一旦被激发 ,积极的行为过程一定会带来积极的学习效果”。(徐青根、贾冠杰,2005)根据图表中标注的Difficulty 1,Difficulty 2,Difficulty 3,引导学生找出相应段落以及谢蕾在留学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式。接着进一步向学生提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凸显谢蕾什么样的品質?问题解决后,谢蕾有什么样的收获和启示?比如,在和英国导师进行学术写作交流,即跨文化交际的时候,中英文化会有怎样的碰撞?体现中英什么样的文化差异?这些问题对应英语教学的情感目标,是需要读者从作者写作意图层面去不断推敲。

面对Difficulty 1学习问题,她选择了预科班学习(Solutions)。预科班学习帮助她迅速了解国外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同时在学术、论文方面,她得到了导师的大力帮助(Solutions),深刻体会到中西方在跨文化交际中所体现的巨大的文化差异(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中国学生写论文,学生习惯收集、加工、整合材料,然后修改润色,一篇论文大功告成。在英国,学生不仅要收集相关话题的材料,还要广泛阅读与此相关的论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批判驳斥他人的观点,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他人的论点来佐证,批判性地继承。中西方文化对比,使她意识到外国人提倡批判性思维,鼓励创新性观点。部分中国学生习惯综述、总结、趋同、完成论文即可,不能做到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缺少创新性思维(Benefits)。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也感受到谢蕾的优良品质。

例1. “She did research on the Internet for her essay. When she got an E,she did not give up but went to see her tutor and found out why”.

例2. She followed her tutors suggestions and made remarkable progress in writing the essay,becoming “a more autonomous learner”. (page 38-39,高中英语选修7,2007)

以上这两个例子充分表明,当谢蕾按照大多数中国留学生的写作思维方式完成论文,而得到成绩“E”时,文章用了 “numb with shock”来凸显她的震惊,但她没有气馁,灰心丧气,而是很执着地去找导师询问原因。在与导师耐心交流的过程中,她受益匪浅,感受到西方学生和导师在学术方面的严谨性。之后,她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并在论文写作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enefits)。从原作者的写作意图去理解和分析文本,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试图将谢蕾一些优良的品质呈现给读者。例1反映她对待学术的严谨认真、执着(serious; determined;persistent)。例2反映她的勤奋好学和强烈的进取心( enterprising; diligent)。

例3.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she had left China and studied abroad”. But she settled down well enough to “feel much more at home in England now”.

例4. She had problems when she first arrived,but bravely learnt almost everything again and succeeded in getting over them. (page 38-39,高中英语选修7,2007)

面对Difficulty 2生活问题,如:如何使用电话?如何支付公交车费?如何使用地道的英语来表达所需要采购的东西?如何问路?如何克服语言障碍?选择在哪里住宿等问题,最终都在朋友和home-stay family 的帮助下成功解决(Solutions)。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她也有诸多收获。她不仅深刻地感受到中西方的生活差异,不同的风俗、文化和传统,还在与寄宿家庭相处的过程中,提高了外语水平,结交了诸多好友,缓解了思乡之苦(Benefits)。从原作者的意图分析例3和例4,作者试图向我们呈现谢蕾适应性很强,非常独立(independent; adaptable;brave),是出国留学生学习的典范(Qualities)。

例5 .“Ive just got one more thing to achieve. I have been so occupied with work that I havent had time for social activities. I think its more important to have a balance between study and a social life,so Im going to join a few clubs. Hopefully I ll make some new friends. ”(page 39,高中英语选修7,2007)

面对Difficulty 3社交问题。一方面她要努力学习,另一方面她要不断拓宽交际圈子,多结交朋友,扩大视野,开阔眼界 (Benefits)。在国外要融入一个陌生的圈子实属不易,所以谢蕾果断地选择加入俱乐部结交更多的朋友(Solutions)。从例5可以推断出,原作者试图向我们展现一个注重全方面发展,有上进心进取心(enterprising;well-rounded;fully-developed)的女孩子(Qualities)。

在文章结尾,作者,这个隐性的第三视角,谢蕾所在国外学校新闻编辑部的一个记者,肯定谢蕾适应性强,独立自主,勤奋好学,有进取心,全方面发展。她是诸多中国留学生的一个缩影,希望她继续加油,努力学习,成为留学生学习的模范。

根据这条线解读文本后,笔者还设计了后面三个环节,首先安排了Role-play这个活动(挑选了三个学生扮演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的中国留学生,并由台下的学生向她们随机提问。有个学生问在美国的留学生为什么会选择去美国留学呢?他说,他很喜欢打篮球,是明星乔丹的粉丝,希望见到乔丹,跟乔丹打一次球赛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班上学生气氛高涨,虽然是普通班学生,但在本次活动中,还是比较活跃,积极性被快速调动)。其次让学生回顾和总结出国留学的利弊,最后根据一个小模版,布置学生用本课学过的一些词语写有关出国留学的话题作文,学以致用。我原先对这篇Reading的教学设计是:导入—跳读—快速阅读—表格填空—讨论—总结,并对另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模拟教学。发现问题的设计和活动的编排比较单调,缺乏新意,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进行有效的整体阅读。学生学完这篇文章,总体印象不深,理解不深刻,这意味着语篇被割裂开。

因此我认为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解析文本,探究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有些收获。

(1)以一种新的视角去解读文本,推敲出Problems—Solutions—Benefits\Qualities.这条线,不仅有助于理解文本,把握主旨,还能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去理解深层的东西(如文化差异,学习优良品质,情感熏陶),即超越文本阅读。

(2)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出发,紧扣一条线对文章进行解读,把不同点放在同一平面上,然后各个点向外辐射,最后回到同一平面上,可以做到局部到整体的回归,全面感知阅读材料。

(3)整个教学过程有序,教学环节设计比较紧凑和完整,跳读—快速阅读—细节阅读—深入阅读—讨论等阅读环节,没有像以往一样独自割裂开,而是放在同一个平面上有序展开综合运用。

(4)问题设计有序,具有梯度性,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有效展开,加强文本信息挖掘。

(5)活动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使情感得到熏陶和升华。整节课结束后,学生印象深刻,被留学生谢蕾优良的品质所感染,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且可以根据线索和图表再现原文的内容,学以致用,表达相关的话题。

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阅读教学也有一些不足。

(1)要注重情境设计,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2)问题的设计不能脱离原文。在细节问题的设计上是否能够设计得更有趣呢?在提高题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呢?在讨论环节,作业布置方面要贴近原文。

(3)文本解读要注重引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何鼓励学生大胆自信地回答问题?

四、结语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一直处在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之中,本文从作者的写作意图,一个新的视角进行文本解读,进而探究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即“追本溯源觅真章”,是一种新的尝试,想法还欠成熟,有其利弊,还需要不断摸索和探究。总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方法和套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英语教师能做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寻求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接触上,推陈出新,以学生为主体,不断丰富英语阅读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建强,胡庆芳.促进阅读理解的课堂教學实践策略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0(3).

[2]徐青根,贾冠杰.走进高中新课改[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编辑 冯志强

猜你喜欢

英语阅读教学文本解读
把握解读“维”“度”,感悟文本精髓
文本解读不能忽视语言品味过程
探析普通私立高中生英语阅读学习困境及对策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活动单导学”模式在五年制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抛锚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