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2019-08-13曾丽芸

新课程·小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教学评价

曾丽芸

摘 要:2014年广州市开展的阳光评价体系凸显了多维度要求,这对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评价的方法与评价手段提出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评价;评价主体;多元评价

教学评价是以教育目标为依据的,只要有教学就存在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不只促进教师反思、改进教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也能促进学生内部动因,促进学生发展。以往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是选拔与甄别的功能,注重评价的效度、信度,对评价的有效度、准确度要求较高,大多是量化评价,这样的评价常常作为人才预测与选拔的工具。2013年《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美术》出台,标志了在今后的美术课堂学教学评价中有一定的依据,2014年广州市教育局出台了中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指标基本框架,计划通过六个维度22项指标来评价学校。“阳光评价体系”涵盖品德与社会化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潜能、学业负担状况和对学校的认同等六个维度,下设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科技与人文素养、身体健康、爱好特长等22项关键指标,这些标志性的文献都显示:教师在课堂中注重评价的方法与评价手段的多样化。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等。教育评价的对象是人,人素质的某些要素是很难进行量化处理的,更不可能用统一的评价指标来对待不断变化的评价对象,所以不能完全靠定量评价的手段。如何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以下是筆者近年实施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阳光”评价的体会。

一、注重评价内容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著名的多元智能学说将人的智能分为八种:语言智能、空间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智能。加德纳认为每个人拥有这些智能,但每种能力的发展程度不一样。传统的评价往往是以一元智能评价学生,忽略学生发展的其他方面,造成学生学习所得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差距。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要求评价既要体现共性又要体现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又要关心过程。评价是多角度的。

传统学生学业评价观注重教师的评价,学生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注重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评互评、师生互动评价、小组互评与对小组每个人的评价结合,将学校评价与家长评价结合。评价主体的包括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其中学生自评是评价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建构者,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可以发展学生内省智能,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方式。平时教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些评价?我认为教师可以在一节课后对学生进行评价表的填写,这样教师的工作量不大;也可以在一个单元结束后对本单元一些课堂共性的知识进行学生的自评,这样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可以立即反馈给教师,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情况查漏补缺,并能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以下就笔者在进行岭南美术出版社第一册《指偶真好玩》教学时,采用的评价方式进行分析。如表1在本课的学习中笔者采用“量规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量规表评价的内容涉及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态度、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指标5、6、7中体现)、学习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指标1、2、3体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等方面。在表中可看到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二、评价中要注意的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利用各种评价手段、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笔者以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处理好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关系

定量评价,能对认知目标进行有效的测试,可以进行较为精确的测量,但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是一种静态的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将量化评价扩大到学校教育评价的方方面面,发展到不恰当的程度。新课程理念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的过程、成长的阶段、学习的愉悦程度,主张利用描述性评价、档案评价、课堂激励评价等多种方式,提倡在学生学习中进行评价,以动态的评价替代静态的一次性评价。但这并非舍弃定量评价,对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可以定量评价进行测试,如:色彩的三原色、间色等基本知识可以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对于不能量化的部分可以采取定性的评价,如:表1中对学生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便采用描述性评价。在评价中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使两种评价方式优势互补,使他们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发挥各自的作用。

2.处理好评价主体的关系

现代的课程评价主张评价的主体的多元化原则。教师可将家长评价与学校评价结合。但教师不能过分依赖家长评价,评价的主体始终应以教师和学生为主,家长起的是监督作用。现在许多教师重视学生的评价及学生的自评、互评,这是教师对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视,但不能因此而舍弃教师的评价。因为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过高估计自己,过低评价别人,所以,学生的评价有其片面性、不完善性。因此,教学评价中的教师评价也是重要环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的地位。在美术活动中起着不可缺失的督导作用。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检查,在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无法替代或削弱。因此,评价应考虑到教师评价的内容。新的教育观点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师也不应当是直接对学生完成的内容加以评价,教师主要对学生的评价进行评价。

3.评价方法、工具要因人而异。

对学生的评价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力等情况而定。对小学一年级学生制定评价表,以学生的识字及书写文字的能力标准,以符号代替文字,如表1所示。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则可以让其用文字表述自己学习所得,如五年级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我给每位学生设置评价手册,同时为每个小组也设了记录册。学生的评价内容的主要内容如表2。

在表2中可以看到学生已经掌握和未掌握的知识,以及学生对自己的下一步要求,以便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这个评价内容可以运用于每一节课,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所反思。

新课标提倡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合作学习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能力强的学生“包干”所有的任务,致使能力弱的学生在一旁欲插手而不能;或是能力弱的学生依赖强的学生,自己乐得“袖手旁观”。新课标建议:教学评价要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学生在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进行全面评价。为了使小组成员协调好组内工作,组员能够齐心协力完成好合作的内容,针对合作学习,笔者为每个小组设置了小组手册,内容如表3,小组表格由组员轮流填写,小组内的报告员、记录员、组织者,也由组员轮流担任。通过合作任务的分工使学生学会分工、协作,同时为教师指导小组的工作提供依据。

现代社会是网络时代,一般的家庭都有网络,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都有运用电脑计算机的能力,譬如:会上网,利用网络查询资料,更有甚者已掌握一些电脑软件的应用,如: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小学杨伯爵老师教师进行了《运用博客优化五年级美术作业评价的实践研究》,形成了网络博客评價的模式(如下图),从图中可见教师利用学校网页进行学生的作业评价,将学生的作业上传到网页,可让老师、学生、家长或者游客在家浏览、留言、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既是学生作业的展示,也弥补了我们美术课堂时间不足,即教师由于时间原因不能对学生作业一一讲评的缺点,更重要的改变是:学生真正成了评价的主体,可以在网页上对自己、他人的作品自由评价。

无论用何种评价工具,教师应明确:学生的自评、互评主要不是为了分出等级,而是为了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总之,教学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评价不是教学过程的结束,而是为未来教学提供反馈的开始,也是教师今后调整、改善未来的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D].北京师范大学,2002.

[3][美]W.James Popham.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M].中国轻工出版社,2003.

[4][美]Ellen Weber.有效的学生评价[M].中国轻工出版社, 2003.

编辑 刘瑞彬

猜你喜欢

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教学评价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多元评价,不拘一格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不同评价主体视角下的教师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中职信息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评价的实效性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性“教”“学”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