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生本教育 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2019-08-13李兰燕

新课程·小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主动参与

李兰燕

摘 要:生本教育是新课改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根据,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方式和理念。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用心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构建高效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人,而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

关键词:充分先学;主动参与;教法灵活;重视积累

这个学期我校语文科组继续探索生本教育理念,誓将生本教育深入地开展下去。我有幸观摩了邹老师、陈老师、欧阳老师三位学科骨干的精彩课堂和讲座,参与了研讨与科组培训,她们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了更新,确确实实是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这三节课例来探讨一下老师基于生本理念下打造高效课堂的一些做法。

一、备好先学小研究,让学生充分先学,尽显课堂魅力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因为老师充当的是策划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所以必须在课前吃透教材,抓住文本的教学点去设计和布置前置性的先学小研究,给学生指个方向。不要小看这份小研究,它对整节课可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让学生课前就先去完成先学小研究,也就是将新知识、新任务提前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研究,把个体的想法带入课堂,从中选出最优化的学习方法,把学习变成一种主动和享受。

如在欧阳老师的《七律·长征》课上,课前老师给学生安排了这样的前置性小研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四句诗的意思,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理解的?这首詩的写作背景是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课前自学就让学生对红军长征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课内又在充分交流中提升了认识,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诗意和写作背景,而且懂得了学习诗歌的方法,也会有真切的感受和体会。正因为欧阳教师把一切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的表现才会如此出众,课堂才会如此精彩,难道这不正是生本教育课堂的魅力体现吗?

二、精心设计各环节,使学生主动参与,打造鲜活课堂

平常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喋喋不休地讲个不停,学生干巴巴地坐在那里听,简单的“一问一答”式,学生好像跟老师的步子跟得很紧,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讨论、交流”环节,也只是“蜻蜓点水”而已,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高效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用心参与为前提的,没有学生的用心参与,就不可能有好效果。

这三节课例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用心程度、参与的深度与广度,都直接影响着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欧阳老师在让学生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寒”的意思时,通过为学生讲述巧渡金沙江的故事,让学生理解了“暖”其实是一种欢快喜悦的心情。观看《飞夺泸定桥》的片段,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那浴血攀链的红军勇士令孩子们揪心不已,使学生形象逼真地理解了“寒”。邹老师在讲枝条长出的动作“抽出”时,请学生边读边做动作,体会快速有力、勃勃生机和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陈老师在讲为什么小鸟和青蛙对天有不同的看法时,请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从窗户向外看、走出教室、卷纸筒)去看天有多大。三位老师都是精心地编辑视频、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去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同时,老师给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去看、去读、去想、去说和去做,让他们围绕某一个问题在小组展开讨论、质疑、交流、体验,让他们充分地进行思考后把自己的思维表达出来,让他们放开说,并且尽可能多让学生说。学生就是这样主动地、用心地、快乐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不仅个体得到了发展,而且课堂也鲜活起来了。

三、教法灵活且多样,令学生兴趣盎然,丰富学习方法

本次教研活动中,三位教师所执教的语文课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是灵活多样的。如在检查预习的环节中,邹老师直接出示生字词,采用带拼音及去拼音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陈老师则采用边读文边识字和词语搭配的形式来巩固字词的读音和写法;欧阳老师则采用学生自学后上台分享识字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难写、易错的字,然后听写……而在其他环节的教学过程中,三位教师的方法更是层出不穷,个人分享、同桌互评、小组合作学习……,总之在遵循语文总教学流程的基础上,她们创造出了很多灵活多变的教学路子,让我顿时感觉在教学的领域里增添了许多新鲜的血液。

如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三位教师的先学小研究里都设计了类似这种模式的题:我从               (哪个词、字、句)感受到               ,由此我想到了               (另一个词、故事、诗、名言……)我的汇报完了,现在有谁来与我分享?这个环节课堂气氛很活跃,孩子们总有不同的感受与评价:“我也找到这个句子了,可我的感受与你不同……”“我也有与你相同的感受,可我找的句子不是这句……”等等。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他们不同的学习效果在课堂中碰撞,在合作、分享、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学生是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就会有成就感,自信心也会大大增强,所以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学生能不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吗?因此这样的训练真正达到了让学生“读进去,想开去”的目的,无形中也就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法,生本教育也落到了实处。

四、重视语言的积累,有效地拓展训练,深入把握文本

语言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我认为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学生必须要有语言的实践和语言的积累。这三节课例的教学过程随处可见老师重视语言积累的地方。

(一)重视课文的朗读

朗读是一种眼、耳、口、脑同时并用思维和语言的综合活动,它能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语言、记忆语言、积累语言。三节课例都有初读、精读的环节,老师们都想方设法地去引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运用指名读、同桌读、配乐读、分组读、男女读、表演读、戴头饰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增加学生接触语言的机会,使学生倍感新鲜、有趣,使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收获。

(二)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

我认为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始终应该把语言文字训练作为重点,而词句训练是语言文字中最基本的训练,是段篇章训练的基础。词句训练包括词句的理解,词句的积累,词句的运用。陈老师在《坐井观天》的课堂中就很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点,如在引读并指导读青蛙的话时,除了指导学生要读出青蛙自以为是的语气,还要求学生用“一……就……”说一句话,让学生放开思维尽情地说。陈老师及时指导学生融会贯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语言文字积累,对词句的教学不让学生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而是让他们运用知识迁移方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提高了学生运用词句的能力。

(三)重视课文的背诵

背诵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的好方法。语言学家斯培森也曾经说过:“学习语言需要背诵,常常背诵才能使所学的词语、句子在记忆里生根。”在欧阳老师的《七律·长征》课上,她不仅做到了精讲多练,挤出时间指导学生背诵,而且播放音乐、视频,用激情感染学生,激起学生背诵的兴趣后与生同背、生生赛背。因为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黄金阶段,教师就要趁着学生的记忆好,在他们的小脑袋里装点诗文佳作,并为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做好一定的铺垫,有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四)重视教给积累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不强,对于字词句的感觉也相对迟钝,往往是囫囵吞枣,良莠不分,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教给他们方法。我认为先要让学生知道要积累的内容,如在邹老师《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课堂上,在品读的时候,邹老师刻意地把一些好词好句归纳出来:“抽出”这个描写树木动作的词语用得多好啊(让学生带动作去理解);AABB式的词语用得特别多,你能说几个吗;“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这个句子描写的景色多美等。诸如此类的导语,就很自然地把学生导向积累,不仅使他们知道该积累什么内容,还加强了他们对字词句的敏感性。其次还得注重积累的内化,如陈老师的《坐井观天》一文中,她设计了让学生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陈老师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留白,为学生提供说话写话、再创造的情境。这样就自然而然地使学生对积累的内容进行了内化,从而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想要更加深入地把握文本,有效的拓展训练也是一种重要的途径。三节课例不仅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能或多或少体现适时的拓展训练,而且在每节课结束前,教师都会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我觉得这一点也是非常值得我去效仿的,因为拓展训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提升,更是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如邹老师在学完课文后给学生拓展了一篇与《美丽的小兴安岭》的结构和写作顺序、方法基本一样的《美丽的校园》,她在延伸过程中引导学生去阅读、去探索,使学生在比较、引申、拓展过程中开拓思维的空间,由课内到课外,提高阅读质量,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从而保证了课堂的高效。

总之,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深深感受了生本教育理念对心灵的撞击,也真切地明白了:作为一名生本高效课堂的实施者,我们应该用心投身于它的发展之中,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去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继续探讨适合生本教育课堂的有效方法,将生本教育更加深入地开展下去,让孩子们在简单、愉悦的課堂环境中学习,努力打造精彩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王芳.把生本教育理念引入小学作文教学[J].当代教研论丛,2016(1).

[2]陈慧敏.注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本教育[J].吉林教育,2015(28).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主动参与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浅析如何上好初中数学课
例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坚持能力考查立意,培育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