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如何建立和使用错题本

2019-08-13付萍田玉龙

新课程·小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事半功倍错题本学习效率

付萍 田玉龙

摘 要: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好多数学题目老师不止一次地讲过,自己也做过好几遍了,但是,在考试的时候还是做错了。究其原因,很多学生都说虽然当时会了,也做对了,但由于没有及时复习,考试的时候恰好暴露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漏洞。错题本正好可以弥补学生学习中没有理解掌握的知识,它可以让学生把没有学会的知识进行理解归类和整理,是一种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质量、夯实学习基础、创造优秀成绩的重要手段。建立好的错题本,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漏洞;学习效率;错题本;事半功倍

很多学生对错题本没有足够的重视,他们认为“错题本”就叫“纠错本”“改错本”“错题集”,实际是他们对错题本的片面理解,是对“错题本”理解有误区。那么错题本到底有哪些作用呢?

一、错题本的作用

1.错题本能对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汇总

如:

这一题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郭××同学做错了这一题,他是这样订正的:长方形的长10厘米、宽6厘米的硬纸板上剪成半径是1厘米的小圆片,我没有仔细审题,直接求出了长方形的面积,剪成半径是1厘米的小圆,直径就是2厘米,先沿着长剪10÷2=5(个),沿着宽剪6÷2=3(個),5×3=15(个),最多能剪15个。像这一类的题目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当求可以剪多少个正方形、长方形时,要看所剪的图形的边长是不是大图形的边长的倍数,如果是就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大图形的面积除以小图形的面积,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第二种所剪图形的边长不是大图形的边长,就要按上边所说的方法,分别沿长可以剪多少个,沿宽剪多少个,然后相乘,就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如果是剪小圆,只有一种方法,就是上边展示的那一种方法。我比较粗心大意,下次一定仔细审题!他把这一类的题目重新梳理和汇总,知识点掌握得更牢固,收获很大。

2.错题本能改正学生马虎的坏习惯,从而减少错题的出现

如:

我班朱××同学是一位特别粗心的孩子,平时上课回答问题总是很积极,但是做题总是粗心、不够完整。下面是她整理的错题本:这一题有两种方法,但是无论哪一种,都要求出大圆的半径和小圆的直径。

小圆的直径:10÷2=5(米)

大圆的直径:5+1=6(米)

第一种方法:

小圆的面积:3.14×52=3.14×25=78.5(m2),原来错误的原因是太粗心,写成了3.14×52=3.14×10=34.1(m2)。

大圆的面积:3.14×62=3.14×36=113.04(m2)

大圆的面积减小圆的面积:113.04-78.5=34.54(m2)

第二种方法:

3.14×(62-52)=3.14×11=34.54(m2)

我太粗心了,我一定要改掉粗心的毛病,但是我惊喜地发现,自从用了错题本,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

二、错题本的内容

老师上课布置的作业,基础训练、试卷的错题都可以,是常见错题,除此之外还有易错题、重点题、典型题、难点题、变式题等。

1.易错题,一些问题很简单却很容易失分的题目

例如:一本书168页,明明第一天看了66页,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了18页。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66+18=84(页)

168-84=84(页)

错因分析:受干扰条件“168”影响,没看完所求问题是什么。应告诉学生,有些题的条件是没有实际用处的(干扰条件),应充分理解题意后再列式。

解题思路点拨:孩子年龄小,容易受外在条件的干扰,做题时可以先仔细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联系,再列出正确的算式。

正确解题过程:

第二天:66+18=84(页)

两天一共:66+84=150(页)

2.难点题,小学生由于思维受到限制,对题目中隐含的条件挖掘不足

例如:一张圆形桌子能坐10个人,小雪生日聚会那天,想跟好朋友小红一起坐,并且想让小红坐在自己的右边,共有几种不同的坐法。(不考虑其他人的坐法)

10-2=8(次)

8+1=9(种)

错误原因分析:

这道题学生是按照正常的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来思考的。用总个数-覆盖个数=平移的总次数,平移的次数+1=得到几种不同的和。这道题是一个封闭图形,学生对总个数的理解不清,从而平移的次数也就错了,当然就不能正确求出几种不同的坐法。

解题思路点拨:

一张圆形桌子共有10个座位,座位是首尾连接的,当平移到第9、第10两个座位时,还可以继续平移到第10、第1个座位。总个数应该认为是10+1,而不是10,如果是3个人的坐法,总个数应是10+2,4个人的坐法,总个数应是10+3,其实1~10个座位,小玲每坐一个座位就是一种坐法,不管是几个人连坐,结果始终是10种。

正确解题过程:

10+1-2=9(次)

9+1=10(种)

3.典型题,题目中有特殊的关系,可以用特定的步骤和方法来解答的题目

如:归一问题、归总问题、和差问题、和倍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植树问题、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等。要先找准题目属于哪一类典型的题目,然后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来解答。

例如:已知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68千米,一辆客车从甲地每小时行75千米,同时一辆货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61千米,问两车几小时以后相遇?

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

68÷(75+61)=0.5(时)

4.重点题,值得重点记录的题目

如:一种商品原价是200元,第一次降价10%后,第二次又降价10%,第二次降价后多少元?

第一次降价10%后,按1-10%=90%出售的,第二次又降价10%,是在第一次降价的基础上降价10%,两次的“基数”不同,也就是单位“1”不同。应该是200×(1-10%)×(1-10%)=162(元),让学生容易迷惑。

5.变式题,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例如:每套衣服用布2.2米,50米布最多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

50÷2.2≈23(套)

错误分析:该题在求套数取近似值时,许多同学往往根据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而不考虑实际生活情况,得23套。而实际生活中在做完22套后,剩下的16米并不够按规格做一套衣服。

正确列式:

55÷2.2≈22(套)

思路点拨:做这种题,要理论联系实际,做22套剩下16米,不能按要求做一套时,就要用去尾法,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例如:每个油壶可装3千克油,装40千克油需准备多少个这样的油壶?

40÷3=13(个)……1(千克)≈13(个)

错误分析:

许多同学往往根据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没有考虑它的实际情况,我们要用进一法,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要节约不能浪费。

三、错题本的建立

1.直接抄在错题本上

错题本不是直接抄上错题就可以,要标注好“错因”,并要及時进行反思。一方面便于查找,另一方面便于归纳总结。常见的错因包括:概念错误、审题错误、思路错误、理解错误、运算错误等。

很多的学生也在用错题本,但是感觉错题本没有什么效果,根本的原因就在这一步。那些没有感觉到错题本效果的学生,一般都没有做反思总结,错题本上只有题目和答案。这样的话,自己在用错题本去复习的时候,还是不知道这个题目考查的什么,当时为什么错了,这个题目又该怎么去想。

只有分析清楚这个题目到底考查哪些知识点,自己是怎么想的,在哪儿错了,又该去怎么想,这样在复习的时候,才可以不断地强化这些东西。自己下一次再遇到同类题目就可以快速正确地解答出来了。

2.直接粘贴在错题本上

如果题目比较长,抄题目比较浪费时间,大家可以将试卷上的题目给剪下来,直接粘贴在错题本上。这样的话,可以省时省力。

粘贴上错题以后,还要适当添加警示语,可以由学生自行完成,警示语可以提示要注意什么,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标出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也可以改变题目的条件,把已知变未知的条件等等,这些看似在给别人提建议,实则是在给自己理清解题的思路,还能在头脑中形成以不变应万变的解题能力。

错题本看起来简单,但真正用起来是要花费相当的心思和精力才会有效果的。

整理错题本只是一个环节,最重要的是利用好错题本,只要有时间就把错题本拿出来翻一翻,保证自己错题本上的东西在考试之前都能理解透彻。还一定要坚持直至成为习惯,这一点最关键,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实现错题本的价值,使错题本真正成为学生制胜的“法宝”。

四、错题本的使用

1.间隔性地复习,并能独立重做错题

之所以会出错,主要是因为知识点不扎实,所以对待错误要经常“见面”,就像“1+1=2”的问题,即使是梦中也不会出错。

根据遗忘规律,刚开始建立错题本时,要让学生独立地重做错题,慢慢地时间跨度可以适当拉长,这样既可以防止短时间记忆,也可以考查学生对老师以前讲解的知识是否真正理解了。

2.相互交换错题本,生生共同进步

同学间互相交换“错题本”,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启发,在“错题”中淘“金”,以便共同提高。每个同学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一样,对错误问题的分析总结的就不一样,相互借阅,就会1+1>2,生生间就会双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贵在坚持,持之以恒才能见效

贵在坚持,就是要求持之以恒地坚持建立错题本,只有长期坚持做错题本,才能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对掌握不牢固的知识重新加深印象,见得多了,自然就熟了。最重要的是贵在坚持,这一点最关键,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实现错题本的价值。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事半功倍错题本学习效率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多媒体学习效率分析研究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论小学语文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