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2019-08-13王文军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摘  要:数学属于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以运算为主,对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除讲授理论知识之外,还需培养学生的各项品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165-01

针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而言,计算教学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学生通过学习计算知识掌握计算技能来解决数学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际,针对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作浅议,并制定一些科学恰当的策略。

1   营造适宜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由于知识较为抽象,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相对较高,不少教师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忽视他们的自主学习,没有给予适当的独立思考空间,以至于学习能力难以提升,更是影响核心素养的形成。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应当精心营造适宜的教学情境,灵活运用语言、图片、视频或动画等手段,渲染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使其自主探索和学习新知识,推动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中,讲到“加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出示小丑气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初步感知把3个红汽球和1个蓝气球放到一起过程,使其独立思考后相互交流体会与感受,让他们知道就是两种气球合起来的意思。接着,引导学生将抽象出来的红、蓝气球分别用数字3和1来表示,要想将两个数合起来,需用到“+”,让他们独立思考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引出“=”,且板书4。如此,利用情境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概念,自主质疑:结果需要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不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还使其明白加法就在身边。

2   运用小组合作模式,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对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来说,部分知识难度角度,学生仅靠个人难以理解,或很难完成学习任务,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自信,这就需要用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的计算教学中,应将班内学生科学合理的划分成多个小组,组织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先独立思考,再共同研究和分析问题,最终发挥集体的力量解决数学难题,培养团队精神。不过教师在分组时要坚持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确保各个小组竞争力平衡。

例如,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中,讲授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环节,教师在课件中出示一副公交巴士图,带领学生复习连加和连堿,要求他们先说出运算顺序,再列竖式计算。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呈现主题图,搭配语言:现在巴士走到学校门口的那个站,仔细看,你们获得哪些数?让他们了解信息小组交流,总结:车上原有67人,下去25人,又上来28人,现在有多少人?设疑: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小组交流、汇报演板,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小组之间比较哪种算法更科学合理,派遣代表发言,使学生初步理解被减数和减数不能交换位置。

3   提供动手操作机会,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特征,小学数学计算知识同样如此,有时仅靠动脑思考和动口交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进行动手操作,在实践中理解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知识内容,尽量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将理论知识变得具体化、直观化,使其亲身体验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既有助于他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计算技能,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与核心素养的理念不谋而合。

比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过程中,教师展示操场篮球场图片,揭示课题:它的面积如何求?要求学生在小组内拿出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得出面积6平方厘米,让他们观察摆小正方形的个数和长方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接着,引导学生猜想:是不是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是否适合所有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组织他们动手操作,在小组合作中用准备好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在操作中记录长、宽和面积。完成后学生汇报结果,使他们结合动手拼摆和填写表格研究规律,发现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   结合实际生活现象,促使学生运用知识

数学又是一门生活化学科,教材中拥有大量的生活化现象,生活中同样存在的不少数学现象,学习数学知识目的又是为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以,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需善于结合实际生活现象设置计算题目,引领学生将所学的计算知识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其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提升他们的应用意识和能力,从而形成可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在这里,以《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为例,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教材95页中插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可以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设置问题:一个西瓜被平均切成8块,弟弟吃一块是1/8,哥哥吃两块是2/8,那么一共吃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哥哥比弟弟多吃几分之几?西瓜还剩几分之几?带领他们初步练习分数加减法。当讲授完知识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置问题:小明放学回家帮妈妈买菜,超市中的猪肉价格16元1公斤,买3/4公斤需要花多钱?这样通过买菜的场景设置练习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十分贴近,让他们积极作答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知识运用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5   结语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实践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是刻不容缓,教师应当结合他们的身心特点和年龄特征有的放矢的制定教学策略,不断优化和更新教学模式与方法,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杨俊.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第一学段计算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8(33):41-42.

[2] 王翠红.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8(22):54-55.

[3] 段利力.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0):151-152.

作者简介:王文军(1984-),男,汉族,甘肃秦安,大专,一级教师,小学数学。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