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德育生活化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2019-08-13马向东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生活化德育措施

马向东

摘  要:现代教育学者提出了“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它紧密联系道德知识,为学校德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德育生活化理念的规范下,德育生活化势必成为学校德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德育教育现状来說,德育异化现象突出,向实践教学到现实需求已经成为教育者奋斗的目标,学校德育生活化是指以生活化为基石,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主,通过实践,实现人对现有生活超越的德育模式。本文以素质教育基础阶段实现德育生活化为起点,对目前学校德育生活化的现状及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解决策略。

关键词:生活化  德育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124-01

1   学校德育生活化教学现状梳理

现行阶段,国家更加重视学生的德育发展,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德育生活化已初具规模。学校和家长非常重视德育生活化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学校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为德育生活化实施构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学校教师在德育课堂中不断探索德育教育的新的教育策略,将德育生活化教学落实到实处并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使德育教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日常行为,在道德规范中生活,在生活中规范道德。虽然德育生活化在学校常规教学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2   学校德育生活化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德育生活化概念界定不清

虽然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了初步的实施细则,但对德育生活化教学仍然存在盲区,德育生活化是什么?德育生活化需要如何展开?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也没有达成一定的共识。有的人认为德育生活化是一种教育方式,对于德育生活化得认识停留在表象和描述性阶段。学校在德育生活化教学中也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纲要和界定范围。首先,德育生活化离不开现实生活,必须以生活为基石,从生活的点滴出发,在生活中接受德育培养。其次,德育生活化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是人在生活实际中的道德实践和规范。

2.2 德育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占据重要部分。但是小学德育的内容层次化意识较为严重,从学生的品德发展的规律看出,学生的品德发展也是具有阶段性的,在不同阶段学生的品德发展也具有着很多差异。因而,德育教育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切实有效地确立符合学段的教育内容,而不是脱离生活实际。从而保证德育教育内容的有效发展、深度和广度逐步加深。但遗憾的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德育内容却恰恰忽视学生品德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教学内容制是单向地培养,而没有根据学生的学龄阶段有效地开展德育教学,这样就导致脱离学生的实际,忽视个性差异的德育教学,违背了学生发展的正常途径,德语教学如同被抽去了教学的根基一般,变成了生硬的教学内容和学生难以接受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真正乐于接受的方式和教学内容没有很好地展开。

2.3 德育培养忽略学生的主体发展地位

在德育生活化教学策略上,语言式强化仍然占据主要位置,班级管理中教师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久而久之,学学德育工作开展缓慢,只看重学生的接受效果,忽视学生在道德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以相同的道德标准量化学生的发展。德育教育忽视学生对真善美的本真追求。在被动的教育模式下接受书本的知识。很多时候,学校围绕德育生活化开展的活动过于单一。归根结底,徒有教师的课堂教学而无学生的亲身实践环节。学生的德语学习只是被动的参与和教条式的接受。完全没有受教育者的领悟、反思、自省的内化过程,所以说,德育生活化也就不可能真正付诸于日常教学中。

3   学校德育生活化教学建议

3.1 得与教学应回归生活本真

生活化的德育教学应回到生活当中,但它不全是完全依靠生活来引导学生的发展,而是通过身边的生活实例要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启迪学生如何去辨别、去反省自己,它是对现实生活领悟能力的一种深度回归,是一种知错就改的自我意识洗礼。这种回归生活本身也意味着一种道德态度和生活态度的再次升华,在生活化的德育教学过程中,是长久性影响的情感震撼,应重视对改造生活的意义思索;它唤醒学生对生活真实的、现实的主体性追求,展开学生的内在精神性过渡。触及他们内心道德的自我问题,对学生触及内心深处内心的真实所需,形成自我的道德理想与现实生活的张力,是学生思想的解放过程。从生活的本真出发,培养学生自主的道德意识,更是德育在其理应坚守的精神阵地。

3.2 德育教育应重视榜样教育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可以看得出,一个人的德行修养离不开身边人的传播和影响,有道德的生活重在对生活的规范和反思,一切行为习惯源于生活又引导生活。德育生活化是学生真正地借助于主观能动性改变自我的过程。德育生活化的教学是学生在对身边的榜样进行再次发掘并灵活运用于自身生活情境中的道德熏陶。所以,学校德育生活化是学生潜移默化的过程,来助推学生发现自身不足并借助于优秀人物的品质加以改正,从而激发学生人生发展的更高向往和积极探索。也只有在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当中,教育对象才会在自身主观能动性下形成“乐取于人以为善”的生活态度去反思自我、突破自我和改观自我。

3.3 德育教育应规范律己,做到知行统一

“道德的基本要求就是纪律精神”。因为 “通过纪律这种无形的手段,我们可以学会对欲望进行克制,没有这种控制,人类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足以可见纪律对于学生德育发展的重要性。在学生德育培养中通过纪律约束可以提高学生的遵守和服从意识,所以,学校要重视纪律规范来引导和启迪学生。要落实纪律教育的有效性教学活动,就必须要在德育教育中充分灌输纪律教育。同时,德育生活化是构建师生融洽环境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仍需规范好学生的一言一行,这样才能做到德育和生活的统一。

猜你喜欢

生活化德育措施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