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诗词大会》探讨初中诗词教学的升格之道
2019-08-13胡秋梅
胡秋梅
摘 要:《中国诗词大会》给初中语文的诗词教学带来了新的升格方式的借鉴:(1)情感代入,吟诵成风;(2)故事引入,典故激趣;(3)锤炼字句,品味甄别。
关键词:吟诵 情感代入 典故激趣 锤炼字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091-01
近些年,中国文化教育类节目百花齐放。前有《朗读者》《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珠玉在前,后有《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望其项背。而其中尤以《中国诗词大会》最火爆,它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目标,以中小学课本为主,以忠孝仁义爱国为圭臬,带领我们在中华传统诗词中领略华夏文明之美,实为文化的一场饕餮盛宴。而它以飞花令、百人团等令人耳目一新的形式竞技,用专家评析、个人开场白等方式营造氛围,无不给观众的视听以知识的补充和美的陶冶。
以上种种,给我们中学课堂中的诗词教学,带来了新的升格的方式的借鉴。
升格之一:情感代入,吟诵成风
《中国诗词大会》的每期节目伊始,现场或配乐吟诵开场诗,如《山居秋暝》、《将进酒》等,或在诗词诞生地现场吟诵古诗词中的名句,主持人董卿和4位点评嘉宾及现场选手也都以个人喜爱的名句诵读出来作为开场白。在第二季某期节目中,某位选手作答“毛泽东词‘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是指什么?A、为之倾倒 B、舍生取义 C、屈身于人”一题时,大屏幕上出现了毛主席雄健豪迈的书法作品《沁园春·雪》,主持人示意选手可以诵读几句,引爆了全场齐诵“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一云集响应的时刻。大家以铿锵有力的声音,把主席的这首诗词中的排山倒海、力拔山兮的磅礴气势表现了出来。
反观初中生,他们情感内敛,羞于通过诵读来表现诗词表达的感情,课堂上的诵读几乎只是形而上的走过场,缺乏情感投入,因而学生对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并未很好地体会到。以八年级下册的陆游的《诉衷情》诵读为例,教师可以用三个层次进行点拨引导。第一,适当介绍陆游的生平,他是一个南宋爱国词人,曾短暂带兵上前线抗金,而南宋偏安一隅的弱势背景也应提及。这一层次的补充,为引导学生体会一个堂堂七尺男儿因壮志难酬而泪流满面的强烈情感埋下伏笔。否则,学生只知道男儿有泪不轻弹,不太能理解为什么年迈的陆游为什么会老泪纵横。第二,让学生情感代入,把自己想象成古代的陆游,体会他那种白发苍苍不能再驰骋疆场的无奈之情,这可能会更能调动学生的共鸣。第三,学生与教师齐诵全词,并且各自说说是哪个句子或者哪个词语感动了自己。这个方式,对学生的爱国情感熏陶,是较有力的。
升格之二:故事引入,典故激趣
在某期节目中,说到宋之问的《渡汉江》中的一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康震教授是这么点评的:“唐人很重才,不因人废言,也不因人废诗。宋之问这个人是有问题的,他攀附权贵、没骨气又怕死。朝廷把他贬到南方,他自己又偷偷跑回来。这首《渡汉江》就是他偷偷跑回来写的。这诗中的怯,是有怕的,怕被人发现……虽然如此,但是宋之问的确是个大才子。老太太武则天举办诗的盛会,有个叫东方虬的立即写了个诗,武则天说写得好,赏了个锦袍给他。过了一会儿,宋之问也写了个诗,武则天一看,比东方虬的好,宋之问立马把锦袍从东方虬身上扒下来披在身上。他写诗就是这么拼,才华就是这么拼出来的。”点评嘉宾将典故引入,娓娓道来,激发了全场观众的好奇心与赏诗的兴趣,对诗句的体悟也更加深刻而准确。
如果在初中的古典诗词教学之中,用讲故事的方式去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是不无裨益的。例如,在讲授白居易的《观刈麦》之前,可以从《顾况戏白居易》这个小故事导入。白居易刚参加科举考试时名气还不大,他把写的诗送给顾况看。顾况看到他的名字就开玩笑说:“长安物贵,居大不易”。意思是长安城里物价高昂,在这里住下很不容易。等顾况读到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就说有这样好的诗句,在长安住下很容易。由这个有趣的小故事可以引入:那么白居易的这首《观刈麦》能让他在长安城站稳脚跟吗?那么,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就个个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要帮白居易找出这首《观刈麦》中的亮点,这样一来,自然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鉴赏诗歌的兴趣,上课的效果也大大地提升了。
升格之三:锤炼字句,品味甄别
《中国诗词大会》的王立群教授在点评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时说,这一句脱胎于曹植《赠白马王彪》的“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但是它比曹植的诗写得更精练,更脍炙人口。蒙曼老师说,诗词的教学不是简单的记诵,而是体会诗中之美,产生爱惜美的欲望。而通过重点字的锤炼,在品味之中甄别它与众不同之意,能帮助学生获得较深的审美体验。
例如:讲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时,应替换“望”、“看”等字,从中品味出“见”的言外之意:闲适恬淡;讲解“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时,可把“子规”替换为“大雁”,通过比较,体会出“子规”对诗歌情感氛围的渲染作用:利用望帝啼鹃的典故,渲染遭到贬官的悲伤和同友人离别的不舍与伤感。总之,在比较之中,诗句中蕴含的情感就能较好的捕捉到、体会出。
综上所述,《中国诗词大会》在诗词教学上的启发,绝不止以上三点。而诗词就是我们涵养民族气质、孕育民族品格、培育民族精神、展现民族风貌的重要媒介。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通過对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展示,用以滋养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另外,还有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诗画结合。康震教授在节目中利用画画或者沙画师用图案给比赛者线索得到答案,这样的方式,也可以成为我们对诗人诗作了解体悟的一个很好的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