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古代诗歌教学的三个维度

2019-08-13于秀娟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苏轼维度诗人

于秀娟

摘  要:本文从古代诗歌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出发,归纳出了古代诗歌教学的三个维度。旨在为学生提供赏析诗歌的根本方法,并引导学生较为直观地体会古代诗歌博大精深的内涵及丰富的情感。

关键词:“深”  “广”  “厚”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090-01

古诗词既能提高学生的对传统文化欣赏水准,又能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在我们现行高中使用的新教材中就特别重视对诗歌本身和其背后的文化现象的解构,尤其是对选修课文的选择上。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制的教材为例,必修课文中收录了历朝历代优秀的诗歌以外,选修课本中更是有益的补充,这些都足以证明教材对古代诗歌和古代文化的重视。然而,古代诗歌教学的难点往往集中在对诗歌的理解上,在有限的阅读量和积累程度的前提下,学生很难理解诗人在诗歌中所要表达的真实感受,进而导致无法理解诗词歌赋中的精妙用词。不解决这一问题,任老师的分析多么精彩,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隔靴搔痒,不得要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三个“度”,笔者的结合自身的语文一线教学经验,归纳如下:

1   “深”

在古代诗歌教学日常的教学中,老师经常把古诗中的某一个字词或者某一句展开特定分析,反复强调这是考试重点,却不分析诗歌的整体或者创作背景。这样的教学,恰恰让诗歌教学成为了单个字句的赏读,体现不出教学的深度。教学过程中必须把诗歌看成一个有机整体,即“起承转合”。“起”就是开篇;“承”就是承接;“转”就是转折特别是诗歌意境的转换;“合”就是突出主题,也是诗人感情思想抒發的关键点。以杜甫著名的诗歌,已经入选语文课本的《登高》为例,这首诗的开篇连续运用多个意象或者说是多个意象的叠加运用,在学生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多彩的秋景图,奠定了全诗低沉的基调。所以,要品味字句,必须将全诗当成一个整体来看,而在一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往往会有变化,有了变化诗歌方有了深度。要真正表现出教学的深度,还必须关注诗歌中情感的起伏。

2   “广”

“在一个贫瘠的年代里,诗人何为?”它最先是由19世纪荷尔德林在《面包和酒》这首哀歌中发出的。诗人,不会脱离属于他那个时代而独立存在,他创作的诗歌与其生活年代特质、诗人的禀赋气质都密切相关。所以,教师解析一首诗或者一首词,仅局限于诗歌内容的本身是不行的,这就需要教师课后去有意增加诗歌的广度,即“知人论世”。如宋代文人王安石的《梅花》的写作背景,如果学生不了解王安石当锐意变法及变法失败的惨痛经历,是很难理解这首诗内涵的,这首诗充全可以看作是改单家王安石的自我写照,“梅”顶风冒雪恣意开放就是他本身的精神写照,梅花的这种不惧打击的精神,是作者锐意改革的真实写照。再如,豪放的苏轼,在中国古代文学和词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如果学生从最一开始的认知作者就是这一流派的代表,就极易造成单一印象,其实苏轼也是写过婉约词,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举例引导的方式来有效讲解。教师要领着学生深入学习诗人所处的年代时期,进一步理解诗词创作的背景。上面例子中的两首诗,就是结合诗人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磨砺,客观真实地反映诗人的真情实感。诗歌的教学可以安排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拓展诗歌的广度。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就可以与教授的《记承天寺夜游》进行有效比较,学生就会品读出同一个作者不同时期写下的“月”会如此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别。接下来还可以引入了苏轼晚年的作品《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将苏轼整个一生与“月”的描写画上等号,对照苏轼的一生,才会让学生真正接触到了诗歌的情感。

3   “厚”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诗歌中的情感,这是诗歌教学的终极目标。诗歌厚度体现出来的就是翻译,这里当然不是简单的翻译字句,而是读写的综合体现,我们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使翻译联系起阅读与写作。首先,可以比较名家的不同翻译,让学生可以从中找到诗歌的主要形象,初步体会其中的情感。其次,也可以联系一些内容相关的现代诗,比较其中的意象与情感,摸索一些诗歌传达情感的方法。例如,杜甫的《春望》就可以与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放在一起,就会发现诗人处境及情感的表达方式相似处极多;白居易的《忆江南》与郑愁予的《错误》放在一起比较,同样会发现两者在创设情境上同样有许多处可以相通。古代诗歌的意境在现代诗歌中得以延伸,而现代诗歌亦让学生感受了古诗的魅力。还有就是要让学生自我翻译了,当然这里的翻译并非是简单将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而应当体现出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如李清照的《一剪梅》可以翻译成“荷残香消冰冷的竹席,显现着秋凉,轻脫下薄纱,泛小舟一叶独自,舟中凝天仰望,云舒卷,谁有书信寄给我?排成人字南归的雁群,我一个人在亭楼。花,飘零,水,飘流,一样的相思,泛起两样闲愁,这相思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韦庄的名篇《普萨蛮》翻译成“世间人人都夸赞江南风光好,游人的一生只应在江南老去。春天的江水碧蓝,酒垆边卖酒的女子眉目顾盼,撩袖露出白如霜雪的手腕。如果不到年老就离开江南回到故乡,那么对江南的思念会愁断肠。”王维著名诗篇的《积雨辋川庄作》翻译成“下雨日久,林中湿润,炊烟缓慢升起。烧好的粗茶淡饭是送给村东耕耘的人。广阔平坦的水田上行白鹭掠空而飞;夏日幽静清京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婉转。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在松下吃着素食,和露折葵不荤腥。我已和村里的那些人相处的很随便,没有什么隔阂;恐怕连海鸡也不会猜疑我了?”

4   结语

上述的“深”、“广”、“厚”三个维度,不能涵盖古代诗歌教学的全部内容。学生要真正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和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有着密切而直接的关系。但是通过这三个维度有效拓展,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始触及诗歌的精髓,为他们今后的诗词积累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猜你喜欢

苏轼维度诗人
从善如流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晒娃还要看诗人
诗人猫
光的维度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诗人与花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