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发展的思考

2019-08-13赵楠苏鹏程龙丁华成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移动互联应用型本科

赵楠 苏鹏 程龙 丁华成

摘  要:移动互联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在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教育体系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变革式的创新和发展,特别是4G的普及和5G的出现,促使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转变。本文对应用型本科在移动互联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移动互联  发展变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062-01

1   引言

当前,移动互联技术快速变革,每一个拥有移动终端的人不仅仅能接受信息,还能传播和发送信息,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个人对信息的内容需求和获取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基于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目前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讲课的内容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对学生的兴趣点和知识需求的挖掘较为忽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个性化知识的获取更为容易,当代青年大学生也更乐于通过移动终端获取知识。移动互联对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教育体系的改革,能有效促进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的提高。

2   现状分析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快速变革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当代大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获取资讯,促使应用型本科加快在教育改革领域进行探索。现如今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移动互联进行人才培养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人才培养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还需进一步改革。

2.1 师资力量不足

部分应用型本科存在名望较低、资金短缺等实际情况,导致师资力量不足、教师质量短板突出、教师学习时间较少、实践经历不能达到移动互联发展要求等问题。由于学校的各方面条件不佳,导致优秀人才资源难以获取、人才流失严重、人才保留率过低。

2.2 课程设置没有结合实际情况

校课程设置没有与移动互联接轨,导致有关移动互联的合作无法完全落到实处,效果较差。教材编写、课程体系建设滞后,时效性较差,难以满足移动互联背景下人才培养需要。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人才市场供需的变化,学生们随着教师的传统学习路径摸索,无法实现学习与移动互联技术有效结合,导致学生对移动互联相关技术的实践能力不能满足移动互联的发展需要。

2.3 实践没有与时代相适应

实践案例过于落后,并没有强调实用性。举例来说,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营销软件的操作实践主要是以传统实体背景开展模拟操作。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变化,仿真软件的内容难以跟上移动互联背景下相关企业的发展需求。虽然某些应用型本科设置了一些课外实习的课程,但是有些实习任务和课程流于形式,不能达到移动互联背景下人才培养的要求。

3   发展方向

3.1 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要加强对教学团队的专业指导和规划,提高移动互联网的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虽然一些年轻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较为全面的专业基础,但他们尚未接受过正规的教师技能培训,授课方式和技巧有些欠缺,对移动互联的运用和实践较少,没有充分的教学实践经验,掌握与移动互联网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方法并不好。其次,通过移动互联平台加强教师队伍素质与能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教学条件的改善、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良性发展,都离不开高校移动互联平台的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建立教师移动互联网学习平台,帮助教师做好专业指导和规划。以上海电机学院为例,上海电机学院成立专门的教师培训中心,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构建网上平台,教师可以在不受时空限制的情况下进行在线学习,提高个人能力和教学水平。

3.2 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应用型本科在移动互联背景下课程的设置上要与市场需要、社会需求为主导,要顺应当前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必须充分体现实用性。应用型本科教育规划的重点是课程体系建设,在移动互联的背景下课程体系要注重与实践紧密结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结合当前移动互联的发展状况,高校应当做好课程设置,促进移动互联相关的人才提高实践能力。应用型本科在课程教学和考核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灵活运用微信、超星尔雅等移动平台进行教学和考核。4G的普及和5G的出现,使得远程教学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们可以利用移动互联平台面对面和海外教师进行交流学习进而进一步提高课程质量与学习效能。同时,教师们可以在移动互联平台上获取优质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以便为本校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成果。应用型本科可以利用大数据等移动互联技术,获取相关的课程和学生信息,综合数据进行分析,为未来的课程改革提供信息支撑。

3.3 提高学校的实践性

应用型院校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强调实用性。在教学和实习的各个环节中,既要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又要体现出实践性、专业性、职业性的特点,突出应用型本科在学生教育中所运用的移动互联技术和理念。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特征,改变本科实踐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教育的现状。减少验证等理论课程的课时数,充分利用好移动互联网技术,增加认识实习、实训实习、工学结合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水平。应用型本科要利用好多种途径,协调各方资源,使实验实习设备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建立校外实习机构,满足应用型本科生在移动互联社会实践的需求。应用型本科应进一步扩大实践教学规模,确保实用教学资金满足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需求。要加强高层次的设计和政策支持,通过相关政策吸引高级教师指导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中,有必要根据移动互联网的现实状况和背景选择教材,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激发兴趣,在实践与实验中成长。实验内容与移动互联网相互联系,并通过应用型高校间的合作,聘请国内外专家利用移动互联技术进行指导实习实训,有效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耿裕清,吴泗宗.民族旅游服务质量满意度与重要性评测与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6(3):171-172.

[2] 耿裕清,吴泗宗.民族地区旅游景区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5(12):161-162.

作者简介:赵楠,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移动互联应用型本科
新西兰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初探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