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善大学课堂教学过程的思考与探索

2019-08-13于雅雯魏敬周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大学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改革

于雅雯 魏敬周

摘  要:对于大学课堂的教学改革而言,需要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为主” 的课堂情况进一步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主、关注教学意义的课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学生对教学的看法,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的运用,最终达到“讲听学用”的完美融合。

关键词:大学课堂  教学改革  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055-02

在大学本科教育中,各种教学理念层出不穷,但实施效果和预期效果差距较大,导致现代大学课堂依然以传统的“讲学听用”作为主导。具体来说,主要包括“讲的好,听得懂;学得会,用的了”四个方面,而统筹“讲听学用”四个方面的核心在于合理的分数评价机制设计,因此,大学课堂的改善不是单一因素的改善,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调整,把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为主”进一步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主、关注教学意义的课堂”。

当今社会,在大学教育中出现了各种理念:“云课堂、智慧课堂、反转课堂”等各种理念层出不穷,但是这些理念执行的结果却差强人意,而其执行过程往往被人忽视,因此,本文的研究聚焦到传统课堂教学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冰冷的软件操作永远无法取代课堂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因此,好的大学课堂教育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客观存在教育成本过高、教学条件苛刻的特点,其大范围推广存在较多的困难,这也导致多数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推广效果和预期效果差异很大,这也使得现代大学课堂依然以传统的“讲学听用”作为主导。

在日常的大学本科教学过程中,课程改革方案时时更新,教学大纲常变常新,在更新的过程中,都较为明确的叙述了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但是课程改革效果、课堂实践效果却不尽理想,难以达到各类方案中所明确的各类目标,这种现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善,是本文所要探索的主要內容。

1   大学课堂教学现状和问题分析

从教学实践来看,我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课程建设中的课程理念较为狭隘片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看得见的有形材料,比如以目标、计划、大纲等形式表现的课堂内容,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动态的主体,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会因时间、地点、态度等因素而发生动态变化。

事实上,大学课堂不仅包括静态的教材、大纲、计划等内容,还包括老师和学生对教材、教具、现代教学手段的熟练运用等动态内容,对于一节完整的大学课堂来说,静态内容能够提供的是原材料,而课堂效果的好坏根本上取决于动态教学内容的发挥和展开。

因为作为内容、素材和结构的“课”,是静态的、外在的,仅仅是教育者(多指国家和政府)制定的教育文件和教学方案,是对具体教学活动结果的设计设想,或者说是对学生获得教育后在知识、能力、思想、行为等诸方面发生变化的理想期待。然而,这些外在的设计、设想以及理想期待,能否转化为现实,能否内化为学生素养,不只取决于文件和设计方案本身的合理性和先进性,更取决于方案的实施过程,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在实施方案中如何行动,取决于为方案顺利实施创设怎样的环境和条件。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没人问问题;第二,作业设计缺乏活力;第三,教师只“授业”不“解惑”。

对以上问题的解决,需要把握由“教师教学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习中心”转移,由“教中心”向“学中心”转移,鼓励学生通过亲自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提高学习主动性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   对大学课堂教学过程改善的思考

大学课堂离不开“讲听学用”在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具体来说可以从“讲的好,听得懂;学得会,用的了”四个方面。

首先,讲的好需要因材施教。有些老师水平很高,但学生水平很低,老师只顾自己讲的痛快,忽视学生自身基础差异,导致老师讲得天马行空,学生听得目瞪口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大学生问卷调研,发现每个学期学生能够听懂的课程数量差异较大,基础较好的同学能够听懂的课程数量多一些,基础较差的通过能够听懂的课程数量为0-2门,这种情况的持续,会导致部分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另外一种现象则存在于比较生动的课堂中,课堂氛围过于活跃、课堂知识拓展过宽的课堂会在一定程度上冲淡学生对专业知识内容的感兴趣程度,导致一到内容枯燥的专业知识,学生会表现出对内容不感兴趣的情况出现。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关注学生的“实际知识起点”,灵活调整“教学进度”;教师往往在备课时缺少对学生的真正把握,因此要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老师们应当在课堂中学会倾听,做好调研,主要以问卷的形式来充分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

其次,听懂是学会的前提。学生能否听懂取决于老师的传授和学生的自学,甚至学生自学的作用更大一些,老师在把学生领进门之后,更多的是解惑,而非灌输知识。现实教学中最大的痛点在于对于每一节课而言,学生都是零基础,学生把希望全部寄托到老师身上,希望能够通过一节课的时间,让老师把自己讲明白。这种情况已经超出了授课教师课堂讲授的范围,无论老师讲的多么好,也不可能把一个从零开始的学生给彻底讲明白,这个零是指学生对课本内容一无所知,一个学期下来,甚至四个学年下来,学生没看过几次专业课本,所以教学的前提需要学生进行课本内容的学习。而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把课堂延伸到课外,通过考核机制设计督促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具体表现为提交预习报告和知识总结报告。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得会和用得了是两个相互配合的有机整体。学得会需要能够让学生不断自我强化对知识的学习;核心在于作业机制和考核机制的设定。据相关研究发现,教师的课堂

教学行為必须是学生所期待的行为才能有效,大学教师决不能把自己认为有效的行为强加给学生,应该了解学生想要如何学,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过程是有效的。而用得了则是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综合体现,学完之后要用得了是非常关键的,这就要求大学教师要善于创造使用知识的机会,善用情景设计,强化动态教学环节,活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将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相结合。

3   对大学课堂教学过程改善的探索

统筹“讲听学用”四个方面的核心在于合理的分数评价机制设计。传统的分数模块设计将各个部分独立计分,占比较大的模块经常是考试成绩、中期考核、作业设计,其他模块占比通常较小,并且扣分选项较少,即使存在扣分选项,扣分设计要么是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导致学生不重视,要么是走向极端。在这种情况下,分数设计模块是要给学生划定规则,给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导向机制,这种导向机制需要进行认真设计。

首先,得分机制需要结合作业设计、课堂展示、教学评价进行设计,在这个环节,得分项需要进行详细设计,以确保每一个参与课堂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较高的分数回报,以激励其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在课程进行期间,单个学生得分不设上限,在期末进行统一折算。

其次,扣分机制需要以明确的规则和导向性为基础,让学生明白不遵守规则所付出的分数代价是比较大的。比如为了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每一节课对某种教学进程进行规范,并进行记录,记录完成后,进行核对,并将形式固定,如此循环,并对违反教学规范的学生采取单次较大程度的扣分,如果扣分幅度过小则该项规则无法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

最后,要设计合理的分数补偿机制。扣分之后要设计分数补偿机制,让违反规则的同学有时间和精力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参与各项课堂教学将扣分项进行弥补,弥补扣分项的持续时间一定要长,让学生清楚的知道“扣分容易,得分难”的道理。

综上所述,对于大学课堂的教学改革而言,需要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为主” 的课堂情况进一步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主、关注教学意义的课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学生对教学的看法,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的运用,最终达到“讲听学用”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 王文娟,王欣,陶杰,邢娜.关于优化大学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1):56-57.

[2] 刘刚,庞玲.论大学课堂的封闭性现实及其公开性重建[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21(01):144-151.

[3] 李培祯,李海玉,张健威.大学课堂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9(02):217-218.

[4] 姚俊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课堂教学效果[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192.

[5] 王昌民,王凌.大学课堂教学价值导向的审视[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33(22):5-12.

作者简介:于雅雯(1991-),女,重庆永川人,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研究与管理。

通讯作者:魏敬周(1988-),男,重庆永川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大学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改革
合理使用智能手机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