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凡中的灼灼光华

2019-08-13彭嘉悦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叙事时间纽扣

摘  要:作家徐慧芬的《纽扣》是一篇构思巧妙的微型小说,曾多次出现在各学校的语文考试的课外阅读试题中。通过文本解读,本文认为其最独具魅力的地方在于叙事时间的跳跃。

关键词:《纽扣》  叙事时间  微型小说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039-01

《纽扣》是作家徐慧芬的一篇微型小说,于2016年获得了第三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的二等奖。在这篇作品中,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师生之间的感人故事。这里面没有惊心动魄事件,也没有复杂的人物,甚至连其中的核心情节也只是来自生活中的一件很小的片段,既然它如此“平凡”却又为何能够让人读之难以忘怀,给人以心灵震颤?通过文本分析,笔者认为这篇小说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叙事时间的跳跃。

叙事涉及两个时间类型: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所谓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而所谓叙事时间,则是它们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前者只能由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日常生活的逻辑将它重建起来,后者才是作者经过对故事的加工改造提供给我们的现实的文本秩序[1]。也就是说,“故事时间”是事件的实际时间,“叙事时间”则是事件在文本所呈现的时间状态,而小说的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往往是不同的。法国批评家让·伊尔·塔迪埃认为,叙事时间“处于小说艺术的顶峰,并将人们所看不见的东西创造出来。在作品中创造时间,这是小说的特权 ……他是想象力的胜利”[2]。

而《纽扣》对叙事时间的巧妙处理则体现在时序的安排上。小说没有遵从故事的自然发生顺序,而是从故事的中间写起,一开头就带有些许悬疑色彩,“我”的莫名其妙让读者也莫名其妙,仿佛要在一开始就立刻把读者带到事件的漩涡当中,让疑云悬挂在读者的头脑之中,并由此产生抱着“这是怎么回事”的疑惑去寻找答案的欲望。接着,“我”开始回忆,时间跳回到五年前,原来这是“我”当年教过的一名学生,“我”在课堂上说过鼓励她的话、指导过她画画。这看似是回应了开头的悬念,但实际上,却是更进一步地发展了悬念,既然这样的话我说过不少,这个学生是如此普通,那她为什么会对“我”这个只教过她一年的副科老师记忆如此深刻又如此热情?这其中又有什么蹊跷?一方面,此时读者心中的疑惑随着文本中第一次时间跳移即“我”的回忆得到解释;另一方面,疑惑又得到进一步强化,驱动读者继续阅读。在回忆过后,作者又将时间拉到故事发生的当下,讲述了她要为“我”买衣服,“我”执意不肯,到家后发现原来自己的衣服破了,她要为“我”缝衣服。简单几笔之后,作者再次将时间跳回到更早之前,借学生之口述说了许多年前“我”为学生缝纽扣的这件事,让她终身难忘。随后,时间再次被拉回当下,“我”终于醒悟,解开了读者心中的疑惑。

為了能够更直观地感受这样的时间跳跃的表达效果,如果将小说中的情节按照自然的发生顺序加以排列,就会得到这样的故事流程:

1、“我”为她缝扣子事件→2、五年前,她出现,解释她是“我”的学生→3、她穿着旗袍搂住“我”→4、发现“我”的衣服破了,她为“我”买衣服不成,为“我”缝衣服→ 1、“我”为她缝扣子事件→5、“我”终于想起“她是谁”,她拥抱“我”。

按常理推断:若按照自然时间顺序设计这个故事,这里的第一点即“缝扣子事件”可能需要在倒数第二个环节再次被提及,但是由于通过第一环节读者已经很清楚故事的缘由,这里可能只是一笔带过而不是完整叙述,因此用虚线表示。

但如果我们将小说中的情节按照作者的叙事顺序加以排列,就会得到一个不同的流程图(序号与相对应的情节保持不变,与上一流程保持一致):

3、她穿着旗袍搂住“我”→2、五年前,她出现,解释她是“我”的学生→4、她为“我”买衣服不成,发现“我”的衣服破了,为“我”缝衣服→1、“我”为她缝扣子事件→5、“我”终于想起“她是谁”,她拥抱“我”。

可以见得,故事的自然发生顺序应该是1→2→3→4→5,但是小说的叙事顺序却变成了3→2→4→1→5。如此一来,小说打破了自然时间顺序的桎梏,通过两次插入回忆让“回忆”和“当下”两条线索在时空中交错而行,跳跃的叙事时间将一个简单的故事打造得起伏有度,让读者在现实时空和回忆时空来回交叉的叙述中感受到美好的人间真情。我们可以试着对比一下,同样的故事,如果作者是按照自然时间来写,即先交代“缝纽扣”事件,再写学生如何报恩,很显然就不会有同样的阅读效果了。

另外,在笔者看来,这样的时序安排有点类似于电影中的“颠倒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法文 montage的音译,作为电影术语,是影片镜头的剪辑与组合 ,又叫做“镜头组接”[3]。而当蒙太奇手法被运用在文学上,便会使文学产生奇特的电影效果。蒙太奇又可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就本篇小说而言,可对应叙事蒙太奇中的“颠倒蒙太奇”,这是一种打乱结构的蒙太奇方式,先展现故事的或事件的当前状态,再介绍故事的始末,表现为事件概念上“过去”与“现在”的重新组合,它常借助叠印、划变、画外音、旁白等转入倒叙[4]。将这样的手法运用到小说创作中,读者的眼睛便相当于一部摄影机,持续跟进小说场面,镜头在不同的时空场景中来回切换。如此一来,读者的线性思维被打乱,但却在克服阅读困难、思维转换的过程中获得阅读快感,使得阅读状态更加积极。可见颠倒蒙太奇技法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打破平铺直叙的单调呆板、增强故事的悬念性和感染力,于现实和过去的巧妙穿插中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 罗钢.叙事学导论[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132.

[2] 让·伊尔·塔迪埃著,桂裕芳,王森译.普鲁斯特和小说[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58.

[3] 曹廷华.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59.

[4] 赵慧英,王杨编著.视听语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206.

作者简介:彭嘉悦(1995-),女,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猜你喜欢

叙事时间纽扣
小纽扣大变身
闪闪亮亮纽扣画
纽扣变变变
纽扣
玩转纽扣
钉纽扣
从叙事时间入手探析《老人与海》的精神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