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位一体”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2019-08-13王欣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育人四位一体培养

摘  要:高职院校要较好地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可依托校企合作实现双主体协同育人,形成校企间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本文提出“四位一体”育人模式,从四个侧面实施对学生的校企协同培养,以培育职业素养高、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过硬、就业质量高的优秀毕业生。

关键词:四位一体  高职人才  培养  校企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025-02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教育目标,以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为己任。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较高职业素养、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技能过硬、就业质量高,符合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依托校企合作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优势明显。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和培养,具体来说划分为四个层面:思想意识层面、知识储备层面、职业技能层面和就业引导层面。

1   思想意识层面

学生能够主动就业且在某一行业和企业脚踏实工作取得长足发展,首先在精神层面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包括对于行业企业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融入、能够被行业企业认可的优秀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接觸到的是校园文化,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及良好的精神风貌,用于塑造学生的基本人格和价值取向。但是,不同行业往往又具有不同的文化理念,不同岗位对职业素养的要求会有所区别。因此,对于学生思想意识层面的培养就需要将普遍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与特有的专业文化、行业企业文化和职业文化相融合,才能使得其在校期间就能够形成既符合社会大众需求的积极正确的价值取向,又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优秀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在由学生身份向社会职业人身份的转变过程中不会产生强烈的精神和文化的违和感。

2   知识储备层面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要,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性、普遍性的知识,还要掌握关于行业职业发展的专门性知识。例如,外语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既要构建牢固的外语语言和应用国家的专业知识体系,同时也要对将来可能从事行业和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体系有较好的理解和掌握。

这一互为融合的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需要校企双主体协作完成。因为,作为知识传授主体的教师队伍具有明显的倾向性,校内教师具有较高专业学历,能够深入透彻地讲授普遍性基础性的专业知识,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行业企业实践经验,对于职业岗位知识的掌握往往浮于表层,不够深入透彻,唯有企业方的职业讲师才能胜任。因此,校企双主体的师资融合是帮助学生建构起适应自身职业发展的良好知识体系的有效保障。

3   职业技能层面

培养学生掌握较强的岗位操作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是高职院校的典型特色,也是实现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标的有效途径。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中,企业师傅是职业岗位技能培养的主要承担方,因为相对于校内教师,企业师傅更加熟悉不同工作岗位具体的工作流程和操作重点。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指出“校企应签订合作协议,职业院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因此,在校企协同育人中,可以通过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基地请企业师傅入校和校外实习基地引校内教师入企等方式,构建协同培育职业岗位技能人才的有机互动结合体,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职业岗位所要求的实操技能,毕业即上岗,消除入职后培训磨合期带给学生的压力,也为企业降低了培训成本,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4   就业引导层面

要想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且从事符合自身性格特点、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的工作,在校期间的正确职业引导和就业择业辅导是不可或缺的。在很多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都作为正式课程写入人才培养方案。但是,实际开设过程中,这些课程主要是以课堂讲授或网课等的单一方式进行,缺乏实践体验过程,且课程多由实践经验并不充足的辅导员老师承担,大班授课,没有形成职业化和个性化的指导体系。

因此,要想把就业指导课程做实做透,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尤为重要。可以通过融合校企师资、整合课程体系、增加行业企业认识与实践互动等方式,构建校企融合的就业指导教学体系,以提升学生的就业择业创业能力和质量。

5   “四位一体”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实施途径

5.1 思想意识层面校企文化有机融合

在思想意识培养层面,要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互为渗透。一方面由校内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性格塑造类校园文化活动,一方面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成立校园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合理规划塑造职业人文化活动内容。具体来说,一是在校园活动中引入行业企业和职业活动,邀请企业精英定期开展企业文化论坛、职业文化素养讲座、创业报告会等。二是将校园活动带到行业企业中举行,如企业参观、岗位体验、员工对话,或参加产品展示交流会等活动。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使学生在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同时,形成较好的行业企业文化认同感、职业归属感和能够得到企业认可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为就业做好思想意识方面的准备工作。

5.2 知识储备层面校企师资与课程有机融合

在知识储备培养层面,校企协同育人主要体现在遵循职业标准共同制定专业课程体系,校内教师和企业讲师分工合作,共同承担课程的讲授工作。其中,校内教师负责教授专业基础课程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企业讲师负责教授行业发展和岗位应用等职业性课程。同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师资的培育和融合,邀请企业专家团队对校内教师队伍进行职业化指导;组织校内教师去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岗位体验和挂职锻炼,以积累实战经验,提升实践教学能力;企业内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起一支专业知识扎实、岗位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过硬的专业师资队伍,以改善校企合作中企业师资力量薄弱、人员更替频繁的弊端;制定校企师资集体备课制度,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教师队伍整体教学能力的提升。

5.3 职业技能层面课程实训与岗位实习、指导教师与岗位师傅有机融合

在职业技能培养层面,校企协同育人主要体现在遵循岗位操作标准制定实训和实习课程体系,由校内实训指导教师和岗位师傅合作共同承担课程的指导任务。实操技能的训练必须走出教室、走进岗位,校企合作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用于模拟实际岗位,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用于真实岗位体验。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中,可以通过请岗位师傅入校和引校内指导教师入企等方式,构建协同培育职业岗位技能人才的有机互动结合体。其中,校内指导教师侧重于校内外实训实习岗位的管理工作,岗位师傅侧重于对于实际操作的指导和职业技能的教授与传承工作。同时,也要通过共同授课与反复磨合注重提升校内指导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达到通过校企融合促使职业院校更加适应社会需求适应经济发展的更深层意义。

5.4 就业引导层面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

在择业就业引导层面,校企协同育人主要体现在依托校企联盟,为学生搭建就业创业实践平台,通过引入企业力量丰富就业指导的课程形式和内容,使就业指导中的实践性和体验性课程的比重增大。校内指导教师负责基础性课程的教授和就业全过程的管理,企业导师为学生提供参观、调研、认识优秀创业人物,参加应聘、顶岗实习的机会和场地,引导学生接触行业、走进企业。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体验,挖掘学生自身对于求职就职的内在需求,激发其求职主动性与能动性,提升求职能力与质量,拓宽就业渠道,最终达到“认识职场、引导就业、主动求职、成功就业、踏实从业”就业指导目标。

参考文献:

[1] 庞馥珊.“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11).

[2] 刘威.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实训基地建设探究——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为例[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8(4).

[3] 胡忠喜.校企深度合作的文化滲透与融合[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

作者简介:王欣(1981-),女,汉族,河北省唐山市人,工作单位:辽宁轻工职业学院;职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商务日语。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育人四位一体培养
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
校企协同育人的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植物保护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探讨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校企协同背景下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