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高端引领 打造优秀人才队伍
2019-08-13王维东
□ 本刊记者 田 源 雷 丽 窦 豆 王维东
中原钻井三公司沙特SINO-21技术人员在阿美公司钻井现场对雇员进行业务培训。陈英杰 摄
中国石化在员工总量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保证了各项业务持续健康发展,主要得益于员工素质不断提升,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为中国石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近日,最新一期NEBOSH(英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考试委员会)国际认证成绩揭晓,来自胜利石油工程公司科威特项目SP212队的安全官张强以总分250分的高分获得该项认证“年度全球第一名”。这是中国石化全面实施人才强企工程、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一个缩影。
中国石化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2018年全面推进实施人才强企工程以来,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管理与使用,逐步打造出一批矢志爱岗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人才队伍,成为支撑中国石化决胜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聚焦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支撑引领能力
当前,中国石化正处在决胜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虽然人力资源总量很大,但大而不强,战略型、领军型、创新型人才相对短缺。对比国内外先进企业,科技领军人才和拔尖技能人才总量不足,与打造世界一流的要求存在差距。大力培养战略型、领军型、创新型人才队伍,夯实技术人才与技能人才基础,加快国际化、新兴业务骨干人才成长步伐,已成为中国石化迈向全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必修的课程。
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操作人才是保障企业创新发展及正常运行的支撑力量。中国石化急需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国际水平、突出成果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大力打造一支专业精深、善于创新、开拓进取的专业人才队伍,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技能操作人才队伍。
为此,中国石化制定《人才强企工程战略规划和行动方案》并配套形成3年滚动计划,全面推动人才强企工程生根落地,着力培养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对具备院士成长潜力的专家,采取院士带培、院士论坛、优先参与国家大奖评选、优先推荐到国家智库和国际学术组织任职等措施,努力培育更多的两院院士。积极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落实国家千人计划,推进中国石化“双百计划”,通过组织海外专项招聘、猎头推荐,大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新兴业务人才,聚集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目前,中国石化共有院士22名,“万人计划”杰出人才1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千人计划”专家7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3人。2018年中国石化有58人入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在岗人员总数达到424人。
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中国石化制定实施了《中国石化科技孵化器管理办法》《中国石化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激励实施细则》,鼓励基础创新、原始创新;将总师、专家技术把关职责嵌入业务流程,推进技术管理体系落地。目前,中国石化拥有国家“万人计划”科学家工作室1个(全国共6个),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和集团公司创新团队133个。到2023年,建设国家级创新团队10个左右、集团公司级创新团队200个左右。
大力推进青年人才引进与培养。实施“名校尖子生专项引进计划”,面向牛津、剑桥、清华、北大等名校引进尖子生,2018年引进77名。完善博士后制度,印发《中国石化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对设站管理、博士引进、在站与出站管理的全过程制度化。目前建有工作站32个,在站博士后219人。胜利油田、中原油田等工作站,连续三次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称号。
分层推进技能人才培养。一大批优秀人才和团队相继脱颖而出,60人在国家和行业竞赛获奖,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1700人在集团公司竞赛被表彰;建设9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8个集团公司技能大师工作室。
在加强石化名匠培育铸造方面,中国石化突出集团公司技能大师选拔培养,推进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制定评选和管理办法,搭建技能革新和技艺传承平台,到2023年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个左右、集团公司技能大师工作室50个左右。
分层分类补齐国际化人才短板。为强化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经营意识,中国石化在总部机关组建国际化专业化运营管理团队,提升国际化决策管理水平。加强海外项目经理配备,加大法律、财税、风控等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提升海外上游投资运营和风险防控能力。提高国际贸易、对外合作国际化人才密度,积极储备一批天然气、炼化、销售业务国际化人才。
畅通人才成长通道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经过多年实践积累,中国石化形成了较为坚实的人才基础,但对照人才强国战略新部署、对照国家对央企的新要求、对照公司打造世界一流战略目标要求,原有的人才结构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和拓展新业务的需要。为此,中国石化建立和健全人才管理体系,畅通人才发展通道,拓宽员工职业发展机会,完善人才管理办法,改善人力资源结构。
多管齐下,畅通人才成长通道。中国石化不仅设置集团公司首席专家、高级专家、直属单位首席专家等领军专家职位,还设立集团公司技能大师、直属单位首席技师等技能领军职位。出台《关于完善人才成长通道建设的意见》《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专家管理办法》《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技能大师管理办法》等,明确责权利,在技术技能岗位能力素质出众、业绩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可取得较高的薪酬待遇。制定人才成长通道横向贯通办法,鼓励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符合相应专家职位任职标准的管理人员转聘专业技术职位,畅通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优秀技能人才转聘管理或专业技术职位通道,推动优秀人才在各序列中合理流动发展。
金陵石化从员工入职起就开始为他们设定职业规划目标,并通过培训、练兵、竞赛等系列措施让员工在岗位学习和历练,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才的成长。同时,该公司还搭建人才横向贯通的平台,延长高层次人才有效工作年限。该公司人力资源专家江戎告诉记者:“前不久干部换届时,我们就把两位副总师转为公司高级专家,这两位都是公司的顶尖高手,负责重要的工艺设备运行,不能出现人才流失。通过转化,把他们留到正点退休,在岗位多负责3年,既能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还能通过‘传帮带’把技术传授给更多的员工,加快公司的人才成长。”
江苏石油的站长们来到南京湖西街智慧型加油站交流经验。黄劲 摄
江汉油田依托博士后工作站、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建设等实践平台,同时拿出大额资金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及科技创新功勋奖、省部级科技成果配套奖、青年科技英才奖、优秀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奖,重奖科技人员,激发科研动力。由于在页岩气领域的突出贡献,高科技人才张柏桥被授予科技创新功勋奖,并由企业高级专家晋升为集团公司高级专家。
建立全员绩效考核体系,持续扩大人才规模、提升人才质量。修订《中国石化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强化个人绩效考核结果在人才评价中的应用,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依据,直接与人才发展、岗位调整、评优选先、奖金分配等挂钩。推进多元化激励机制,坚持当前激励与长远激励相结合,根据岗位价值、人力资本价值、业绩贡献等确定相应待遇。
河南油田以核心业务领域适当多设、支撑业务领域适量控制、辅助业务领域从严控制为目标,设置专家职位,搭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高速公路。同时,积极推进“岗位职责+专项任务”履职模式,赋予各层级专家相应专业技术工作的组织协调权、知情督导权、把关审核权等,推动专家落实智囊参谋、决策支持、创新攻关、解疑释惑、人才培养等职责。根据考核结果,对专家实行动态管理。
江汉油田将技能操作职位进一步细分,打破蓝领工人发展的天花板,提升高层级职位的薪酬待遇,集团公司技能大师比照油田副总师级别待遇,首席技师比照二级单位副职待遇,让技能等级资格变成真金白银;成立技能大师、技师工作室,搭建创新创造平台。该油田目前有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近900人,2个湖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26个技师工作室。
鼓励人才共享、有序流动,提高配置效率,优化人才结构。集团公司制定印发《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激励暂行规定》,修订印发《阶段性人事调动管理暂行规定》,加强板块间、企业间人力资源供需统筹和政策支持,鼓励富余人员较多的单位引导员工动起来、走出去,系统内外优化配置达到2.7万人,既有效盘活存量人力资源,又促进了用工效益最大化。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全员素质
近年来,中国石化在员工总量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保证了各项业务持续健康发展,主要得益于员工素质不断提升,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将为中国石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员工素质的提升,主要依靠不断创新的多元培训模式来实现。
开展常态化培训,调动激发各类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干劲。作为试点企业,金陵石化早在2008年就在企业内部全面开展领导干部、专业技术、技能操作等“三支队伍”技能训练。江戎表示:“通过持续开展大规模常态化员工素质能力提升工程,金陵石化对员工加大了培训学习与人才成长、薪酬待遇的挂钩力度,促进了各类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专业培养和全员素质提升相结合,加强主体专业、关键岗位、拔尖技能人才培养,加快知识技能转型升级。沧州炼化根据不同人才特点开展精准培训。对于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外出培训、专业培训、自学引导等方式,进行岗位胜任能力培训;对于技能操作人员,则通过抓班组长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岗位技能操作培训、师带徒培训,促进知识和技能提升。
创新培训方式,加快培育紧缺人才。胜利石油工程公司采用“整建制队伍训练+滚动式分类轮训+实战化前置锻炼”的模式培养国际化人才。他们按照海外项目标准配备人员,先后组建12支在国内施工的国际化队伍,通过实施双语交接班、填报双语报表、发布双语指令等形式,模拟海外施工现场,安排海外项目轮休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进行定期送教,实现整建制队伍的生产国际化、培训日常化。该公司逐步完善由素养类、通用类和专业类三大模块构成的国际化人才课程体系,打造了针对项目经理、安全官、司钻等海外项目核心岗位的一系列精品课程,年均举办国际化培训班30余期,滚动培训800余人次。同时建立国际化人才实践锻炼基地,定期选派表现优秀、拟派往海外工作的国际化储备人才,到外海项目进行前置实岗锻炼,逐步实现人才与企业相互支撑、人才与市场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