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鲜冷链 有“温度”的博弈

2019-08-13韩忍冬

中国新时代 2019年8期
关键词:冷链生鲜京东

| 文 · 韩忍冬

人们对于食物的需求,已从最初的“吃饱”,升级为“吃好”。冷链产业,也经历了从无到有、先冷后链的发展,开启了端到端的速度博弈。

曾经,海边的人只能吃到新疆的葡萄干,而无法随时品尝吐鲁番的葡萄;曾经,新疆的人只能吃到海鲜干货和“冻僵”的舟山带鱼,而无法随时品尝“鲜活”的大螃蟹……

时至今日,原来只能吃到当地生鲜产品的人们,可以吃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美味,荔枝、樱桃、麻辣小龙虾、潮汕牛肉火锅,以及车厘子、波士顿龙虾等,都已离开了原产地,以“最新鲜”“最安全”的状态走到大江南北,走进千家万户。

民以食为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物的需求,已从最初的“吃饱”,升级为“吃好”;对于生鲜产品的需求,也已不仅仅是“可以吃到”,其核心已升级为“新鲜”“安全”“便捷高效”。

这其中,冷库和冷链也经历了从无到有、先冷后链的发展,如今,一小时达、次日达、隔日达,早已成为生鲜配送链上的高频词。

生鲜冷链,通过以产地直销为主,缩短中间环节,让产品信息更加透明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消费者需求,让人们的生活出现越来越多的新鲜食品。

正因如此,一大批优秀的冷链物流品牌迅速崛起,逐渐开启了一场“低温环境下”的火热博弈。

有“温度”的千亿市场

易观数据显示,我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40.5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913.9亿元,复合增速达118%;预计到2019年将达到3500亿元。这些数据背后则是对生鲜冷链物流行业的极度依赖。

“冷链”,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物流领域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冷链物流,作为一个有“温度”的行业,强调的是“链”,起点是生产商,终点是消费者,中间是一条“线”和多个“点”构成的完整“链条”。这个“链条”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时点都不允许断掉。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基础设施落后、区域资源不均衡、用人成本高、链路效率低、管理理念落后等来自行业共性的因素,使得冷链物流行业一直发展较慢。

近几年来,随着电商平台的崛起,冷链物流也迎来了发展的绝佳契机,一方面,互联网有效降低了信息获取的成本,平台商业模式为供需双方提供了直接接触的渠道,降低了企业的销售成本;另一方面,电商交易额的爆发式增长,尤其是生鲜电商逐渐成气候,为冷链物流企业带来了大量订单。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2017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12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元;2015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到1800亿元,同比增长20%;到了2016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增长至2250亿元;2017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到了2550亿元,同比增长13.33%。

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到3035亿元,比2017年增长485亿元,同比增幅19%。同时,2018年中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将达到1.8亿吨,比2017年增长3300万吨,同比增长22.1%。

从市场规模和需求量来看,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近几年一直处于“高速增长、供不应求”的局面。可以说,今天的冷链物流,作为保障食品和民生安全的重要手段,已深度融入各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当中,成为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

随着国家关于冷链政策的高频率出台,冷链物流行业正迎来一个政策支持密集期。之前就已积累了大量用户数据的快递巨头纷纷布局冷链物流业务。

2014年9月,顺丰集团正式推出“冷运”新品牌,瞄准食品生鲜配送市场;2014年4月宣布独立运营的京东物流,在2015年宣布进入国内生鲜冷链物流配送领域;2016年7月中通推出的“优鲜送”服务,主要是对于生鲜、水果等具有较高时效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产品服务;2016年10月,圆通速递启动 “2016大闸蟹项目”,并进军冷链市场,正式推出圆通冷链;2017年,申通快速拓展冷链业务,并在同年4月,成立子公司上海申雪,提供冷藏、冷冻仓储并提供冷链当日配、次日配、隔日配等供应链服务……

除了快递公司和电商平台之外,很多大型蔬果配送公司都开始建立自己的冷链体系。

一时间,冷链物流成为资本的宠儿。其实,在2013年之前,资本对冷链的投资量很少,尤其是早期投资。2014年-2015年,早期投资大幅增加,后期投资也慢慢跟进。

时至今日,仅2018年全年,冷链物流行业中就有融资13起,其中,金额超过亿元的有9起,已经成功上市的冷链企业有2家。除融资之外,还有3起并购事件。

不难看出,冷链物流领域现在竞争局面激烈,互联网企业也在加速生鲜电商发展,并布局冷链物流,比如安鲜达、京东冷链、苏宁冷链等;快递企业如顺丰、申通、圆通等;物流地产商如万科、普洛斯等,都在瓜分冷链物流千亿市场的“大蛋糕”。

巨头冷链战打响

事实上,随着生鲜产品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冷链物流政策红利期的来临,冷链行业的巨头之战早已打响。

2019年6月12日,京东冷链宣布与蒙牛乳业达成合作意向。在与旺顺阁、仟吉等传统餐饮品牌合作、推出城市合伙人计划之后,京东冷链又将橄榄枝伸向了传统乳制品企业蒙牛。

就在此前半个月,也就是5月27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驯鹿冷链与中和澳亚(天津)实业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阿里巴巴冷链项目正式落户天津市静海区。

另一冷链巨头苏宁也没闲着。2019年“6.18”,苏宁物流为了“让商品离消费者更近”,新开南昌、长沙、青岛、石家庄、南宁5大物流中心。5大物流中心基地的投入运营,可为5个地区40多个区县带来时效提升。

这些巨头们的纷纷加码,其背后都蕴含着相似的深意,都在寻求冷链物流的最优解。

借力京东商城庞大的用户基础发展起来的京东冷链,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加快仓储和ToB等资源向冷链业务的布局。

2019年3月1日京东冷链上线的冷链城配,是继2018年12月底冷链卡班产品上线后的又一力作,这标志着京东冷链正式入局冷链城配市场,也意味着京东冷链F2B2C核心骨干网络搭建完成。

对于今天的京东冷链来说,ToB是新引擎,ToC是老本行,两者的合集则是F2B2C。此次京东冷链与蒙牛的合作,将为蒙牛冰品开放覆盖全国的冷链仓网布局与冷链B2B核心骨干网,充分发挥F2B2C一站式冷链服务优势,从冷链仓储管理、干线运输、品质保障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创新,打造从工厂到销地再到餐桌的一体化行业解决方案。

与京东大力布局ToB市场不同的是,顺丰在2018年携手夏晖成立冷链物流合资公司“新夏晖”,主营冷链物流。顺丰最新发布的年报显示,2018年顺丰控股冷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2.4亿元,同比增长84.8%。

苏宁物流也正在进一步扩大其冷链仓覆盖范围。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苏宁物流冷链仓储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按照计划,到2020年,苏宁物流整体仓储面积将达到2000万平方米,此外,苏宁冷链还形成了冷链仓+门店+即时配送的“三段式”冷链物流配送模式。

阿里巴巴则分别与安鲜达、玛氏集团等合作探索冷链物流解决方案。2019年5月底,阿里巴巴旗下驯鹿冷链计划在中国建立50个大中型专业生鲜冷链仓库,布局100条生鲜冷链运输干线、1000条运输支线及冷链短驳。

有数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700亿元,年复合增速将超过20%。千亿市场的规模,使得巨头们纷纷发力冷链市场。

全球化的互动融合

事实上,在消费升级的当下,国民对于食品种类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进口食品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其中也包括大量的进口生鲜产品。数据显示,仅2018年,中国就进口了价值148.6亿美元的水产品,同比增长35.16亿美元,增幅达31.0%。2018年,我国蔬菜出口152.4亿美元,同比降低1.8%;进口8.3亿美元,同比增长50.0%。

这些庞大的进出口数据之下,是冷链物流企业跨境发展的大趋势。其实,投资海外仓海外物流的企业以及为此提供设备技术的中资企业已经很多,他们或在海外建厂生产设备,或在海外组装,或为海外仓库提供集成服务,包括运营服务,极大地支撑了跨境冷链供应链前端硬实力。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中国与沿线国家在贸易合作方面迎来了全新机遇,农产品贸易渠道不断畅通。例如,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通关时间缩短了90%,极大促进了沿线中亚国家与中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合作。除此之外,中国与俄罗斯、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在农产品、生鲜冷冻食品贸易方面的合作,也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得到进一步加强。

2019年4月9日,全国首列全集装箱出口冷链班列——“济宁—青岛港‘金乡大蒜号’国际集装箱冷链班列”的开通,将港口功能延伸至深居内陆的金乡,实现了大蒜出口业务路铁联运、铁海联运无缝对接。

可以看出,全球贸易一体化是必然趋势,食品贸易发展更是走在其最前列。

2019年6月27日-28日,2019(第十一届)全球冷链峰会暨“一带一路”贸易与冷链合作论坛在青岛召开。峰会以“链全球、寻动力、创未来”为主题,吸引了美国、冰岛、日本、西班牙、韩国、英国、丹麦、印度等20多个国家的1200余名冷链行业代表参与。

本届全球冷链峰会数据显示,在过去3年~5年,全球冷冻冷藏货物贸易维持在5%~6%的年均增长率,高于贸易的整体增速。中国肉类进口年均增涨30%左右,水果进口量增长接近40%,市场非常蓬勃。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品进口国,进口食品总额将近700亿美元,其中进口食品冷链物流费用超过24亿美元,持续推动了跨境冷链供应链发展。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在讲话中提到,过去一年,中国冷链产业不仅在政策环境、基础设施与市场活力等方面取得了进一步提升;与全球冷链产业的互动融合也在不断加快,并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技术、标准层面的融合,以及对全球跨境冷链供应链的探索与合作。

同时,“‘一带一路’也带动了国内重要节点城市的冷链发展。以新疆为例,新疆作为中欧班列进出口的重要口岸,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形成了区域性经济中枢,带动了农产品电商的全面发展,一些优秀冷链物流企业纷纷入驻新疆,同时疆内新型冷链物流企业快速成长,形成了多元化的冷链物流服务群体。”北京跨欧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娜在发言中介绍。

崔忠付也指出,不容忽视的是,不少产地冷链物流水平仍然很薄弱,冷链建设、运营和管理粗放,竞争激烈,业务创新力度不够,技术装备落后,人才梯队储备不足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有物流业分析人士表示,要引导冷链物流向国际化迈进,鼓励冷链物流企业“走出去”,在“一带一路”国际大通道、沿线中心城市、重点港口、重点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物流中心和保税仓。以跨境电商为突破口,设立“海外仓”,补足跨境电商物流短板,降低跨境物流成本,实现全球物流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猜你喜欢

冷链生鲜京东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13年首次盈利,京东做对了什么?
亚洲生鲜配送展
亚洲生鲜荟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超市生鲜里的这些秘密你一定要知道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在超市快送上超越京东
小黑犬
首个“南菜北运”冷链果蔬专列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