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缺失与提升路径

2019-08-11卢文博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缺失原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路径

【摘 要】 文章分析了当前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缺失现状与原因,即高校辅导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解构、话语表达滞后、话语主导权减弱、话语沟通不畅等。提出了新时代下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提升路径:掌握大学生网络语言,强化辅导员的网络话语技能;强化阵地意识,提高辅导员的网络技术水平和沟通能力;创新话语风格,实现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三贴近”;增强话语感召力,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效保障。

【关键词】 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缺失原因;提升路径

一、引言

网络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着信息获取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传播方式和舆论生成方式,对大学生来说,网络即生活,网络对大学生的意志、认知和情感以及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高校辅导员(以下简称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话语是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媒介,掌握话语权就是掌握主动權。辅导员网络话语权实效性的发挥在于自身能否有效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在互联网强大的攻势之下,辅导员以往传统的话语权逐渐被解构,其话语感召力和影响力式微。在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的新时代,探寻辅导员的网络思想政治话语权对于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二、当前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缺失归因

1、辅导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解构

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表达,同时进一步扩大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原本处在被动接受状态的大学生逐渐享有自己的话语权,成为话语表达的主体。大学生与辅导员两方以平等的身份存在于共同的场域中。新时代的高校辅导员已不再具有信息资源的绝对优势,原有的网络知识和技能已远远不能应对互联网的复杂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在网络空间,如果辅导员的网络意识仍旧停留在过去,仍以原本的话语内容和话语表达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就无法充分发挥辅导员话语的思想引领、舆论推动和精神激励作用。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边缘化和网络话语权的解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网络话语权的效力。

2、辅导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滞后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常以说教、命令、劝服、教育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话语表达,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控制与被控制、说服与被说服的关系。在新时代的网络空间里,一方面,大学生拥有自身独特的话语体系和话语表达方式,而这些话语表达有可能是辅导员不熟悉、不了解的语言,辅导员和学生所使用的话语和关注内容的不匹配,会造成交流的障碍,使得辅导员所传播的信息内容不能被学生所认同或理解。另一方面,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话语地位日趋平等,辅导员原有的话语特权面临挑战。部分辅导员直接将过去传统的“我说你听”式的思想教育活动方式照搬到网络中,在面对学生的负面言论时采取打压和堵截,使学生与辅导员在网络中形成对立面,打击了学生在网络空间自然拥有的话语权,不利于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3、辅导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导权减弱

当下网络话语信息复杂多变,辅导员和学生作为主客体之间的话语交流实效性较差,辅导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导权呈现式微。网络上充斥的各种激进、不良的观点抢占了大学生的思想领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辅导员的话语权,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空间里,辅导员的话语权被逐渐削弱。部分辅导员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足,谈“网”色变,甚至心理上主观抗拒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运用;或者习惯在网络上“沉默”与“潜水”, 导致辅导员在网络中“失声”,维护自我的网络话语权意识薄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辅导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导性地位逐步丧失。

4、辅导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沟通不畅

互联网进一步提升了大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但同时,也在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道信息屏障,信息屏障进一步形成话语壁垒,导致辅导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沟通不畅,其形成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是辅导员难以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大学生在网络中的信息传递,是一种自我个性寻求认同的表现,折射出了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是辅导员急需关注的信息,但是学生如果对辅导员树立屏障或者有选择地传递一些信息,那么辅导员就无法把握学生的真实思想变化;另一方面,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无法准确传达。大学生在网络中有自己的较为封闭的信息获取渠道,当前大量的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不断产生,数量激增,但数量不代表质量,有内容并不等于有效果,辅导员利用网络平台传播的信息和主流声音很容易被大学生“取关”,造成教育信息的失灵。

三、新时代下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提升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1]新时代的辅导员要因势而为,积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主动掌控和提升网络话语权,探寻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缺失的根源,解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失语”的困境,以不断增强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的辐射力与感召力。

1、掌握大学生网络语言,强化辅导员的网络话语技能

网络语言不等于网络话语, 网络语言属于网络话语的一部分。网络语言是一种符号化的表达, 而话语一旦形成, 它便有了自己的意义世界, 形成了自己特定的规范和概念, 构建了自己的场域。[2]网络语言是青年学生内心世界真情实感的流露, 大学生所选择并使用的网络语言则折射出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 是网络话语需要关注的阵地。辅导员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该主动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网络语言,及时关注其思想动态,充分运用各种新媒体平台,不断强化辅导员的网络话语意识和能力,提升其网络话语的说服力。

2、强化阵地意识,提高辅导员的网络技术水平和沟通能力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这使得每一个使用互联网的人,都能够为自己发声。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极易被网上的不良信息和价值观所影响和诱导,这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第一,面向辅导员组织开展强化网络阵地意识的培训、讲座和沙龙活动,在学习交流中不断更新辅导员自身的知识结构,帮助辅导员解析和大学生相关的高校网络舆情热点事件,使网络阵地意识根植于辅导员的思想观念和教育实践活动中;第二,提高辅导员的网络应用技术水平,培养网络沟通能力,为辅导员获得网络话语主导权提供技术支撑和保证。建设一支新媒体技能过硬,媒介素养够强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可以有效提高辅导员的网络话语权。[3]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骨干力量,尤其要掌握和熟练运用网络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

3、创新话语风格,实现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三贴近”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更加重视主客体之间的平等交流与互动,辅导员也应在与大学生的话语交流方式和方法上不断创新。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话语表达范式,创新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风格。网络语言依托于网络, 与其他的语言形式和传统的语言习惯存在一定的差别。由于网络语言的创新性、即时性、诙谐性等特点, 深受大学生的欢迎。[4]网络语言在其语言的功能和传播方式方面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有着明显区别。充分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语言,对于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套具有实效性的网络话语风格十分重要。辅导员应破除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严肃、刻板的教育语言,对其进行语言转换,进一步创新属于辅导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语言风格和体系。

其次,注重教育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辅导员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其重点在于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5]经常关注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和网络语言,有效参与到大学生常用的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QQ空间等,掌握大学生的网络话语特点和风格,挖掘其网络话语和网络行为背后所反映出的价值观和关注点,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和困惑,尽量在教育形式和内容上贴近学生。将主流价值观与大学生所关注的影视娱乐、饮食文化有机融合,寓教于乐,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4、增强话语感召力,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效保障

辅导员自身的个人魅力本身就是其话语的感召力的体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辅导员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养成良好道德行为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实情况中,部分辅导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得人格高尚,但在网络虚拟社会中却品行低下,造成“现实”和“虚拟”两张皮的现象,因而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就会因为对辅导员本人的质疑而产生对其所讲述的内容的不信任。辅导员应该通过自身人格魅力的提升,从而获得学生的认同和接纳。人格魅力提升还在于辅导员在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话语的情感温度,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放在首位,在教育过程中将情感融入其中,以情动人,用爱感染学生。这种将情感融入到辅导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能够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产生思想上的认同,实现师生话语的平等。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总書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 谢群,徐建军.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构——基于网络语言视角[J].湘潭大学学报,2018.1.

[3] 宋全成.论自媒体的特征、挑战及综合管制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2015.3.

[4] 李芳.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影响力研究[J].语文建设,2016.36.

[5] 易福林.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6.

【作者简介】

卢文博(1992—)女,陕西商洛人,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助教,传播学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缺失原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路径
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展对策研究
加强中职学校学生责任感教育的策略
谈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缺失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对小学中年级学生作文兴趣缺失原因及对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