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人才理论的历史渊源与理论根基

2019-08-11王婉力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 要】 文章以习近平的人才理论为研究对象,指出习近平人才思想既源于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中累积的经验,又涵养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基,更是响应于新时代的召唤。

【关键词】 人才思想;渊源与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党是实现人民心中的“中国梦”愿望的关键,其中的核心是在人才的选人用人上,这关系党和国家能否长治能否久安。在党的历史上,头等大事历来都是把培养人才作为党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

一、人才理论来源于历史过程中累积的经验

自古历代贤能君主都重视人才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性,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注重人才的国家。在我们的文化中,“选贤任能”,“能者多得”等思想源远流长,这深刻的影响了国人的价值观和人才观。如商周的伊尹和姜尚;秦朝的商鞅和李斯;汉代的张良等等—翻开历史的书本,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每个王朝的开创时期,这些开国君主对于人才都给予了很高的重视,求贤若渴的理念也从古至今就有,这些王朝也往往因这些人才而成就霸业,开创盛世,使得一段王朝得以在初步建立之时就打牢地基。国家对人才渴望的风投哲学就来源于“千金买骨”,事业留才的软实力打造启发于“三顾茅庐”,人岗匹配的用人理念扎根于“西邻五子”,“萧何月下追韩信”等经典故事,都无不印证着人才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关键一轴。到后期科举制的出台更是将人才的选拔和渴求度拔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

从辛亥革命时期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的能力就起到了推动抗日救亡的作用。每个国家的青年都是国家的希望,当时的青年们虽无大炮武器,却拿起自己手中的笔杆来直插敌人的心房,用自己的头脑来武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表明革命的坚定态度,才使得马列思想在中国大地上得以开始传播,为后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出了基础铺垫。追随先辈们的脚步,关键就是认识到人才是一个国家的推动力。

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更是建立了大批高等优质学府来吸引全国各地的革命人才。首先在延安重新恢复了中央党校,为了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创办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建立了中国人民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前身,及陕北公学和鲁迅艺术学院等30余所院校。即使在最艰苦的时期,中国共产党也没有放弃对人才的培育、重视人才的理念坚定如初。

建国后的领袖们一次次提出重视人才的发展理念: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实践家,早在革命时期他就发现革命的成功离不开优良的领导干部和管理人才,所以培养人才势在必行。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他又再次提到了要抓紧建成一支无产阶级的知识队伍。人才也要“又红又专”,既要业务过硬也要政治觉悟在线。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深刻体会到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他尤其注重创新人才,大量的“四有”青年的培养和锻造离不开他坚持的一个政策,就是真正的人才可以破格提拔。在看到人才是科学技术的主要生产力之后,特别建议创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随后,江泽民提出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点,将人才与一种资源间接地等同起来,就是看到人才给发展带来的巨大效益,因而鼓励合理的人才培养理念和科学的人才评估体系。胡锦涛在继承前任领袖人才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

二、人才理论涵养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基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人才的地位、培养和发展等多角度进行了阐述了,是一个整体的理论体系,包括人类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人是生产要素,人的本质的理论和劳动价值的理论。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书中马克思曾提到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当下社会关系正在快速的发生变化,习近平立足于新的社会关系明确指出,在青年人才的培养实践中,必须结合实际环境和具体情况,牢牢把握新时期青年成长发展规律。作为习近平人才思想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在人的需要,人的价值和人的发展方面为习近平的人才思想提供了科学的指导。马克思认为需要是人的本性,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切行为和内生动力都由需要产生。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揭示了人才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阶段性,人才的评价需要以当时的历史环境为依据,以人的社会属性为前提。同时,人才的真正价值的实现在于人才对于社会的贡献程度,通过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来体现人才的价值。当前国家发展正处于动能转换的时机,人才对于经济建设的发展有着核心竞争力,而这将会促使人才的需求和生产。历史的发展轨道中,人才必将是其中的前进动能,因此人才的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必将相统一,朝着更高的价值境界迈进

习近平的人才理论是对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特点和内涵的准确把握,是与马克思人学理论的有效结合。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新时代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习近平的人才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使其更加具有丰富性和系统性。习近平的人才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基础,两者既有内在的联系,同时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前者是对后者的继承和创新,是对其理论上的升华,更是对党的历届领导集体关于人才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新时代的人才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需求相结合的科学发展观,积极参加国家民族的发展实践。

三、人才理论响应于新时代的召唤

习近平在之前人才理论的基础上将人才的重要性进行了新的定位和概括,提升到了“最宝贵的资源”“第一资源”的位置。让我们认识到人才在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当前我国发展要抓住“人口红利”的机会,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靠科技。“人口包袱”的解决方案是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以人才开发科技,以科技推动创新,转变依托资源消耗和资金的部分企业发展模式,依靠知识创造,依靠技术创新推动发展。

优秀人才的加入是党事业发展的助推力。“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是历代领导人的愿望,其實我们对于人才不能局限于小范围,要着眼于全球化国际化,国门洞开的教训告诉我们人才的吸引要面向全世界开放,用更宽广的视野在更大范围内发现人才,体制的壁垒、身份的障碍和思维的定式并不能阻碍对人才的渴求,这是习近平关于人才一贯强调的重要理论。古时就有唐太宗把魏征这位国家栋梁比作铜镜可以明得失,历朝历代也都把人才的选拔作为一个国家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提出的“用当适任、用当其时、用当尽才”等观念,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选才用才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当前,人才能否健康成长取决于能否有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我们应灵活运用政策突破可以用政策突破体制壁垒和身份障碍,进一步促进人才体制机制创新,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对此,如何把人才用好用活和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以及创新人才体制机制是新时代下人才思想的关注点。其中党管人才,是在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大前提下进行的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持党管人才基本原则,不断推进人才管理工作的科学化。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个人的才能对于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新时代的人才应具备信心和力量,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发挥自己的才能,共同促进祖国发展,共同为中国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丕君.读懂习近平的人才思想[n].学习时报.

[2]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2).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

[4]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2-26(1).

【作者简介】

王婉力(1994.10—)女,汉族,陕西延安人,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探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阈下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专业学生应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现代化
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及对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大众化研究综述
论《反对本本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