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繁峙县三月十五庙会调查与研究

2019-08-11张玥

现代交际 2019年11期
关键词:庙会

张玥

摘要:庙会作为传统社会休闲生活的组成部分,在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庙会的举办,使乡民的身心得到了放松,在庙会上,乡民进行一些物品的交换活动,极大丰富了乡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时,庙会还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乡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关键词:繁峙县 三月十五 庙会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1-0085-02

庙会顾名思义是以庙作为载体的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庙的宗教影响在其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小。毫无疑问,庙会的发源都是以庙为中心的。繁峙县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寺庙,几乎每村一庙,有“无庙不成村”之说。最出名的有正觉寺、公主寺、岩山寺和蓝若寺。有人说过,不了解寺庙,就不能算真正了解了繁峙。美国传教士明恩溥曾说:“对中国的任何事情都很难进行可靠的概括。不过,如果还有什么事情的概括比其他的事情都可靠一点的话,那就是这个帝国乡村庙宇的普遍性。”因此,庙会也遍布全县。时间以三月和六月居多。

一、初识繁峙

繁峙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隶属山西省忻州市。北靠“五岳之一”的恒山,与应县、浑源县相接,南依“五台山”,东临河北阜平与灵丘,西邻代县。始建于春秋时期,历史悠久。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得名,原名“繁畤”。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繁峙县,讹“畤”为“峙”。关于繁峙名称的由来,明朝于慎行《迁城记》中记载:“繁峙,雁门塞下邑也。城于山麓,群山环而拱之,故曰繁峙。”

二、三月十五庙会的由来

少年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家族的兴旺也常常寄托在青少年的身上。小孩子们总是大人的关注点所在。因此,在繁畤县普遍的信仰便是“奶奶”。“奶奶”的功能极多,从出生到十二岁的小孩子都被“奶奶”掌管着,还包括求子。直到现在,茨沟营的碧霞祠即奶奶庙仍然香火不断,据说只要求子的人用红头绳在“奶奶”怀里的娃娃上拴一下,便能求啥得啥。在乡间,每当小孩子们受到惊吓的时候,大众就会把小孩子的衣服披到灶神爷的前面,一般披三晚上,第一天是让灶神爷传到“奶奶”那里,第二天“奶奶”便会做法,第三天便由灶神爷传回去。三天之后小孩子便好了。

传说中“奶奶”有三位,是负责给人们送子的。“大奶奶”送的孩子老实、忠诚,“二奶奶”送的孩子长得漂亮,“三奶奶”送的孩子聪明但也奸猾。但是各地的传说中关于所送的孩子的说法不一致。

三月十五是“奶奶”的生日,所以在这一天,就会举行传统的庙会。下永兴三月十五庙会是其中的一场。下永兴位于繁峙县城到砂河镇的中间。北龙兴、南龙兴、上永兴、下永兴在这一区域内,呈犬牙交错之势,人口较为集中,这或许也是在此形成庙会的原因。

三、庙会的过程

庙会一般会持续五天,三月十五那一天为正日,即最重要的一天。同时,村里面也会请人唱戏,资金一般是由村里面均摊,其余包括其他村的乡民的布施,还有一部分来自村里经济条件较好的人,这也是他们在村里提高声望的重要手段。庙会一般在三月十三开始,十三的白天便会有小贩陆陆续续带着他们的东西来占位置。庙会在晚上正式开始。随着唱戏的一声锣响,庙会便开始了。三月十五是最热闹的一天,可以从唱戏上看出来,其他日子只有下午和晚上唱戏,但是在正日这一天,上午也是要唱戏的。其他临近村里的乡民也带上香和五色纸①赶过来,祈求“奶奶”保佑孩子们健康成长。街上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讨价还价之声不绝于耳。除了外地来的小贩,附近的村民也会拿出自己的剩余产品进行交换。

四、现在的庙会与传统庙会之比较

(1)宗教祭祀功能减弱,商业因素增强。传统庙会以祭祀活动为主、商业活动为辅,再加之一些休闲娱乐活动。现在的庙会则是以宗教活动为由,把十里八村的乡民聚集起来,主要进行商业活动。庙会期间除了搭台唱戏,还要举办踩高跷、扭秧歌、舞狮等传统娱乐活动,近几年又兴起歌舞、杂技等新型表演形式。

节目越演越丰富,吸引的乡民越来越多。戏曲是老人们的最爱,在戏还没有开场时,便已经有人在场下占了位置;只要听着锣鼓声响,人们无论在家里干着什么,都立刻放下,去往庙院。对于小孩子们来说,戲曲的吸引力就少了许多,他们的兴趣是吃的、玩的。各种炸串、棉花糖、烤红薯、糖葫芦等,看得孩子们直流口水。除此之外,各种各样的小玩具也吸引着小孩子们。往往是大人在那看戏,过一会孩子们就跑过去拉他,让买东西。庙会中更多进行的是商品交易的过程,传统庙会的宗教祭祀功能大大减弱。

(2)庙会形式较之以前更具多样性。传统庙会是以祭祀为主,娱乐活动则主要是唱戏。现在的庙会除了继承传统庙会的主要形式外,也增添了许多的新内容。各种机关和商业团体也竞相在这一次盛会上增加“出镜率”。学校也会组织学生排练一些节目,在庙会演出。

五、庙会的作用

(1)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在庙会上做生意的小贩绝大部分是外地人。对于那些小贩来说,哪个地方举办庙会,他们都非常清楚,相约一块到目的地,便开始了准备工作,占摊位,搭简易的架子。为了能够让自己的东西吸引人们,小贩们可谓是绞尽脑汁,使尽浑身解数,为乡村庙会营造了热烈的氛围。

赵世瑜先生曾在他的书《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中揭示了庙会这一类游神祭祀活动的基本特征,即他们不仅构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也集中体现了特定时节、特定场合的全民狂欢。这一静一动,一平常一非常,正是我们的生活节奏。乡民们平时的生活朴素简单,鲜少有机会到外面吃饭,加之平时需要在县城里或集市上才能买到和吃到的东西,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尝到,乡民们纷纷走进庙院,挑选心仪的商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乡民的消费需求。

(2)加强了乡民之间的交流,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庙会上出售的商品价格低廉、品类繁多,应有尽有。这样就会吸引许多外地乡民。外乡人的涌入,使得这一地区成为信息交流的集中地。平时人们交往的范围仅限于本村的熟人,但是现在便不一样了,各地的商贩以及外乡人带来了许多新奇的消息,让乡民们大开眼界。有一句顺口溜就表达了乡民逛长子鲍店会后的感受,“牧农赶了鲍店会,好似秀才中举回,不但见过大天地,知识长了许多倍。”在这也同样适用。

庙会不仅能让当地的乡民的物质生活发生变化,而且还能丰富乡民的精神生活。庙会的出现改变了乡民们以往的“白日田中作,黄昏家内息”的生活习惯。在单调的生活中出现了一味调剂品,乡民通过参与庙会活动,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能够更好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农业生产活动中。

下永兴的三月十五庙会是传统社会留给今天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庙会集宗教信仰、商品交易、人员流动、休闲娱乐于一体,为乡民们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契机,缓解了他们辛苦劳作的状态,已经成为乡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

注释:

①据了解,“奶奶”庙的烧纸一般都是五色纸。原因是乡民认为五色纸可以用来为“奶奶”裁衣裳。

参考文献:

[1]郭裕怀.山西社会大观[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2]岳谦厚,郝正春.传统庙会与乡民休闲——以明清以来山西庙会为中心的考察[J].历史学研究,2009(1).

[3]姚春敏.清代华北乡村庙宇与社会组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庙会
新年智慧庙会
元宵节,逛庙会
庙会经济
【专题】逛庙会,过大年
“论坛+展演+慈善”三位一体的新时代庙会文化
“广府庙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庙会
闹中取“景”话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