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2019-08-11任云丽任颖
任云丽 任颖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主要通过培育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优秀传统品质,进一步推进全面素质教育,从而培育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然而,在科技进步以及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和认识淡泊。而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加强传统文化学习、培育自身责任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培育责任感的重要意义、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缺失的现状以及加强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培育的可行性策略几方面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 大学生责任感 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1-0003-02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延续时间最久的,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了属于自己特色的文化,代代传承,成为一个国家的灵魂、民族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的“四个自信”就包含文化自信。文化自信需要大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高度认可,并且在历史发展的任何时期都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因此,在当代大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
一、大学生缺乏责任感的原因
(一)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缺乏
高等教育是大学生继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之后继续及深入了解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然而,在当今的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中,为了追求优质的专业人才的输出,除了文学等研究汉语言类的专业外,专业知识课程设置比例远远高于人文教育,比较轻视传统文化课程,大学语文这一基础的人文课程也较少出现在必选课行列之内。[1]作为选修课,大学生认为大学语文是一个比较轻松的课程,容易得到学分。真正喜欢传统文化的学生占比较小。这样的课程设置不利于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二)家庭教育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大部分来源于家庭的教育。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大多被视为掌中宝,只要在没有工作之前,孩子的第一要务就是学习。为了能让孩子更好地学习,父母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没有参与过多的或者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生活历练,也就养成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习惯,只关心与自己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缺乏责任感;放纵自我;独立生活和处理事情能力弱,过分依赖于他人;在大学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容易失去自我,跟风现象严重,沉迷于网络,无法独立判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社会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科技进步和文化多元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更加富有活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变得容易浮躁、迷茫和急功近利,他们虽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情感层面认同度高,但对其内容的認知依然相对浅显。[2]在校大学生也面临着即将到来的生活压力和就业压力,学习和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受到了约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仅停留在中学时代。加之互联网上传播的不当言论,会使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产生偏差,甚至产生误解,并开始怀疑和质疑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理念。对中华经典故事知之甚少。传统文化包含的优良道德精神,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难以付诸行动。
二、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培育的原则和途径
(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培育的原则
引导性原则。在高校讲授传统文化,面向的群体仍是学生。这需要学术扎实、专门从事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师适时、合理地加以引导,把传统文化作为丰富学生人文知识和引导大学生思想品德向正确方向发展的工具。
扬弃性原则。传统文化在时代发展过程中会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传统文化也需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渗透性原则。每个人的行为举止都会被所处的环境影响,高校应该营造一种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长此以往,大学生的行为能得到端正,责任感也能得到一定的培育。[3]
(二)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培育的新式途径
通过课堂教学传播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责任感这里不加赘述,主要说明其他形式的传播方式。
社团活动。随着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节目的播出,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普通民众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潮。在高校众多的社团活动中,更多地推出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必然会掀起校园内的传统文化学习热潮,让大学生参与其中,主动去学习了解传统文化,这样比单纯的课堂讲授或专题讲座效果更为显著。
自媒体传播。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壮大发展,媒体的媒介方式变得丰富多样,手机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应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微博微信短视频社交软件,热爱传统文化的学生个体也可以通过自媒体传播,师生相互配合,让学生大大提升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度,这也是传统的课堂讲授远不能企及的。
三、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培育的意义
(一)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需求
步入21世纪之后,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是当今社会最显著的特征。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需要面临更多的挑战。现如今,90后、00后已经成为大学的主力军,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近在咫尺,那时很多大学生刚刚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开始拼搏奋斗,实现自己的目标,是一生中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思想为我国的深化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在这30年期间,正好是90后及00后大展身手的时期。社会发展速度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要求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增添新的内涵。[4]互联网飞速发展为人与人之间密切的联系提供了可能,人们的交际圈变得宽广,同时虚拟的网络空间里的言论自由为大学生传播正确的责任感价值取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进一步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感的培育,对现有的责任感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尤为重要。[5]
(二)有利于大学生成长为高素质的现代劳动者
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为大学生进入社会,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适应社会具有指导性意义。责任感的高低可以反映到实际的工作中,责任感较强的大学生相较于责任感差的来说,他们对待每天的工作会考虑自己能做到和应该做到的还有如何去做好,因此,会展现出较高的工作水平,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和提升空间。会有大局为重意识,一切以集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发挥自身特点和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工作中继续学习,随时随地学习,努力提升自我价值,有明确的目标和长远的规划。反之,责任感意识较差的大学生,在走向岗位之后,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认为工作只是为了赚钱,为了养家糊口,对工作态度消极怠慢,时间投入与价值产出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自己的生活不能充实愉快,降低了劳动生产率。因此,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感的培育是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不可缺少的内容。
(三)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责任感从小往大可以分为自我责任感、家庭责任感、集体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民族和国家责任感。[6]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需要自我责任感,对自己的行为习惯和身心健康负责;在家庭中成长,也将组建家庭,应该担负起保护家庭成员的责任,赡养父母、抚养教育子女、关爱伴侣;在班级以及未来工作中,维护集体荣誉,保护集体财产,处理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摩擦;在社会中,会在专业领域和社会实践里自觉遵守各项纪律规定,对自己的岗位和工作能够持久地热情关注,在生活和工作上关心身边的人。为此,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感,是大学生德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基础。
总之,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能够使其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与集体和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十八大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幸福、民族振興就是我们的共同理想,肩负着这一光荣使命的当代大学生有必要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何晶晶,周超,雷文等.中医药传统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专业责任感现状调查研究——以贵阳中医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2018(5).
[2]林毅,王哲,陈晓曼.“90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研究[J].高教学刊,2018(17).
[3]王清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J].中国报业,2016(4):89-90.
[4]杜建勤.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J].中国校外教育,2014(6):50.
[5]谭成才.试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意义[J].现代交际,2014(7):254-254.
[6]朱磊.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9):52-53.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