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雕工艺在建水紫陶上的创作运用

2019-08-11陈学

神州·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制作工艺

陈学

摘要:建水紫陶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以陶为纸,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创作,其制作历史源远流长,自宋末年间开始生产陶器,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的说法。而用微雕工艺在建水紫陶上进行创作,则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建水紫陶的艺术价值。本文首先就微雕工艺做了简要概括,其次从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进行分析,如何将微雕工艺与建水紫陶相结合,从而创作出独树一帜的作品。

关键词:微雕工艺;建水紫陶;制作工艺

一、微雕工艺介绍

微雕艺术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微型雕刻出现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而最早有关于微雕的文字记载出现在明代文人魏学洢的《核舟记》之中,一位能工巧匠王叔远用不足一寸大小的果核雕刻了一艘小舟,所反映的题材为“东坡夜游赤壁”,上刻5人,精湛的雕刻技艺令人拍案叫绝,小舟中有可开可合的小窗,且每个人物形神兼备,甚至连苏、黄共阅一画卷都表现得传神之致,书童煮茶,神态凝静似听水声之状也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关于微雕艺术的经典之作。

提到微雕,很容易跟“微刻”、“微画”与“微雕”混淆。由于技术工艺和雕刻工具的不发达,早期的微雕门类很少,创作难度很大。但是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出现了更加精密细微的刀具,加之一些可用作微观雕刻的新材料产生和发现,微雕的新门类不断的扩大,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微雕”概念有点模糊,微雕与微刻的不同点在于,微雕的立体空间感呈现更强,而微刻是凹进去的,装饰性强但是立体感弱;微画则是用笔或刀线描来微刻画面,或称线描画微刻,是一种精微细小的画种。微雕雕刻出的是精微细小的立体画面,是一种富有立体感的阳雕微观雕刻艺术,比如像核雕、骨雕、象牙雕和微畫雕等都应属于微雕范畴。

二、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

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包括购泥、揉和、拉胚、粗修、装饰、刻、填、精修、晾干、烧等数十道工序。

由于建水紫陶对于陶泥的要求很高,必须采用建水当地的五色土,并且对于陶土通过清洗过滤也是必不可少的。减少含沙量,降低可塑性,使建水紫陶成为一个不同于其他陶瓷拉胚工艺的难点。拉胚是最考验基本功的,陶艺最精华也以拉胚为主。建水紫陶沿用数千年以前古人发明的轮制成型手工拉坯的方式拉制器型。由于拉坯艺人存在水平技能、艺术风格、文化构成等方面的个性,同样的器型在不同艺人的手中,会呈现不同的风格流派,这也使得建水紫陶作品个性鲜明。建水紫陶的刻填工艺要求在陶坯湿润状态下完成,陶坯器表的墨稿装饰亦必须在湿润状态下用手绘完成,因此成就了建水紫陶独特的人文语式,以陶为纸,既要保留笔墨的法备气至及所表现物象的形神俱备,又要兼顾陶坯的不同弧面和湿润状态下的特性,物象的外形神态及质感气度全在线条的方圆粗细疏密涩疾的变化中表现出来。建水紫陶的魅力,更多地体现在与陶器浑为一体而又具有唯一性的文化气息方面。

装饰风格,就是书画家在创作中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由于装饰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修养,个性特征,审美趣味以及性格的不同,在选择书体、绘画,表现手法诸方面都会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装饰风格,这也是建水紫陶承载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无穷的品味。

阴刻阳填主要用于工艺品的外型图文,许多工艺品外观的图文都是画出来的,但建水紫陶主要采用“刻”和“填”,首先在工艺品外表画好或者写好字以后再用刻刀把画好的地方雕空,然后用相应颜色的泥填充进去。阴刻阳填又包括单色填泥和多道彩填。单色填泥其装饰内容用单色表现,用一种颜色的色泥(多以黑、白、红色泥为主),在湿坯上画出装饰,刻出轮廓,用单色泥填装饰画面的轮廓,呈现的出简约,素雅的效果。容易制作,一次性刻填即可。多道彩填又称彩填,指画面物像要通过两次及以上套色刻填才能完成的装饰方式,有多重颜色表现,需多次刻填完成。优点是色彩丰富,但工艺复杂,坯体薄且刻填过多,重量过大,坯体承受不住容易火裂,坍塌,还有彩泥的湿度和陶坯的湿度不同,收缩率也不一样,需要反复压所以容易变形,导致成品率低。

高温烧制:建水紫陶的烧成温度要求在1140℃到1200℃之间。窑温在一定温度时候,陶坯内所含的各种成份在不同的火温和操控下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比如还原和氧化的成分,甚至会有奇异变化,从而形成了建水紫陶有别于其它陶瓷的窑变特色。

无釉磨光:建水紫陶因为泥料腻若膏状,经人工由土坯烧制成陶后,先去掉火皮,在打磨。一件上好的紫陶,要经过七八道打磨工序,用磨杵的功夫和耐性才能让陶面明如镜、洁如玉,完成建水紫陶最后一道工序。至今为止,建水紫陶传统制作工艺在各类陶瓷当中,仍然具有唯一性特征。

三、微雕工艺在建水紫陶上的创作运用

笔者从事微雕已20多年,对微雕工艺在建水紫陶上的创作运用有一套自己的做法,特别是装饰方面的运用。如何将微雕工艺运用到建水紫陶的创作之中呢?因为材质和工艺的不同,在刚开始的时候很难把微雕的技艺在紫陶上完全发挥出来,尤其是在有水份的湿坯上雕刻精细的画面。陶土不同于常规的雕刻材料一般质地密实细腻,易于着刀,陶土上雕刻难度更大,松软的质地导致很难下刀,并且在刻画好的画面之后还要进行填泥清理,待其完全干透方可入窑烧制,出窑的陶器还要经过打磨抛光后方才成品,这对泥料的粗细度,刻填的深浅度和精度都有极高的要求,有时甚至近乎苛刻的地步,所以从泥料的选用、筛选,到刻填工艺的探索上都要认真钻研。

微雕工艺在建水紫陶上的创作运用,就是以建水紫陶为载体,在小型陶器(茶器类)上把中国文学宝库的一些经典之作,结合建水传统的工艺表现形式呈现出来,集微雕工艺于一体,溶绘画、书法、篆刻于一炉。从构思到制作一丝不苟,出神入化,使技与艺达到完美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样既体现文章内容的完整性,又更好地体现出文学艺术的魅力,从而填补了建水紫陶在这方面的空白。

猜你喜欢

制作工艺
蜂蜜橙皮果脯的研制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对传统紫砂壶制作工艺的研究
过山瑶“鸡公鞋”文化初探
勐准傣族面具的制作工艺及其文化特征
浅谈北京玉雕工艺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传承
简论宣纸文化及其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