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量表》下校本大学英语口语能力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2019-08-10贾国栋王珠英刘力田丽丽冯瑞敏刘启升
贾国栋?王珠英?刘力??田丽丽??冯瑞敏??刘启升
摘 要:在简要回顾了十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历程后,本文首先指出新时期高校制定校本大学英语口语标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之后介绍了《英语口语能力标准》开发的理论基础、参照文献、内容构成、实施方法、实施效果等,最后认为,在国家《量表》颁布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导下,建立校本化大学英语口语能力标准不仅可行而且还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口语标准;欧框;量表
一、引言
随着国家《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简称《量表》)的颁布和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简称《指南》)的实施,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又将迎来一个新的改革浪潮。《量表》是参照国际标准开发的国内英语能力描述性标准,对国内英语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刘建达,2017;金艳,2017;王守仁,2018)。《指南》是在大学英语教学经历了10多年持续的改革后制定完成的,它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主要精神凝聚其中,并遵循了科学性、多样性、针对性、时代性四大原则(王守仁,2016)制定而成,对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必将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参与制定《指南》的专家们及相关的教师就其课程价值、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评价、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发展等进行了详细解读,比如对《指南》的全面介绍(王守仁,2016),对教学管理功能和价值、教学管理与教学、学习的良性互动关系等的阐释(李霄翔,2016),对新增加的课程体系的理解(周学恒,战菊,2016),对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语域选择与语言工具性、跨文化意识培养等的讨论(余渭深,2016),对教学方法、手段、资源等的详细解读(贾国栋,2016),对课程评价与测试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等(金艳,何莲珍,2015)等。这些讨论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指南》的要义,规划校本特色的教学方案、教材编写、资源开发、师资培养等项目。
九级《量表》中的“口头表达能力总表”规定(以中间等级五级为例):“能经过准备,就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话题简短地发表个人见解。能就日常生活事宜,如商务、旅游、购物等进行有效的口头交流或协商。”(教育部、国家语委,2018)五级的能力描述接近于《指南》“提高目标”中的口头表达能力,即:“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简短但多话轮的交谈;能对一般性事件和物体进行简单的叙述或描述;经准备后能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能就学习或与未来工作相关的主题进行简单的讨论。”但同时,《指南》也明确建议各高校根据学校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切合实际地制定校本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用来指导、组织、规范大学英语的日常教学、评价及管理工作”。(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016),在对学生英语能力的测试方面,《指南》也提出除国家统一测试外,“其他多样化测试以校本考试为主。学校大学英语教学管理部门应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结合本校的教学需求和现状,制定并颁布校本考试大纲,实施校本考试”(同上)。这也是体现《指南》所倡导的推进高校办学特色,注重学校自主性外语教学安排的重要方面。
《英语口语能力标准》(简称《口语标准》)和《英语口语水平测试大纲》(简称《测试大纲》)(人大课题组①,2013)是中国人民大学(简称人大)根据自身国际化办学定位而开发的口语标准和测试体系,它参照国际通用的《欧洲语言能力共同参考框架》(简称《欧框》)(欧洲理事会,2001)的理念和对语言能力的界定,以及美国外语教学协会的外语能力五C标准②开发而成。《口语标准》自从2013年出版并在教学中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普遍性地、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口语标准》的构成
《口语标准》由前言、能力目标、能力等级、能力构成、测试评估和结束语共六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前言”强调“注重提高综合口语能力”,强调“打下扎实的口语表达基础,进一步提高其朗读、复述、陈述、讨论、演講、答问等能力”的必要性;“注重培养交际策略能力”,强调“判断语言的形式是否可接受或适合特定的语言交际环境,在不同的环境中能否使用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利用非语言形式进行有效的交流”等基本交流策略;“注重培养文化意识”,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具备必要的中西方国家文化意识”的必要性,“注重评估综合口语能力”,强调“以科学的语言测试方法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评估”。
《口语标准》根据《欧框》及其他国家外语能力标准的理念以及学生水平测试、问卷、访谈和教师的问卷与访谈等设计了“朗读与复述”“陈述与讨论”和“演讲与问答”三个板块,既注重学生“掌握英语基本语音、语调、节奏等朗读技能,并注重对听懂语音或视频输入材料,进行口头复述”的语言基本功问题,又注重学生“提升口语表达中个人观点陈述、话题讨论、甚至辩论的技能”的问题,还注重学生在现代语言交流中必备的“英语演讲的基本技能和策略并回答即时提问。”
第二部分“能力目标”规定口语能力的三大总体目标,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达到,具体如下:
一、能够在口语交流中,理解对方的表达,获取信息,并能提供信息,表达观点与情感,交换意见和交流思想。
二、能够就一般话题或学术话题,发表有思想、有内容、有逻辑、有语言、有修辞的演讲,并能就演讲主题和内容回答提问。
三、能够在口语交流与演讲表达中体现对西方国家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并能适时地传递中国文化。
以上三大总体目标从打好口语基础开始,到培养重要的口语交际能力,再到提高演讲能力,其难易度呈递增状态。在总体目标基础上又制定了三部分的具体目标,详见表1。
第三部分“能力等级”确定了三个水平等级和六个能力级别,即“初级使用者”等级、“独立使用者”等级和“熟练使用者”等级。与《欧框》的等级保持一致,能力级别确定为1-6级,详见表2。
“初级使用者”分为1级和2级,对应《欧框》的A1和A2级别。“独立使用者”分为3级和4级,对应《欧框》的B1和B2级别。“熟练使用者”分为5级和6级,对应《欧框》C1和C2级别。此外,初级、独立和熟练使用者在1级至6级的六个级别中各有侧重。“朗读与复述”的六个级别分别从“语音表现”、“情感传递”、“内容传递”和“总体表现”四个维度进行描述。“陈述与讨论”的六个级别分别从“话题传递”、“内容传递”、“交流沟通”和“总体表现”四个维度进行描述。“演讲与问答”的六个级别则从“话题内容”、“话题传递”、“问答互动”和“总体表现”四个维度进行描述。
第四部分“能力构成”设定了能力的构成部分,即“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用能力”、“策略能力”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是三个较为基础的部分,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并学会在正确的语境中使用,是语言交流的基础。“策略能力”和“文化意识”是两个较为高级的部分,是更有效交流的基础。
第五部分“测试评估”设定了“朗读与复述”、“陈述与讨论”和“演讲与问答”的评测原则,每项的两个方面都各有侧重。“朗读与复述”中“朗读”部分考核段落朗读和篇章朗读基本技能。“复述”包括故事复述、新闻复述等,输入媒介包括音频或视频材料。“陈述与讨论”中“陈述”考核个人自我介绍能力、描述能力和表达观点能力;“讨论”部分考核就某一话题参与讨论的能力,提出个人看法,并能就他人观点发表意见。“演讲与问答”中“演讲”部分考核就某一话题进行即兴演讲的能力;“问答”部分考核根据演讲内容回答考官提问的能力。评测的分项详见表3。
表3中“朗读与复述”部分着重测评口语和听力能力的基础,“陈述与讨论”着重测评口语能力中的交际能力,从自我介绍至图表描述、表达观点、进行讨论等是重点部分。“演讲与问答”着重测评深化的口语能力,以即兴演讲的形式考核。从测试形式上来讲,三部分都采用面对面的“考官+考生”的形式,“朗读与复述”和“演讲与问答”是单人形式,即两位考官面对一位考生,“陈述与讨论”是小组形式,即两位考官面对3人一组的考生。三部分的权重平均分配。从评分上讲,考官现场按百分制打分,之后按“百分制与等级制对换表”对换为1-6级的等级成绩,考生达到3级及以上计为口语考核通过。具体对换方式见表4。
考生总评成绩在95-100分之间为6级,是考核的最高等级,对应《欧框》的C2级。86-94分之间为5级,对应《欧框》的C1级。76-85分之间为4级,对应《欧框》的B2级。60-75分之间为3级,对应《欧框》的B1级。50-59分之间为2级,对应《欧框》的A2级。40-49分之间为1级,对应《欧框》的A1级。考生考过3级及以上者可获得一张中英文口语成绩单,内容包括个人信息、中英文等级成绩及转换后对应的《欧框》等级和每一等级的能力描述。
三、《口语标准》的实施
从2013级开始,为了配合《口语标准》的实施,人大外国语学院对本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作了大幅度的修订。新增加了“英语口语水平测试”,按新开发的《口语标准》进行英语口语考试,并计入大学英语总学分。课程体系上将原来的大学英语基础课程拆分为大学英语听说(2学分)和大学英语读写(2学分),其中的听说课程与《口语标准》中的第一部分“朗读与复述”和第二部分“陈述与讨论”的能力考核链接。新增由外籍教师开设的外教口语(2学分)和高级英语演讲(2学分)。前者的授课对象为入学英语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帮助学生提高基本口语交流能力。后者为全体本科生开设,与《口语标准》中的第三部分“演讲与问答”的能力考核对接,保证学生具备基本英语演讲能力。此外,由外籍教师为“大学英语国际化拔尖人才实验班”开设英语辩论课程,提高拔尖学生的辩论能力。修订后的教学大纲突出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实现《路线图》中规定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外国语学院又于2016年制定了人大《英语写作能力标准》,为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提出统一要求,旨在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熟练运用英语书面语,并在国际交流中发挥作用。该标准于2016年3月正式出版发行,并从2016级学生开始试点实施。
1.支撑课程
为了全面实施《口语标准》,大学英语培养方案中特别设定了“听力”和“口语”类课程,以保证培养学生扎实的听说能力。这些课程主要包括“英语语音”“英语听说”、“英语口语”、“高级英语演讲”、“高级英语辩论”、“高级英语听力”,具体学分、开设时间、课程性质等见表5。
“英语语音”课程为选修课,开设在第1-2学期,主要为需要校正语音的学生开设。课程系统讲解和训练英语语音知识与发音技能。
“英语听说”课程为必修课,开设在第1-3学期,为全体学生开设。教学内容为“听”和“说”相结合,但以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为主。
“英语口语”课程为必修課,开设在第2-3学期,为进入二级的学生开设。教学内容以一般口语会话为主。
“高级英语演讲”课程为必修课,开设在第2-3学期,为全体学生开设。教学内容涵盖英语演讲的全过程。
“高级英语辩论”课程为必修课,开设在第2学期,为大学英语实验班的学生开设。教学内容涵盖英语辩论的全过程。
“高级英语听力”为选修课,开设在第3学期,为有需要继续提高听力和口语表达的学生开设,是“英语听说”的后续课程。教学内容以长对话、访谈、学术讲座、演讲、小说、戏剧等为主。
“高级英语口译”为选修课,开设在第3学期,为部分需要学生口译的学生开设。教学内容以讲授和训练口译基本技能为主。
2.学习资源
“英语口语能力标准”是《口语标准》的官方网站是“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口语能力标准”网,其网址为:http://sope.ruc.edu.cn。
该网站的功能是公布与解读《口语标准》,公布与解读《口语测试大纲》,公布《口语测试》样题与示例,提供听力、口语、演讲等方面的学习资源,发布新信息,建立资源链接等。
此外我们还精选了在线资源性英语学习网是作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使用的。这些资源网的选择注意了语言学习的权威性、丰富性和时效性。也注意了与《口语标准》中三种能力相结合,即通过访问这些网站自主学习,学生能够有效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还注意到了英国英语、美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等不同语音国家的代表性。
3.口语测试大纲
为了规范测试内容和形式,我们根据《口语标准》专门制定了《英语能力水平测试大纲》(简称《测试大纲》)。它的测试目标是检测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是否达到《口语标准》所规定的能力要求,并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进行有效诊断,提出改善学习方法的建议。同时,“口语测试”也间接用以检验学校英语口语教学质量,判断是否达到《口语标准》对学生英语“听说”教学提出的要求。具体来讲,“口语测试”主要考核学生是否“能够在口语交流中理解对方的表达,获取信息并提供信息,表达观点与情感,交换意见和交流思想”;是否“能够就一般话题或学术话题发表有思想、有内容、有逻辑、有修辞的演讲,并就演讲主题和内容回答提问”;是否“能够在口语交流与演讲表达中体现对西方国家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并适时地传递中国文化”。
四、《口语标准》实施效果
1.测试效果
《口语标准》于2013年9月正式在全校新生中实施,到2018年12月完成五年五届学生的教学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2013-2016级的学生已全部完成《口语测试》三个部分的测试,学校教务处也已获得全部参加测试学生的考试数据。以2015级通过测试的学生数据分析来看,口语测试(TOPE)测试内部一致性系数为(Cronbachs α)0.726。作为口语考试,这一信度系数说明整体而言TOPE考试信度比较理想。
总体来看,考生的口语表现能够随着能力水平的递进而呈现理论预期的增长趋势,说明所选语言特征可以较好地区分不同口语水平的考生。表6呈现了本次测试结果的描述性统计数据。从表6提供的TOPE均值以及标准差的数据可以看出:首先,考生总成绩均值为80.7;其次,所有数据的峰度和偏态均在-1和1之间,满足统计方法对于数据正态分布的理论假设。
从各部分的描述统计数据来看,考生在三个部分的考试成绩基本相当,其中陈述与讨论部分的成绩最高(M=82.56),朗读和复述的成绩最低(M=79.42)。各部分的偏度值和扁度值数据表明考试的各个部分成绩也基本为正态分布。
我们也计算了本次TOPE考试各部分之间以及各部分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其中,第三部分(演讲与问答)与第二部分(陈述与讨论)之间的相关系数最高(r=0.499);第一部分(朗读与复述)与第三部分(演讲与问答)之间的相关系数最低。由于这两部分分别关注不同的口语构念,第一部分主要关注考生的语音能力,而第三部分主要关注学生对于给定话题的内容发展及传递。此外,考试各部分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关系也比较理想。这些相关系数表明,TOPE各部分测试所考察的语言能力既相互关联,体现了整个测试所针对的构念,同时也没有过多的重叠部分,说明结构内各部分测试也呈现一定的独立性,因而整个测试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与此同时,考生在每部分的成绩均对考试总分产生重要影响(r为0.788-0.827)。
对不同等级的考生成绩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按照TOPE分级的考生整体口语表现以及三部分测试结果均呈现显著性差异。由此可以看出,测试能够较好的区分不同能力等级的考生表现,考生成绩在各个等级上有符合理论预测的分布趋势。
2.其他教学效果
《口语标准》的实施效果也体现在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大幅提升之上。一方面,在每年的国际暑期小学期(以英美一流大学现任在岗教授为主要教学师资开设的、人文社科五大部类22个专业的130门全英文专业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外籍教师开设的跨专业课程。面对这样全英文的课堂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基础阶段口语和听力训练的学生完全能听懂英美教授讲专业课,并能积极参与外教组织的工作坊式的提问、讨论、展示等,体现出学生能听懂、回答、讲解和展示有时甚至是“争辩”的交流能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基础教学阶段听说能力教学与训练的成效。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学生本科期间选择去英语国家的大学进行一年或半年的交换学习。这不但需要通过一般的国际英语论证性全面测试,而且有些学校的交换项目还对口头表达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也有的项目需要进行电话面试等,而学生基本都能顺利通过这类考核与测试,并能在所在国顺利完成交换学习任务,拿到比较满意的课程学分。
五、结束语
随着《量表》的颁布和《指南》的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还将不断深入地進行,这是大学英语教学得以保持活力、有效培养国家急需的国际化人才的必由之路。而在国家总体英语能力标准指引下,各高校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而设定的校本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才更能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新的形势下,学校如果能够建立起一整套以《量表》和《指南》为核心内容的校教学与测试体系显然是一项有益的探索。从我校的实践来看,建立校本英语口语能力标准和测试体系不仅可行,而且还能取得了积极的教学效果,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为学生今后继续深造或直接工作提供了外语能力的保障。当然,组织与实施这样浩大的教学改革工程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探索,其中还存在着许多需要不断完善之处,比如能力标准描述与《量表》能力标准的对接、能力标准描述语的进一步细化和学习者验证、测试体系打分标准的改进、打分效度的验证等等。我们在后续的教学改革中不断对其进行完善,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国际交流能力。
注释:
① 下文中凡未标明出处的引语均引自《英语口语能力标准》。
② “五C标准”是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ACTFL)于1996年推出的一套外语学习标准,名称为“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之后不断修订,2006年出了第三版。2014年修订后出了第四版,并更名为“World-Readiness Standards for Learning Languages”。由于它将标准的五部分主要内容凝练为五个C字母开头的单词(Communication, Cultures, Connections, Comparisons, Communities),故习惯上称为美国外语学习五C标准,其官网为: https://www.actfl.org/publications/all/world-readiness-standards-learning-languages
③ 测评表中的“权重”部分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是按平均计算的。
参考文献:
[1] 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Z]. 教育部送审终稿,2016.
[2] 范劲松, 季佩英. 复旦英语水平考试(FET)效度初探:考试数据分析[J]. 外语测试与教学,2013(2):45-53.
[3]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 国办发[2015]36号.
[4] 贾国栋.《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的教学方法、手段与资源[J].外语界,2016(3):11-18.
[5] 金艳,何莲珍. 构建大学英语课程综合评价与多样化测试体系:依据与思路[J]. 中国外语,2015(3):4-13.
[6] 金艳, 揭薇.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口语量表”制定原则和方法[J]. 外语界,2017(2):10-19.
[7] 李霄翔.建构和完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体系——一个解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视角[J]. 外语界,2016(3):27-33.
[8] 劉建达.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与英语学习[J]. 中国外语,2017(6):4-11.
[9] 吕婷婷,王玉超. 基于数字化资源平台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分析[J]. 中国外语2013(7):69-77.
[10] 欧洲理事会.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11] 潘鸣威. 多维度多特征语域分析在语言测试效验中的应用——以多任务写作测试为例[J]. 外语测试与教学,2017(1):30-41.
[12] 人大课题组(中国人民大学外语能力研究项目组). 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口语能力标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13] 人大课题组(中国人民大学外语能力研究项目组). 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口语水平测试大纲[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14] 束定芳. 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国际化人才——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重新定位思考[J]. 外语学刊,2013(6):90-96.
[15] 王守仁. 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J]. 外语界,2013(6):9-13.
[16] 王守仁.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 外语界,2016(3):2-10.
[17] 王守仁.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外语教学,2018(4):1-3.
[18] 周学恒,战菊.从《要求》到《指南》:解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的课程设置[J]. 中国外语,2016(1):13-18.
[19] 余渭深. 大学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再认识:教学大纲变化视角[J]. 外语界,2016(3):19-27.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教司. 关于印发《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讨会会议纪要》的通知[Z]. 教高司函[2009]144号. 2009.8.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责任编辑:陈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