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回失落的师道尊严
2019-08-09高其明
高其明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尽管尊师重教仍被推崇,但功利性的肆虐和浮躁心理的盛行,让为人师表者的“师道尊严”却在不同程度上缺失了。何为“师道尊严”?如何寻回“师道尊严”是本文阐述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师道尊严;缺失;寻回
中图分类号:R78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8-0161-01
“师道尊严”体现了我国尊师重教和师道精神的优良传统,在当代学校德育实施中起到聚合力量、过程保障和伦理基础的作用。由于对传统“师道尊严”精神的忽视和盲目批判,导致师道、师职、师尊“失位”,德育实施面临知行分离、形只影单、貌合神离的困境。
一、何为师道尊严
古语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师者,人之模范也”;“人有三尊,君父师是也”。
师道尊严源自《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遵道,遵道然后民知敬学。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道出了师道尊严的本质内涵。
中国传统的“师道尊严”大体有三层含义:一是老师“道尊”,亦即老师集信仰和知识于一体,尊重老师也是尊重信仰和知识;二是老师“自尊”,即老师要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知识素养赢得学生敬重;三是老师的“他尊”,即有种种礼仪规范确保其他社会成员尊敬老师。
二、我们丢失了什么
我们失落的师道尊严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由于我们的职业倦怠、老龄化、疏于学习等原因使老师们的专业水准越来越低;二是由于功利性的肆虐和浮躁心理的盛行,使不少老师做老师的“范”没有了。
三、师道尊严失落的成因
(一)从客观上来讲,教师独尊地位有所丧失。教师已经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课堂听讲不再是学习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所代表和传播的“道”不再被所有人接受和认同,甚至与学生自身的价值观背道而驰。
(二)从主观上来讲,恭敬信服的尊师之道有所丧失。对教师的恭敬信服态度在当前不少学生身上已经十分淡漠。课堂之上,学生无视教师的存在而来去自由,听课表现也是众生百态。课堂之下,学生对老师评头品足,背地里给教师起各种绰号。教师清贫乐道的生活方式为许多学生所不齿,教师循循善诱的苦心令他们反感厌烦,教师的教诲在一些学生看来已不再是真言道理,甚至连宝贵的经验都算不上。
(三)“行为世范”的为师之道丧失。除了学生的原因,教师自身行为失范,也是“师道尊严”缺失的重要主观原因。当前教师队伍良莠不齐,一些教师在师德、师尊、师职方面都无法达到合格,“师还在,德却没了”。具体表现为:弃本逐他、为利是圖、斤斤计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要师道只求尊严等等,以至于有人说:“现在的教师经济地位不断走高,职业人格却日趋走低”。
四、如何找回失落的师道尊严
首先,“尊严”来源于教师真挚的情感,要有什么样的真挚情感呢?(1)热爱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教师必定有着丰富的内心体验。(2)热爱工作:一个热爱工作的教师必定会在教育教学上尽职尽责。现在的教育界有一种怪现像,当听到说“教师是太阳低下最光辉的职业”时,绝大部分的教师都会报以无奈的苦笑!真的是那么无奈而苦吗?教育是一项事业,一项值得我们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如果只把教师看成是谋生的手段,那就只能是苦而无奈了。(3)热爱学生: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必定会对所有的学生付出持久而真挚的爱。你的微笑会让学生喜欢你;你的关爱会让学生亲近你;你的公平会让学生信服你。
其次,“尊严”来源于教师渊博的知识。教书育人,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势必不会拥有迷人的人格魅力。教师如果自己没有思想的火花,就无法点燃学生智慧的光焰,要让教师成为自己教学的学习者,要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教师。在信息时代,教师如果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就一定会落伍于时代、落后于学生,这样的教师如何还有“尊严”可言?
再次,“尊严”来源于教师崇尚平等的态度。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每位学生是否得到成长是检验课堂有效的唯一标准,师生关系不再是单一的教与被教的关系,而是日趋合作的伙伴关系。美国教育家多尔曾说:“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首席”,教师的作用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建构。这就要求教师在追求平等的同时,也不应放弃首席的主导地位,悉心为学生指引道路、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方能获得“尊严”。
最后,“尊严”来源于教师高尚的情操。在如今这个功利浮躁的社会,教师若能像一潭清冽可见的泉水那样,保持正直、纯洁、独立的价值立场,不随波逐流、不见利忘“道”。势必也会得到学生的敬佩,“师道尊严”不树则立。同时,教师还得有一些境界,一些与普通百姓不一样的境界: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看天外云卷云舒;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综上所述,重树“师道尊严”,并非是要掀起封建复古之潮,而是要寻找一种宝贵的师生价值观,弘扬一种失落的人文精神,用以重构社会道德秩序,让每一位教师重新寻回失落的师道尊严。
参考文献:
[1]李镇西.民主与教育[M].漓江出版社,2007(07).
[2]刘福学.从“师道尊严”到“生道尊严”的思考》[J].陕西教育,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