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时代下网络教研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模式微探
2019-08-09胡新颖
胡新颖
摘 要 信息技术2.0时代已经在教育领域蓬勃生长,这种成长不仅体现在班级里的媒体融合和媒体参与教学。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跨越空间和时间的学习已经悄无声息的进来了,网络教研学习共同体的纷杂多样,并且正在逐步的完善。并建立这种网络社群化学习的模式。建立模式需要关注到网络活动主题的选择,网络平台的各部分连接和管理,并找到到持续发展的动力。在主题的确定中将共同体成员差异视为研究资源,在管理中真实任务是学习共同体维系的驱动力量,发展网络共同体则依靠亲密合作,共同体的发展动力是共同体内的成员共同进步。
关键词 网络教研;共同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7661(2019)08-0006-01
随着信息技术2.0时代渗入教育领域,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和运营正在逐步完善。关于网络教研学习共同体的创建,我们秉持下述理念:个体差异是学习共同体的重要资源;班组异质是教研学习共同体组建的基本方式;真实任务是学习共同体维系的驱动力量;互动交往是学习共同体运行的内在机制;共同进步是教研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目标追求。
建立多元共同体——美国心理学家加徳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多元共同体小组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加德纳看来,人的智能由多个要素构成,如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等,各人的智能结构不同,有的要素处于优势,有的要素处于劣势,有的要素一般,发展不均衡,多种要素的不同组合便形成了个人独特的智能结构。我们在运营中根据成员特点建立网络教研核心成员共同体、项城课题公众号编辑共同体、各专题共同体、项城课题群展示平台共同体。多元共同体小组为成员个体多元智能的展现提供了平台,每个成员可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潜能,相互启发,获得多维发展。
一、通过专项活动共同体进行主题的确定——将共同体成员差异视为研究资源
根据成员不同的学习特性、风格和现有水平,结合共同体成员的实际需求,多样化设置活动,尽可能满足每个成员不同的学习需要。教研学习共同体不追求每个成员各方面的平均发展,而是让每个成员在原有基础、不同起点上进步,并在共同体生活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二、对网络教研共同体的管理——真实任务是学习共同体维系的驱动力量
学习共同体本质上是一种协作、互助共进的学习组织,是在共同的学习愿景之下,围绕特定的学习任务展开系列学习活动的特殊组织。为了加强共同体的凝聚力,促进深度的、持续的合作与交流,需要一定的任务驱动,特别是真实的、复杂的任务的驱动。真实的问题与复杂的任务能让成员感受到学习的现实意义,发现学习与生活、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能让成员面临实际问题的挑战,激发成员的探究欲望以及战胜困难、解决问题的決心;还能让成员在真实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会学习、探索,感受学习的快乐,培养创新精神。
三、网络教研共同体的发展——亲密合作是学习共同体运行的内在机制
每次活动,共同体内成员围绕具体活动任务可充分、自由地展示自己的经验与思考、特长与技艺,共同体为每个成员提供了展示差异,释放澘能的机会,并由此产生成就感与自我效能感,获得内在满足,提高个人自信。首先,建立互动的基本程序与规范,为互动交往提供行为准则,促进互动有效展开。其次,建立平等、和谐的氛围。在异质班组中,小组成员在性格禀赋、学习成绩、家庭背景、合作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尤其需要彼此的尊重和平等的交流,只有和谐、宽松的氛围,才能促进共同体成员的参与、协作。第三,鼓励进步,表扬先进。
四、网络教研共同体的发展动力——共同进步是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目标追求
网络教研共同体构建既注重个人的发展,更追求群体的发展,共同体建设强调通过群体发展而促进个人发展,实现个人进步与共同进步的统。学习共同体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学习组织,是学习型组织的发展与深化。学习型组织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组织中的“短板”问题,因为组织的工作绩效不是取決于优秀成员的绩效,而是更多地受制于低效成员的工作质量。正如一个木桶盛水的容量多少不是由该木桶的长板决定的,而恰恰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一样。要提高水桶的实际容量,必须改善短板的品质,使短板增长。
网络教研共同体是信息技术2.0时代的必然产物。北师大何克抗教授在《化学教育研究》中提到:“互联网+教育”为代表的第四类新兴信息技术,由于互联网具有极强的联通性、协同性、交互性,并且网上拥有极为丰富的资源,包括有形的物化资源和非物化的人际关系资源,所以“互联网+教育”为代表的第四类新兴信息技术,同时拥有前三种类型,新兴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特征与优势。网络教研共同体的运营跨越时空和跨越地区,实现教育资源共建与共享功能,从而能有效地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乃至优质均衡发展。在共同体中,每位成员既可以充分地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又可以通过彼此的交流、互动,汲取他人的经验与智慧,相互启发,彼此激励,共同建构知识的价值与意义,探索未知世界,实现学习价值的增值,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