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县域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新方向
2019-08-09甄艳玲
甄艳玲
摘 要 指向立德树人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将使海阳校本课程按照点状课程——线状课程——巢状课程的趋势发展,逐步形成有质量、有特色、有结构的课程内涵。
关键词 校本课程;立德树人;资源整合;整体规划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8-0020-01
教育部于2001年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并提出开设校本课程之规定。由此,“校本课程”成为教育界的热词,中小学如火如荼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但在当前,碎片化与大杂烩的校本课程开发普遍存在。同时,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中小学课程改革从总体上看,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评价制度不配套,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等。
海阳市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为了按照教育行政部门下发的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只有少数学校会通盘考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这样自上而下的课程开发意识,导致我市中小学开发校本课程缺乏主体思考,家长、学生参与度较低,校本课程只重数量,不求质量,仍处于一种无目标、无体系的状态。这些现状若得不到及时改善,我市中小学开发的校本课程就很难成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更不能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指向立德树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解决的问题
(一)解决开发校本课程宗旨不明确的问题。校本课程开发确实有校长、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学校實现特色办学等功能,但作为基层学校一定要明确开发校本课程必须把学生放在课程的中央,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是开发校本课程的宗旨。只有以此为前提,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才能聚焦人的完整成长,回归学校的育人本质。
(二)解决开发校本课程核心样式不清晰的问题。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最大的不同是打破了学科界限,让课程服务于人的发展,而不是让人去适应课程。“具身学习”应成为校本课程最核心的样式,只有个体亲身的经历和体验才能称得上学习。知识因学习者而有价值,具身的知识比离身的知识更有力量,更有想象力和繁殖力。
(三)解决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当前我市中小学对于校本课程的资源利用,视野狭窄,手段单一,利用不充分。突出表现为:只利用教师资源,忽视家长和学生资源;只利用本校资源,忽视其他学校的优质资源;只利用本行业资源,忽视社会其他行业的资源。以这样的视野开发校本课程,会使学校的优质课程资源严重不足。
二、指向立德树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创新点
(一)校本课程研究指向精准。精准指向“立德树人”,这样能有效避免校本课程开发漫无目的,一味追求数量,却忽视对校本课程的哲学思辨:为什么要开发校本课程?学校到底要培育怎样的人?校本课程的独有价值体现在哪里?有了哲学思辨,方能让校本课程开发聚焦学生全面发展。
(二)构建校本课程的逻辑体系。我们不要单纯追求校本课程的数量,而要加强不同学段、不同学校、不同学科课程之间的联系,把学生放在课程的中央,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建立校本课程的逻辑组织。
(三)充分利用优质校本课程资源。借助行政推动和业务引领,挖掘、整合优质课程资源,通过现场观摩、资源推介和学校联盟等形式,实现区域内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
三、指向立德树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内容
(一)进行县城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调查,找准当前我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以及存在间题的原因,并通过文献研究,找到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规律。
(二)探寻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建构策略、资源整合策略、路径优化策略、弹性施教策略、展评助推策略和文化自觉策略。
(三)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哲学思辨,指导全市中小学围绕“立德树人”构建校本课程的逻辑体系,创建以“具身学习”为核心样式的校本课程。
四、指向立德树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方向
(一)通过课程纲要的编写研究,让县城中小学开发的校本课程精准指向“立德树人”,聚焦学生的完整成长,回归学校的育人本质。
(二)通过校本课程体系架构研究,让县域中小学建立逻辑严密的校本课程体系,加强不同类别课程之间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三)通过行政推动和业务引领,建立不同学段、不同学校、不同教育主体间的校本课程教研联盟,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区域共享。
海阳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大多处于零散、无序的状态,校本课程逻辑体系凌乱,终极指向不明,教育主体之间缺乏联手开发课程的意识。指向“立德树人”的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最大限度地利用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专业引领,协助学校建立校本课程的逻辑体系,构建巢状课程结构。把体现国家意志的育人目标演绎为学校生动的教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