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程体系研究
2019-08-09徐华春胡翔
徐华春 胡翔
摘要:造型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涵盖的思维方法、审美理念、表现手段存在着必然的共性,是指导学生进行艺术设计课程学习及进行设计创作的基础。本文针对当前艺术高校造型基础课程中存在的课程孤立、缺乏有效衔接的有关问题,指出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整体观、审美观和互融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造型课程;整体观;审美观;互融观
中图分类号:G642;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1-0223-01
造型基础课程是进行设计创作的基础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整体而联系的观察方法、艺术而科学的思维方式、综合而系统的艺术素养。综观目前国内众多的艺术高校,在造型基础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更侧重于表现方法技巧的训练,并结合专题的形式加以强化,其优势在于主题突出、针对性强,能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动手表现能力,但也势必造成课程孤立、课程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造型基础课程教学应积极寻求改革思路,在注重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的技巧方法学习的同时,寻求造型基础课程的共性问题,以审美、原理、思维等为视点进行贯穿和滲透,从而更加科学有效地提高造型基础课程的学习效果,进而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创作能力
一、造型基础课程应保持“三个”衔接
(一)造型课程中同一门课程内容之间的有效衔接
在造型基础课程教学中,很多艺术院校采用设置专题的形式展开课程教学,这种专题训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短时期内提高学生相关课题的表现能力。但受课时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面临着其教学的部分内容无法开展的问题,往往只能以点代面,选取重要的专题开展教学,导致专题孤立、专题与专题之间缺乏有效联系。
在同一门课程中,专题与专题之间保持一定的关联性是非常必需的。有利于课程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在平面构成的课程学习中针对环境设计专业,设置包括“室内外点线面表现”、“室内外黑白灰构成表现”、“室内外构成形式表现”三个专题,三个专题设置时要综合考虑专题之间的难易程度及必然联系,做到环环相扣,更好地达到培养设计构成思维、锻炼空间设计表现能力的教学目的。
在造型基础课程中,同一门课程的专题与专题之间进行有效的衔接,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去体会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整合学习思路,将原本零散的、孤立的知识点加以串联和整合,促使其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构架完整的课程学习体系,实现课程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二)造型基础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无缝衔接
造型基础课程经过近几年的改革,涵盖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及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共五门课程的教学。受学校自身条件的限制,往往教学任务安排的不是同一名教师。不可避免造成教师不了解前期班上造型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情况。在讲解与训练时后续造型基础课程与前期课程缺乏有效的过渡,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后续造型基础课程时显得吃力。
一些学生通常在学习设计素描及设计色彩的过程中思维活跃,体现出较好的绘画素养。但在后续三大构成的课程学习中则显得被动,无法很快进入最佳状态。这种情况的产生是对设计素描与设计色彩教学中涉及到的构图表现、抽象语言表现、现代设计观念等知识缺乏深入理解,无法灵活的将前期课程中的抽象思维加以抽离,灵活运用到后续课程的学习中。这种断崖式学习最终使学生缺乏课程体系的构建,影响学习效果。
在造型基础课程教学中,尽量安排同一个教师接手同一个班级的造型基础课程教学,并通过专题承上启下,做及时有效的过渡,既是对前期课程的总结,也能使学生很快融入后续课程的学习。
(三)造型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紧密衔接
很长一段时间,造型基础课程放置在“大课程”的体系背景之下,课程内容设置单一,表现方法缺乏新意。随着设计专业的不断普及及造型基础课程的不断深入,教学工作者开始意识到造型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紧密关系,并有意识的在基础课程教学中进行部分专业知识的穿插和融合。
造型基础课程是设计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尝试结合不同专题,有目的、有重点地满足不同的专业需要。不同专业具有各自的专业特点,对造型基础课程也有不同的要求,如视觉传达专业侧重二维平面的表现及思维的发散训练;工业产品设计专业侧重三维的空间表现及结构表现;环境设计专业侧重透视空间表现、尺寸布局等。如在环境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课程训练中应注重以线为主的透视表现、室内小品的结构表现等课题训练。这种训练有助于学生对环境设计专业有一个前期的专业认知,为后期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有意识地引导造型基础课与后续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可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搭好桥梁。
二、融入“三观”理念,促进造型基础课程的有效衔接
(一)整体观
整体观即在科学地认识到造型基础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具有自身特点的同时探究各课程中的共性特征,从宏观层面把控各课程之间的联系,更好地进行课程学习。在整个造型基础课程中,探究造型原则与规律及其空间构成问题是课程体系的核心,这个核心将造型基础课程及众多专业课程贯穿起来。树立整体观,能使我们在基础造型课程的学习中认识到现代设计观念是进行设计学习的基础,并学会总结和运用造型基础课程中共通的审美、形式、原理等特性,使学生认识到这些特性“放之四海而皆准”,是进行设计课程学习的根本,只有深刻理解,才能化零为整,更加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设计和创作。
(二)审美观
造型基础课程最终要解决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审美观的反映。审美观的培养不能流于形式,应落实到具体的内容上。针对具体的造型基础课程应有所侧重。在设计素描的教学中应强化构图、表现方法、思维创意的审美训练。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构图具有设计感?什么样的表现形式能充分表现作品的构成感?什么样的表现手段能有效体现空间感?其中所谓的“设计感”、“构成感”、“空间感”,其实就是审美的具体内容。而在三大构成的学习过程中,应思考构成的现代理论基础是什么?与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的联系在哪里?如何通过构成知识进行设计草图的表现?这些问题就涉及到审美的理论基础、审美的时代性、审美的过程性等问题。审美观的培养与造型基础课程的学习相互促进,两者是一个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解进而升华的过程。审美观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成就的,但也只有培养科学而健全的审美观才能从本质上提升其设计作品的品格。
(三)互融观
造型基础课程是进行艺术设计的基础,其蕴含的形式规律及审美原则是适用于每门课程的通用法则。造型基础课程之间及与专业课程之间应保持一种互融关系,这种关系既表现在设计思维上能够融合;也表现在内容及形式上的互相融合。以设计素描与设计色彩为例,在设计素描的综合表现课题中,要求学生运用拼贴的方法,结合不同材质进行设计表现。其中涉及的材质运用需要融入设计色彩的归纳及抽象表现等知识。而在设计色彩的归纳性表现的课题训练中,则需要融入设计素描课程中的构图、解构与重构的知识。可以说造型基础课程的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其教学观念、教学内容的融合使知识点互相渗透,掌握更加深入,更加有益于思维的拓展。
三、结语
造型基础课程是进行设计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其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体现出较强的系统性和规律性,只有把握好造型课程中同一门课程内容之间、造型基础课程与课程之间、造型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等的有效衔接,并树立整合观、审美观、互融观的“三观”理念进行深入理解和体会,造型基础课程的学习必然融会贯通,从而促进设计创作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