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虚构名词的指称对象

2019-08-09潘敏洁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4期

潘敏洁

摘要:本文从虚构名词的定义入手探讨虚构名词是否有指称对象这一问题。我们认为,虚构名词是客观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的语言称名单位,且应是逻辑的语言。而且我们从“可能世界”的角度认为虚幻名词是有指称对象的,它们虽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可是存在于某一可能的世界中。

关键词:虚构名词;指称对象;可能世界

中图分类号:H315.9;1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1-0005-01

一、引言

关于虚构名词有无指称对象这一问题,语言哲学家们观点不一致。一些语言哲学家认为虚构名称具有指称对象。就如,迈农认为,虚构名词指称的是观念对象,是心智和思想的对象。他们虽不具有“存在”的性质,可是具有“有”。塞尔也认为,在关于虚构世界的言谈中,表示虚构人物的词语有无指称对象;而在关于虚构世界的言谈中,这种词语则有指称对象。而另外一些语言哲学家则认为虚构名词有意义无指称,如弗雷格与奎恩持这种看法。

二、虚构名词

我们认为,要解决“虚构名词有无指称对象”这一问题,首先要明确到底什么是虚构名词。一般认为,虚构名词是客观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的语言称名单位。比如“龙”、“美人鱼”、“飞马”、“圆的方形”、“林黛玉”、“孙悟空”等这些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事物的称名都属于这一范畴。也就是说只要是与真实相对立,现实世界不存在的事物的称名都属于虚构名词,然而不尽然,我们认为人的思维是要遵循逻辑规律的,而逻辑有严密的系统性,要根据确定的公理和规则进行推理,“圆的方形”这类逻辑矛盾表达式在语言系统内没有存在价值,而虚构名词则不然,虽可远离现实,但符合思维的规律,有其存在的价值,所以,“圆的方形”这类表达式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

简言之,我们认为虚构名词不仅要符合虚构的事物这一条件,还应是逻辑的语言。也就是说,虚构名词是客观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的语言称名单位,且应是逻辑的语言。

三、指称对象

正如上文所述,语言哲学家们对于“虚构名词有无指称对象,,这一问题提出过不同意见,从中可以看出,对什么是“指称对象”他们的意见是不一致的。一些学者认为,指称对象必须是客观现实中实际存在的事物,所以虚构名词没有指称对象;而另一些学者认为,指称对象也包括虽不存在客观世界但存在于人的思想中的事物,所以虚构名词有指称对象。克里普克就是从可能世界的观点出发,认为虚幻名词也是有指称对象的,它们虽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可是存在于某一可能世界中。现实世界也只不过是可能世界中的一种组合。但是“圆的方形”这种矛盾的表达式在任何可能的世界中都没有指称对象,因为这类称名词不符合逻辑的语言,首先它们不属于虚构名词,何谈指称對象.

四、虚构名词与指称对象

我们认为前一种看法是不可取的。首先,我们的语言世界并不是以真实与虚构世界来界定的,人类语言涉及的对象远不仅限于客观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现实世界的事物相对于广阔的人类思维以及语言表达来说是很有限的。其实虚构名词已经大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其中或许包含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我们知识储备的一部分,如:孙悟空——神通广大,林黛玉——以泪洗面,龙——中华民族的象征……,再如: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说,那人简直就是林妹妹本人,这里的“林妹妹”实指忧郁的性格,可见我们日常交流中已经把这些虚构名词内化,有些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象征,所以,此时再以真实世界或虚假世界来定义语言就毫无意义了。

再之,语言是世界的一种体现,反映了语言世界图景,但是这种反应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语言是我们对世界的一种认识,但是这种认识不是全面的,是逐步发展的一种认识,也就是说我们的认识是有限。所以,我们现在所定义的不是真实存在的事物,有可能是真实存在的,只是由于我们认识不足,还没发现而己,这样以来,真实世界和虚假世界的界限其实是模糊的,其实它们都属于可能世界。

五、结语

综上所述,指称对象的问题反映了语言与世界的关系,我们不能简单的区分为真实世界或虚假世界。所以,指称对象也包括虽不存在客观世界但存在于人的思想中的事物,换言之,虚构事物是有指称对象的,它们虽然在现实世界中无指称对象,但是在其他可能世界存在指称对象。